本節(jié)教材是中國地理的開篇,其核心(或關鍵)是我國的地理特點,理解它關鍵就是要從我國在世界上的位置、我國的經(jīng)緯度位置、我國的海陸位置、我國與鄰國的相互位置來理解。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中國的位置特點,并進一步使學生學會分析與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地理位置的方法。涉及的地名的空間概念的建立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先讓學生觀看地球儀,明確中國的位置面積;再進一步觀察疆域圖,明確中國領土的四端,中國的領海。最后按方位順序在圖上查找中國的陸上鄰國和海上鄰國。
二.目標與分析
1.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
(2).了解我國領土范圍,記住我國的面積。
(3).了解我國瀕臨的海洋和鄰國,闡述我國是一個海陸兼?zhèn)涞膰摇?br />(4).讓學生在圖上量算東西經(jīng)度差、時區(qū)差,南北兩端的緯度差。
(5).掌握我國領土的四端及產(chǎn)生的地理差異。
2.目標解析
本節(jié)識記的知識較多,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簡單的數(shù)據(jù)和基本概念,如:陸地面積、陸疆和海疆長度等,這部分知識記住就可以。另一部分知識,如:領土的四個端點、陸上和海上鄰國、“四洋一海”、主要島嶼、海峽等知識點必須結合地圖識記,具體可采取先讀圖,再憶圖,后默圖的方法。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我國地理位置和評價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產(chǎn)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缺乏空間想象能力。要解決這一問題通過讀圖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及對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1.說出我國的位置和遼闊的疆域。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中國的位置和遼闊的疆域。
例1.我國位于 洲的 部、 洋的 岸。從東西半球看,我國位于 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于 半球。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約 度,大部分在 帶,小部分在 帶,沒有 帶。
變式練習: 我國所瀕臨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師生活動:(1)讀出我國所跨的經(jīng)度范圍(73oE―135oE)和緯度范圍(4oN―53oN),說出我國的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2)根據(jù)剛才所讀出的數(shù)據(jù),我國跨過了哪幾個時區(qū)(東五區(qū)至東九區(qū))?包括哪幾個熱量帶(北溫帶和熱帶,其中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溫帶)?這樣的緯度位置對我國的氣候和農(nóng)業(yè)等方面有什么影響?
(3).說出我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臨?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4).(讀世界政區(qū)圖或亞洲政區(qū)圖)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哪些亞洲國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問題二.找出我國領海、內(nèi)海、海灣、海峽、島嶼、半島。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明白我國疆域的遼闊。
例題2.我國東部瀕臨的海洋,自北而南依次是( )
A.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B.黃海、南海、東海、渤海
C南海、渤海、東海、黃海 D.渤海、黃海、南海、東海
變式練習:我國瀕臨的海洋,最北面的海是( )
A.東海 B.南海 C.黃海 D.渤海
師生活動:找出:1四大領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2.兩大內(nèi)海:渤海、瓊州海峽
3.海灣。
4.三大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
5.三大島嶼: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
問題三:讀圖1-5,數(shù)一數(shù),我國共有多少個鄰國。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白我國有眾多鄰國。
例題3.與我國陸上接壤國家有 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有 個。
變式練習:下列國家,與我國陸地相鄰的是( )
A.韓國 B.新加坡 C.日本 D.印度
師生活動:1.按逆時針方向,自西向東找出我國的陸上鄰國。
2.從北向南找出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
五.課堂小結
本節(jié)內(nèi)容講明了我國的位置、面積;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海域十分遼闊,有四大臨海、兩大內(nèi)海;也有眾多的鄰國,陸地鄰國14個,海上鄰國6個。
六.目標檢測
1.下列關于我國疆域的四個端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最南端是曾母暗沙 B.最北端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
C.最西端是青藏高原 D.最東端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
2.我國的陸地面積約( )
A.960平方千米 B.960萬平方千米
C.9600平方千米 D.900萬平方千米
3.與我國隔海相望的一組國家是( )
A.印度、文萊、菲律賓 B.馬來西亞、朝鮮、韓國
C.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 D.文萊、菲律賓、日本
4.當烏蘇里江7點太陽升起時,帕米爾高原上的邊防戰(zhàn)士可能在( )
A.出早操 B.用晚餐 C.收看午間新聞 D.深夜巡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71319.html
相關閱讀:第二章 第二節(jié) 中國的氣候 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