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親愛的同學,展示你學習歷史成果的時機到了,請揚起 自信的風帆,駛向成功 的彼岸!在輕松作答前,請注意以下事項。祝答題順利!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24分)
1.恩格斯認為“文藝復興這個名字沒有把這個時代充分表達出來”.這句話的含義是指文藝復興沒有
A.把古代文化全部復興 B.將古代文化發(fā)揚光大
C.準確地揭示這場運動的性質 D.提出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的要求
2.如圖為1492年開辟的一條新航路示意圖,此次航;顒拥慕Y果是
A.到達了印度 B.發(fā)現了美洲
C.實現了環(huán)球航行 D.證明了地圓學說
3.我國國慶日之所以定在每年的十月一日,是為了紀念以開國大典為標志的新中國的成立。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自己的國慶紀念日,請問今天美國和法國國慶日分別紀念的是什么事件
A.《獨立宣言》的頒布和攻占巴士底獄
B.來克星頓的槍聲和《人權宣言》頒布
C.來克星頓的槍聲和薩拉托加大捷
D.《獨立宣言》的頒布和《人權宣言》頒布
4.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拿破侖在其所有征服地區(qū)貫徹法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則…變革在許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法國的統治是進步的…”.這種“進步”不包括
A.頒布《法典》 B.多次打敗反法同盟
C.遠征俄羅斯 D.鞏固資產階級統治
5.《人權宣言》被史學家們稱為“舊制度的死亡證書” 和 “新制度的誕生證書”主要是因為
①它從根本上否定了法國的專制制度和等級特權制度
②它否定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原則
③它是法國大革命取得最終勝利的標志
④它以法律形式確立了人權、自由、平等、法治等基本原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喬治•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紀40~90年代的英國棉紡織廠廠主。1785年后,他把工廠由山澗河谷地帶搬遷到交通便利的地方。促使他搬遷工廠的決定性因素是
A.珍妮紡紗機的發(fā)明 B.內燃機的發(fā)明
C.火車、輪船的出現 D.蒸汽機的改良
7.17~19世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可謂是“殊途同歸”。下列國家中,有一個國家走上資本主 義道路的方式與其他三個國家不同,它就是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俄國
8.19世紀末,日本人以穿西裝、打領帶、吃西餐、彈鋼琴為時尚。此時尚的之所以產生,直接來自于明治維新改革措施中的
A.廢藩置縣 B.土地私有 C.殖產興業(yè) D.文明開化
9.林肯在給《紐約論壇報》編輯格瑞萊的信中寫到:“我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既不是保存奴隸制度,亦非 摧毀奴隸制度。……如果解放一部份奴隸,不解放其他奴隸就能保存聯邦,我也照辦。”上述材料說明林肯總統面臨的首要任務是
A.維護國家統一 B.廢除黑人奴隸制度
C.保存黑人奴隸制度 D.爭取國家的 獨立
10.下列事件發(fā)生在1861年的有( )
①美國內戰(zhàn)爆發(fā)②《宅地法》的頒布③俄國廢除農奴制④明治維新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1.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警方9月18日在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地區(qū)采取行動,逮捕了8名涉嫌在2009年至2018年期間為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從事“恐怖活動” 籌資的犯罪嫌疑人。下列歷史事件中,同樣帶有恐怖主義活動色彩、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發(fā)動戰(zhàn)爭的借口的是
A.珍珠港事件 B.凡爾登戰(zhàn)役 C.薩拉熱窩事件 D.古巴 導彈危機
12.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一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主要依據是
A. 參戰(zhàn)國都是帝國主義 B.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斗爭
C.蘇俄退出了戰(zhàn)爭 D.主要交戰(zhàn)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二.非選擇題 (26分,7?11?8)
13.有人說:14-16世紀是“人”被發(fā)現和“世界”被發(fā)現的時代,達•芬奇,哥倫布就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7分)
材料一:達•芬奇在論述繪畫的宗旨時強調:“一個畫家應該描繪兩件主要的東西:人和人的思想 意圖!彼诶L畫中著眼于生活,努力創(chuàng)作真實而生動 的藝術形象。一次,他作為助手和老師合作一幅畫卷,老師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學觀念的整縛,所繪的部分枯燥無味,毫無生氣;而達•芬奇所繪的一個天使,神態(tài)自然,栩栩如生,兩者形成鮮明對比,老師看后自嘆不如。
(1)材料 一表明,達•芬奇的繪畫體現了什么“時代精神”?以此精神為核心,歐洲掀起了一場怎樣的思想解放運動,使“人”被發(fā)現?列舉其中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3分)
材料二:以前的世界史,其實主要是地區(qū)史,新航路開辟以后,“世界”被發(fā)現,才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
材料三:新航路的開辟,在商業(yè)領域引起了革命性變化。世界上原來相互隔絕的地區(qū)溝通起來,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fā)展,世界市場擴大了。由于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歐洲各國 掀起了占有亞洲物產和美洲資 源的競爭熱,殖民浪潮人此愈演愈烈。
材料四: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地的白銀大量流進歐洲,引起物價上漲,投機活躍。從事商業(yè)的人大發(fā)橫財,新興資產階級的經濟力量日益增長,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2)請結合以上三則材料,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談談新航路開辟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有哪些。(各答一點即可,2分)
(3)請 歸納:“人”被發(fā)現和“世界”被發(fā)現所帶來的共同影響。(2分)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一個晴朗的冬日,宴會大廳前的廣場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 倫敦民,他們等待著一場斷頭的刑罰,受刑的就是被議會宣判為“暴君.殺人犯和國家公敵”的國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在那個距今二百 多年前的時代里,殖民地聯合起來挑戰(zhàn)宗主國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獨立的北美13個英屬殖民地,在歐洲的法蘭西等國家的支持下,與大英帝國的戰(zhàn)爭一直艱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終贏得了獨立。
材料三:“14日,星期二,無事!边@是路易十六對1979年7月14日的描述,顯然這一天在國王看來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認為無事的這一天,卻成為一個改寫該國歷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聽到了大臣的匯報。他吃驚而困惑地問:“怎么,早飯啦?”大臣回答說:“不,陛下,是一場革命!
——以上材料均選自《大國崛起》解說詞
(1)材料一描述的歷史事件出現于哪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中?最終確立起什么政治制度?為該政治制度提供法律保障的文獻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三中分別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革命爆發(fā)后不久分別通過哪些重要文獻?(2分)
(3)導致上述三次革命爆發(f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從革命后確立的政治制度和頒布的文獻看,世界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什么?(4分)
(4)上述三次革命有什么共同的影響?(2分)
15.讀下圖,回答后面問題。(8分)
(1)與一戰(zhàn)爆發(fā)有直接關系是巴爾干半島的哪一地區(qū),哪一個國家?(2分)
(2)在“一戰(zhàn)”南線 戰(zhàn)場上,交戰(zhàn)雙方是誰?(2分)
(3)若要在1918年底重繪此圖,要改變哪兩個國家名稱?(2分)
(4)巴爾干半島至今仍動蕩不安,其歷史根源是什么?( 2分)
九年 級上冊歷史月考試卷
參考答案
1.C 2.B 3.A 4.C 5.C 6.D 7.D 8.D 9.A 10.B 11.C 12.D
13、(1)人文主義(或重視人、人性)。文藝復興。《蒙娜麗莎》(或《最后的晚餐》等。(3分) (2)積極影響:擴大了世界市場,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體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增強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削弱了封建勢力。消極影響:殖民浪潮從此愈演愈烈,給亞、非、拉美人民帶來了災難。(各答一點即可,2分) (3)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分)
14、(1)英國、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3分)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獨立宣言》《人權宣言》(4分)
(3)資本主義發(fā)展受到阻礙。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4分)。
(4)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推動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2分)。
15.(1)地區(qū):波斯尼亞;國家:塞爾維亞。(2)塞爾維亞、奧匈帝國。(3)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4)大國干涉該地區(qū)(或民族矛盾復雜;或宗教矛盾尖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1187605.html
相關閱讀:2017屆中考歷史第一輪復習試題(12份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