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初三物理的有效復習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三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江陰市周莊中學初三物理備課組推薦
  
  初三是升中備考關鍵的一年,學生學習任務繁重:除了正常上課以外,還要用大量的時間進行復習、練習和測驗。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學生會覺得疲勞,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從而影響到學業(yè)成績。為了能讓學生減輕負擔,實施素質教育,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挖掘潛力,提高學習成績,使教學工作走出低效率、重負擔的誤區(qū),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是在所難免的。筆者經(jīng)過親身的教學實踐體會到:充分利用課堂上40分鐘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學生復習知識的效率,實行有效復習,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下面僅以自己的一些體會來談談初三物理的復習。
  
  一.做好課前備課
  
  備好課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那么,怎樣才算備好課呢?
  
  1.鉆研教學大綱,明確考題方向。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首先要把握好整個教材的結構體系,明確每一個知識點,注意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要做到了解近幾年的中考試題特點,看準命題方向,做好備考對策。在此前提下,確定這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點,擬定詳細的教學實施過程和環(huán)節(jié),并以教案的形式寫好;保證講授的都是知識的重點,不出現(xiàn)冗余的內容,不浪費授課時間。
  
  2.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明確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接受水平、存在的知識缺陷、學習方法、興趣與習慣等,從而制定出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保證教學過程的有效和質量。
  
  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其學習興趣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會積極的進行思考,才會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提高成績,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不時對學生進行鼓勵,盡量讓其在愉快的氣氛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
  
  例如筆者在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會用加分的方法來鼓勵學生認真聽課。只要能第一個正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者能指出老師講授知識時有錯漏的,都能加分來提高平時成績,并給予表揚,累積到一定分數(shù)的還能獲得獎品。這樣學生就樂意在上課時集中精神,調動了積極性,渴望得到獎勵和老師的表揚,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又例如在復習“液體蒸發(fā)快慢三要素”時,如果采取照本宣科的方法來強迫學生記住三要素的話,學生不一定能記得。但筆者使用了特別的辦法來讓學生記住這個知識點:用一塊濕抹布在黑板上劃了四個水圈,要求學生在不能擦干、吸干水圈的前提下,想出能讓水圈盡快變干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派兩人上臺做代表,看哪個小組能最快弄干水圈。結果全班學生都很感興趣,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來讓水圈變干。最后我歸納出他們的方法,從而引申總結出蒸發(fā)快慢的三要素,結果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牢牢記住了這個知識點。筆者采取直觀形象的方法,通過競賽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到了知識,因而就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了。
  
  三.實行分層教學
  
  實行分層教學,按照學生的智力水平、知識結構、潛在能力等智力因素和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意志強弱、行為習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劃分出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做練習時,可以把同一條練習題細分成不同難度:必做題、選做題和附加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相應的層次中能力得到發(fā)揮,避免了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失去信心,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不滿足的情況,從而使全班學生都得到了有效的復習,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四.進行一題多練、多變,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做練習題不但能使學生鞏固對知識點的理解,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因此在平常的復習中要精選題目,注重培養(yǎng)、提高學生相關的能力。一題多練的訓練可以使學生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需要搞題海戰(zhàn)術也能鞏固知識,也有利于學生增加解題經(jīng)驗。
  
  另外,一題多變是通過改變一道原有的例題的已知條件、設問角度、解題目標等,從而得到了一道“新”題目。題目要求變了,解題思路、方法也要隨之改變,使到學生提高對現(xiàn)有知識的理解程度,開闊視野,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性思維和靈活性。例如在復習電荷、帶電體的相關特點時,筆者曾經(jīng)給學生這樣一道練習題:帶正電荷的小球能吸引帶___電荷的小球,能使本身不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箔______(“張開”或“閉合”)。這是一道基礎練習題,學生都知道答案是分別是“負”和“張開”。為了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筆者對這題進行了變化:假如要驗證一個小球帶有電荷,可以采取的物理方法有哪些?結果全班同學都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有不少的同學能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更使筆者感到喜悅的是:有一部分學生提出用帶電荷的小球去靠近待驗證的小球,如果吸引,那么就能證明這個小球帶電荷。結果立即有另外一部分學生提出異議,他們認為假設本來這個待驗證的小球不帶電,那么當帶電的小球靠近時同樣也會吸引這個小球,不能證明小球帶有電荷。由此證明了學生的潛在能力的確非常大,如果用平常的復習方法的話,未必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方法得當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的來說,為了能夠進行有效的復習,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制定出相關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263839.html

相關閱讀:2011中考生規(guī)劃初三學習可分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