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2013年九年級第一次質量預測
歷史試卷(閉卷)
題號1~202122232425總分
得分
注意: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第一部分 (共20小題,40分)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右圖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代四大亞非文明的代表,孕育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 B.沙漠 C.高山 D.河流
2.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紀歐洲取得了一統(tǒng)天下的地位。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中古西歐社會的基督教神權在精神和文化領域凌駕一切
B.基督教產(chǎn)生于公元前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qū)
C.基督教會能夠推動中古西歐社會的發(fā)展
D.基督教會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中古西歐社會的進步
3.新航路開辟后人口從非洲向美洲遷移。導致這一變化的事件是
A.美洲的瘟疫B.黑奴貿(mào)易C.非洲的人口過剩D.東印度公司的掠奪
4.2014年,英國女王已在位60周年。這一現(xiàn)象是英國何種政體的體現(xiàn)
A.君主專制政體B.君主立憲制政體C.聯(lián)邦共和制政體D.人民民主專政政體
5.“法蘭西人正在為全人類的神圣權利而戰(zhàn)斗——拿破侖”。對此戰(zhàn)斗評價客觀的是
A.拿破侖戰(zhàn)爭僅為打擊歐洲的封建勢力而進行
B.拿破侖戰(zhàn)爭是為了抵御外來侵略的神圣戰(zhàn)斗
C.拿破侖戰(zhàn)爭是侵略和爭霸的戰(zhàn)爭
D.拿破侖戰(zhàn)爭既有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革命性,又有侵略和爭霸性
人員類別日均收入
維多利亞女皇164磅17先令10便士
亞爾伯特親王104磅2先令
漢若威國王57磅10先令
坎特伯雷大主教52磅10先令
勞工平民不足3便士
當時英國1英鎊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
6.分析右表提供的數(shù)據(jù),指出工人階級發(fā)起憲章運動的主要原因
A.工人的待遇很差
B.工人需要改善勞動條件
C.工人需要提高政治地位
D.這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7.“19世紀60年代”,“文明開化”一詞為某國人津津樂道。下列與此對應的事件是
A.俄國1861年改革 B.美國內戰(zhàn)
C.明治維新 D.法國大革命
8.右圖是世界歷史上一位杰出人物傳記目錄的一部分。此人物是目錄
A.克倫威爾 B.華盛頓
C.歐仁?鮑狄埃 D.馬克思
9.羅曼?羅蘭曾這樣描繪一部音樂巨著的樂章:“這是一幅龐大的壁畫,在這里,英雄的戰(zhàn)場擴展到宇宙的邊界!覀冊僖猜牪坏绞裁矗ㄇ傧以陟o寂中低沉地顫動),只有靜脈的跳動……突然,命運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動的紫色霧幔。英雄在號角聲中從死亡的深淵站起。整個樂隊躍起歡迎他,因為這是生命的復活……”巨著的作者及名稱是
A.貝多芬《月光曲》B.聶耳《義勇軍進行曲》
C.貝多芬《英雄交響曲》D.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消河》
10.右邊漫畫反映的是19世紀歐洲社會兩種思想激烈交鋒的主題,這兩種思想是
A.進化論思想和神創(chuàng)論 B.自由思想和專制思想
C.神學論和物種不變論 D.專制思想與民主思想
11.2014年11月7日(北京時間),黑人總統(tǒng)奧巴馬成功連任。下 列事件中與奧巴馬能夠以黑人身份競選總統(tǒng)相關的有xkb1.com
①新航路的開辟 ②黑奴貿(mào)易 ③《法典》的頒布 ④南北戰(zhàn)爭中黑人奴隸制的廢除 ⑤經(jīng)濟大危機的爆發(fā)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右圖是3D電影《泰坦尼克號》在大西洋觸冰山沉沒的畫面。100年前的這場災難中能夠有600多人獲得救助,是因為運用了當時最先進的
A.手機通訊技術 B.已蒸汽輪船 C.無線電報 D.計算機技術
13.列寧說:“在戰(zhàn)爭結束后,俄國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國家建設里面去。俄國慢慢“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列寧提到的政策是
A.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 B.農(nóng)業(yè)集體化政策 C.新經(jīng)濟政策 D.工業(yè)化政策
14.1935——1942年,美國政府設立的工程進展署花費了大約130多億美元,雇傭了850萬名工人,修建了大量的道路、橋梁、機場、公園、游戲場、水庫等。以上體現(xiàn)了美國政府
A.加強對經(jīng)濟的限制 B .實行全面的計劃經(jīng)濟 C.興辦公共工程,增加就業(yè) D.做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準備
15.右圖是1939年9月參加慕尼黑會議的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分析慕尼黑會議體現(xiàn)強權政治的最突出表現(xiàn)是
A.禁止當事國出席會議
B.推行種族歧視政策
C.允許法西斯國家參加
D.無視美國、蘇聯(lián)的存在
16.雨果:“總有一天,到那時,……,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這一局面正式形成于
A.1991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7年
17.阿巴斯曾打著“走阿拉法特的路”的競選口號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你認為下列能夠體現(xiàn)這一思想的阿拉法特的名言是
A.“這不是我個人的戰(zhàn)斗,也不僅是以色列領導人的戰(zhàn)斗。它是我們所有國家全體公民和每一位公民 的戰(zhàn)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們的權力!
B.“我?guī)е蠙熘妥杂蓱?zhàn)士的搶來到這里。請不 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
C.“我們將戰(zhàn)斗到底……我們決不投降!
D.“不要希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 有價值的人!
18.二戰(zhàn)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以下對這一時期民族解放運動的表述不相符的是
A.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但實行印巴分治
B.1952年,納賽爾領導的埃及革命和辛亥革命一樣具有反帝反封性質
C.1959年,古巴通過武裝斗爭,建立起革命政府,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D.玻利瓦爾是拉美獨立運動中杰出的代表,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19.下列是1992—2014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部分主題。它所體現(xiàn)的理念最完整的是
①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②地球是我家,愛護靠大家③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要求我們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論點。下列表述屬于“論點”的是
A.二戰(zhàn)后,一些歐洲和亞洲國家相繼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B.赫魯曉夫針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實行了政治經(jīng)濟方面的改革措施
C.從1989年下半年開始,東歐各國社會制度發(fā)生了變化
D.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要有有效的監(jiān)督體制和合理的符合國情的民主制度
第二部分 非(共5小題,60分)
21.(12分)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國別國旗含義
法國 法國國旗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三色旗三色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美國 美國國旗是星條旗,左上角為藍色星區(qū),共50顆星代表50個周,星區(qū)外是13道紅白相間條紋,代表最初北美13塊殖民地。紅色象征勇氣,白色象征自由,藍色則象 征忠誠和正義。
(l)結合所學,列出材料一所示A、B、C、D四處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8分)
(2)材料二中美國星條旗中的白色象征著自由。請列舉為爭取和鞏固這種“自由”美國頒布的兩部法律性文獻。(4分)
22.(12分)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世紀中期俄國與英國經(jīng)濟比較表
國別人均收入(盧布)鐵產(chǎn)量(萬噸)鐵路長度(公里)制度
俄國7129(1860年)1600(1860年)封建農(nóng)奴制
英國323225(1850年)14603君主立憲制
材料二: “一棟破裂的房子不能存在,一個國家,不能一半自由,一半奴隸……”
“聯(lián)邦不容破壞,奴隸制必須停止。”
“沒有其他選擇,只好動用政府的軍事力量,用武力來抵抗推翻政府的武力,用武力保護政府。”
——林肯
(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俄國1861年改革的必要性。為什么說這次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6分)
(2)材料二中“用武力來抵抗推翻政府的武力”的暴力沖 突是指什么?采取這一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兩個國家的重大舉措反映了當時什么樣的時代主題?(2分)
23.(10分)世博會:被譽為世界經(jīng)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 它將種種有助于人類發(fā)展的新 概念、新觀念、新技術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請你回答:
(1)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是第一屆有明確主題的世博會。假如你是這次世博會的主辦方,在設立的電力、交通主題展里,請你各展出一項成果。(4分)
(2)1992年西班牙政府在塞維利亞舉辦了世博會,把博覽會的主題命名為“發(fā)現(xiàn)的時代”。此次主題命名最有可能是為了紀念500年前發(fā)生的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它和同一時期思想領域內的哪一運動一起被稱為“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4分)
(3)2014年世博會在韓國麗水舉辦。本屆世博會的主題為“生機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資源多樣性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如果你有幸參與2014年麗水世博會中國展廳產(chǎn)品布置,你會展示哪一海洋技術成就?(2分)
24.(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圖一中兩大軍事集團較量后的結果最終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政治格局?這一格局是怎樣被打破的?(4分)
(2)圖二、圖三分別代表哪一軍事同盟?(2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有哪些重大軍事行動體現(xiàn)了圖三《聯(lián)合國家宣言》的精神?分析此宣言對二戰(zhàn)的進程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4分)
(4)由圖四、圖五可以看出,戰(zhàn)后德日兩國對戰(zhàn)爭態(tài)度存在什么不同?給我們哪些啟示?(4分)
25.(12分)紀錄片《金磚之國》的熱播,讓人們不約而同的將目光聚焦中、 俄、印、巴、南非五個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6—19世紀世界殖民地分布圖
材料二:
印度“硅谷”——班加羅爾
鄭州打造中原經(jīng)濟去核心增長區(qū)
材料三:“金磚”源自英文“BRICS”,十年前,由美國學者創(chuàng)造的這一概念如今風靡全球,成為新興經(jīng)濟體的代名詞。四年前,一場危機讓上世紀“大蕭條”的夢魘重現(xiàn)。風雨飄搖之際,金磚之國以群體崛起的姿態(tài),改變了兩百年來世界經(jīng)濟主要靠發(fā)達經(jīng)濟體驅動的歷史。
——《金磚之國》解說詞
(l)近代以來,金磚之國中的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相繼淪為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結合材料一的地圖,請?zhí)暨x一個國家列舉相關史實。(2分)
(2)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二戰(zhàn)后,帝國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結合材料二,請清指出獨立后的中、印兩國是如何實現(xiàn)經(jīng)濟振興的?(請各舉一例)(4分)
(3)有人說,對于俄羅斯而言,成為“金磚之國”意味深長:當年的蘇聯(lián)是世界超級大國,但某段時期,俄羅斯風光不再。結合所學情指出,致使“俄羅斯風光不再”的標志性事件。(2分)
(4)材料三中上世紀“大蕭條”所指何事?“金磚之國的群體崛起”對世界政治、經(jīng)濟格局產(chǎn)生了什么積極影響?(4分)
2013年九年級第一次質量預測
歷史 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20題,40分)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DBBBDACDCA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CCCABBDCD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5小題,60分)
21.(12分)
(1)A .1640年新議會要求限制王權,革命爆發(fā)。(2分)
B.1649年處死國王,英國宣布為共和國。(2分)
C.1688年政變,資產(chǎn)階級、新貴族統(tǒng)治確立。(2分)
D.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的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確立。(2分)
(2)《獨立宣言》(2分)和《1787年美國憲法》。(2分)
22. (12分)
(1)由于農(nóng)奴制的阻礙,俄國的資本主義工業(yè)發(fā)展緩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農(nóng)奴境況悲慘,暴動頻繁。(4分)這次改革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所以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2分)
(2)美國南北戰(zhàn)爭。(2分) 南北雙方在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矛盾無法調和。(2分)
(3)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的鞏固與加強。(2分)
23.(10分)
(1)電燈、電話、電車、電報等;(2 分)電車、汽車、飛機等各舉一例即可。(2分)
(3)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新航路的開辟)。(2分)文藝復興。(2分)
(4)中國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南極冰芯裝置等。(2分)
24.(14分)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2分)
法西斯國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打破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分)
(2)分別是法西斯軸心國集 團和國際反法西斯聯(lián)盟。(2分)
(3)英美盟軍諾曼底登陸;蘇聯(lián)對日作戰(zhàn)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美國對中國的抗日援助;易北河畔會師;攻克柏林戰(zhàn)役。(2分)
影響:反法西斯國家協(xié)同作戰(zhàn),逐步扭 轉了戰(zhàn)爭形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等。(2分)
(4)德國敢于承認侵略戰(zhàn)爭性質和納粹德國犯下的罪行,主動向受害者道歉、真誠謝罪,表現(xiàn)出德國領導人的政治遠見和歷史責任感;直面歷史、勇于解剖自我;德國表達了與過去徹底決裂、痛改前非、共創(chuàng)人類美好未來的決心。(1分)
日本購買釣魚島的行為是日本右翼勢力抬頭,圖謀為侵略戰(zhàn)爭翻案,美化侵略戰(zhàn)爭和殖民統(tǒng)治等。(1分)
堅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歷史態(tài)度,正確的認識和對待歷史。日本要想得到國際社會的信任,只有以史為鑒,誠懇、深刻地反省歷史,勇于承擔戰(zhàn)爭罪責;以史為鑒、避免戰(zhàn)爭等。(2分)
25.(12分)
(1)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印度和南非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巴西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2分)
(2)印度獨立后,注重科技領域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成效顯著。(2分)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改革開放從沿海到內地向縱深發(fā)展,綜合國力大大提升。(2分)
(3)蘇聯(lián)解體。(2分)
(4)1929-1933年經(jīng)濟大危機;(2分)
有利于推動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1分)和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1分)的發(fā)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55972.html
相關閱讀:2014中考歷史鴉片戰(zhàn)爭專題二輪復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