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于蘇教版初三年級化學寒假作業(yè)試題,是化學網(wǎng)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7.(5分)老師用如圖所示裝置為同學們做如下實驗:A裝置集氣瓶中裝有體積比約為1∶1的
氮氣和氣體a的混合氣體,注射器中裝有足量的無色溶液b;B裝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裝置中盛有適量生銹的鐵釘;D裝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關閉活塞K1、K2,將注射器中的溶液b擠入瓶中,打
開活塞K1,看到B中溶液進入A中后溶液變?yōu)樗{色,
B中長導管脫離液面。請回答:
①若a氣體是二氧化碳,則b是 ▲ 溶液(填化學式)。
②若b是水,則氣體a可能是 ▲ (填化學式)。
(2)保持K1開啟狀態(tài),并打開K2,一段時間后關閉K2,整個過程中,觀察到D中的現(xiàn)象是 ▲ (填編號,共2分);
A.廣口瓶內(nèi)液面下降 B.長頸漏斗內(nèi)液面上升 C.長頸漏斗下端有氣泡
寫出C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
28.(12分)以下是甲、乙兩同學對有關鎂與鹽酸反應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鎂與鹽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以及反應速率的變化:
(1)反應中試管外壁發(fā)燙,說明鎂與稀鹽酸反應是 ▲ 反應(填
吸熱或放熱)。
(2)實驗測得鎂片產(chǎn)生氣體的速率(v)與時間(t)的關系如右圖所示,
則t1~t2時間內(nèi)反應速率逐漸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
研究二:反應后所得溶液的酸堿性探究:
(3)甲同學反應后用pH試紙測定試管中溶液的酸堿性,發(fā)現(xiàn)pH小于7,說明甲同學所得溶
液呈 ▲ 性(選填酸堿或中)。
甲同學:猜想Ⅰ:稀鹽酸過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鎂溶液pH小于 7。為
驗證猜想,甲同學需測定 ▲ 溶液的酸堿性,實驗表明該溶液顯弱酸性。
(4)乙同學重復甲同學實驗時,發(fā)現(xiàn)反應后所得試管中溶液pH大于7。發(fā)現(xiàn)實驗與甲同學實
驗不同的是,反應后的試管中鎂條有剩余。乙同學猜想可能是鎂與熱水反應生成了堿性
物質(zhì)。乙同學為驗證猜想,在滴有兩滴酚酞的熱水中放入一段打磨過的鎂條,觀察到溶
液很快變?yōu)榧t色,同時還觀察到鎂條表面有氣體生成, 收集并點燃該氣體,發(fā)現(xiàn)能燃燒,
請根據(jù)實驗現(xiàn) 象寫出鎂與水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
(5)金屬氯化物溶液pH值大小與金屬的活動性有關,如氯化鈉溶液顯中性,氯化鎂溶液顯弱酸性,則氯化鉀溶液顯 ▲ 性。
(6)活潑金屬能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實驗發(fā)現(xiàn)鈉與冷水劇烈反應,產(chǎn)生大量的氣體。由
此可見金屬與水反應與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 (填有關或無關)。
研究三:金屬活動性強弱與原子結(jié)構(gòu)的關系:
右圖為鎂原子、鈣原子和鋇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已知其中Ba的活動性最強,據(jù)此推測,金屬的活動性除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有關,還與 ▲ 有關。
研 究四:確定鎂條的成分:
稱取3.2g表面被氧化的鎂條, 放入100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氣體0.2g。求:
(7)此鎂條中金屬鎂的質(zhì)量。(寫出計算過程,共3分)
▲
(8)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 。(計算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九年級化學參考答案
21.(1)2N (2)3OH-(3)NH4+ ⑷Al ⑸FeSO4 ⑹NaNO2
22. ① ③ ⑤ ⑥ ⑦ ⑨ ⑧ ②
23.(1)4 70%(2)延展性 導電性 導熱性 (3)Fe+CuSO4===FeSO4+Cu
(4) H2+FeCl2===Fe+2HCl
24. (1)水 3 (2) 2 (3)AC
25.(1)HCl 過濾 引流 (2)干燥(或烘干) AgNO3
(3)2KOH+CO2=K2CO3+H2O K2CO3+BaCl2=BaCO3+2KCl
(4)鉀肥或化肥
完成了小學階段的學習,進入緊張的初中階段。這篇是化學網(wǎng)特地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683099.html
相關閱讀:排列組合初三課程數(shù)學公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