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七年級歷史上第三次月考試卷(含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8-2019學年上學期七年級第三次月考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
1.北京人生活的地區(qū),山上樹林茂密,各種野獸出沒山間,平原上雜草叢生,野馬、梅花鹿縱橫奔馳,為北京人的生存提供了適宜的條件。請問下列哪項不是北京人的基本體質特征(   )
   A.手腳已經(jīng)分工,上肢與現(xiàn)代人極為相似  B.與現(xiàn)代人比下肢微微有點彎曲                                       C.頭部與現(xiàn)代人沒有任何差別           D.前額后傾,嘴巴前伸
2.能夠較典型的反 映我國原始農(nóng)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頂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在原始社會的大部分時間內,整個社會呈現(xiàn)“天下為公”局面的最根 本原因是(   )
   A.人們按血緣關系組成   B.生產(chǎn)力水平極端低下
   C.人們之間互相謙讓     D.沒有戰(zhàn)爭,和睦相處
4.古代的傳說,反映了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巨大飛躍。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華夏族起源于黃河流域的兩個部落。這兩個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傳說是(   )
   A.黃帝、炎帝     B.黃帝、蚩尤     C.舜和禹       D.堯和舜
5.據(jù)《史記》記載,禹年輕時,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舉兵殺死伯益,繼承了父親的位置。從材料中能得到的準確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C.夏朝統(tǒng)治范圍廣闊        D.啟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6.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7.西周眾多的諸侯,是通過下列哪個制度產(chǎn)生的(    )
   A.奴隸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禪讓制
8.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戰(zhàn)國時期,秦國曾在岷江修筑過類似的水利工程,至今還發(fā)揮著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這項工程是      (   )
A.鄭國渠          B.靈渠            C.黃河        D.都江堰
9.屬于戰(zhàn)國七雄又屬于春秋五霸的是( 。
   ①齊   ②楚   ③燕     ④韓    ⑤秦
   A.①⑤   B.②③    C.①②  D.④⑤
10. 梁啟超:“天下之統(tǒng)一,勢也。不統(tǒng)于秦,亦統(tǒng)于他國。”天下“統(tǒng)于秦”發(fā)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11.《史記•秦本紀》記載:“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鼻厥蓟蕰r丞相的主要職責是分管(  )
   A.刑獄  B.軍事  C.行政  D.監(jiān)察
12..秦朝咸陽的一位糧食商人,要購進一批小米。結賬時,這位咸陽商 人應該用下列哪種貨幣支付貨款(  )
 

13.右圖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標識,這種字體在秦朝時作為標準文字頒行天下
這種字體是(  )
    A.甲骨文  B.小 篆    C.草書  D.楷書
14.大型紀錄片《長城•中國的故事》全面展現(xiàn)了長城的雄姿和周邊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秦朝長城的東西起止是(  )
    A.遼東、臨洮      B.鴨綠江、嘉峪關      C.山海關、嘉峪關        D.山海關、臨洮
15.某同學搜集了“鴻門謝罪、四面楚歌、霸王別姬”三個成語,請你確定一個主題,應選擇的是(  )
A.春秋爭霸        B.戰(zhàn)國稱雄            C.秦滅六國              D.楚漢之爭
1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边@副對聯(lián)稱贊的歷史人物是(  )
A.項羽和勾踐      B.陳勝和 吳廣          C.劉邦和項羽           D.楚莊王和晉文公
17.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社會經(jīng)濟非常蕭條 B.統(tǒng)治者寬厚仁慈      C.儒家思想的盛行       D.社會勞動力缺乏
18.西漢初年,漢高祖為了增加農(nóng)業(yè)勞動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還鄉(xiāng)務農(nóng)、谔岢趦治國、叟踞尫艦槠矫瘛、軓U除斷殘肢體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國家的糧倉豐滿,新谷子壓著陳谷子,一直堆,堆到倉外;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边@段描繪與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關(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20.有史學家認為:“孔子的學說在生前并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說貫徹了。……公元前2世紀,孔子的學說被宣布為國家的官方教義或官方信仰!边@一改變是從哪一位皇帝開始 (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漢高祖     D.漢景帝
21.東漢中期以后,中央政權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強獨霸一方   B.朝中大將篡奪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D.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
22.“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國古代哪一次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的口號(  )
A.陳勝、吳廣起義     B.劉邦、項羽起義
C.西漢綠林赤眉起義   D.東漢黃巾起義
23.張騫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種傳到中原,豐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各項中屬于從西域傳入的是(  )
 
①核桃  、谛←湣、凼瘛  、芷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絲綢之路”是 中外聯(lián)系的紐帶,溝通中西的橋梁,被稱為流動的“文化運河”。以下不能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
A.漢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鮮派遣大批使節(jié)來中國
C.中國的絲綢織品轉運歐洲     D.西域的奇珍異寶不斷輸入中原
25. 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哪一地區(qū)正是歸屬中央統(tǒng)轄(     )
A.x藏          B.x疆          C.寧夏         D.廣西
 


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號數(shù)________
題次 一 26 27 總分
得分    
一、選擇題(25*3=75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26小題10分,27小題15分,共25分。)
26.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設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構想,引起了相關國家的強烈反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如圖。
 
材料二  沿著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皮毛、汗血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敖z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楊潔篪表示,古代的絲綢之路是商貿之路,而今天的絲綢之路則把經(jīng)貿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對接發(fā)展戰(zhàn)略……實現(xiàn)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發(fā)展。
(1)結合所學知識,請將圖4絲綢之路路線中的A、E兩處填寫完整。(2分)
  A_________  E_________
(2)眾所周知,絲綢之路的開辟者是張騫,他不畏艱難險阻曾兩次出使西域,那么他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別是什么呢?(4分)
 
(3)根據(jù)以上材料指出:古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樣的?今天中國重提絲綢之路,共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有什么現(xiàn)實價值?(4分)
 

2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沁園春•雪》
材料二  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逐漸膨脹,對皇權構成嚴重威脅。像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則千乘百騎,和天子一樣威風……
(1)秦皇、漢武分別指是?(2分)

(2)為鞏固統(tǒng)一局面秦皇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是哪一項?(7分)

 

(3)秦皇、漢武在思想統(tǒng)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別是什么?(2分)
 


(4)材料二中反映的問題,漢武聽取了誰的建議采取了什么措施解決這一問題的,具體內容是什么?(4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B A B B C D C C C B B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A A C A B C D C B B 

26.(1)A:長安 E:歐洲(大秦)
   (2)第一次的目的是:為了聯(lián)絡大月氏夾擊匈奴。(2分)
        第二次的目的是: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往來。(2分)
(3)重要地位:溝通歐亞的路上交通道路(或東西方經(jīng)濟交流的橋梁)(2分)
     現(xiàn)實價值:實現(xiàn)中國與沿線國家間的合作共贏(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2分)(圍繞其中任意一點展開表述即可。若僅從中國或沿線國家一方的角度回答最多只給1分)   
27.(1)秦始皇、 漢武帝。
   (2)①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國家一切軍政大權。(2分)
        ②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jiān)察事物(2分)
        ③地方:廢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2分)
       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是:推行郡縣制。(1分)
    (3)秦皇:焚書坑儒 。 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漢武帝聽取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2分)
        內容: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yi/113423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