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七年級數(shù)學學習的獨立性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一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剛入初中的學生,學習上的依賴性很強。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表現(xiàn)在“聽、說、讀、寫、評”等環(huán)節(jié)上。常常表現(xiàn)在聽得浮躁,難以入耳;說得簡略,不夠深刻;讀得太快,流于形式;寫只注重答案,不夠完整;評抓不住要害,浮光掠影。那么如何才能克服初中生學習上的依賴性呢?實踐表明,我們要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循序漸進,通過誘導、引導、指導,到放手讓學生自學,逐步培養(yǎng)他們形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和自學能力。

  1、強化學習動機,誘導學生主動學習

  低年齡的學生大都喜歡表現(xiàn)自己,敢于踴躍發(fā)言,老師應注重抓住這個機會,充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并加以正確引導。學生提問時,教師應實時鼓勵,常用激勵性的語言給予肯定和啟發(f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也不要總是給予正面回答,可以代之以誘導性的語言將學生引導到自主分析教材和獨立思考的軌道上來。這樣不但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學會學習的良好習慣。

  利用七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敏感性,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制造懸念或語言激勵來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誘導學生學習。

  同時,由于依賴心理的障礙和學習能力的局限,學生開始獨立學習時,往往因為抓不住要領,學得不透徹,需要教師通過適當?shù)姆绞郊右砸龑А?shù)學教學應當重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學會提綱挈領,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學習,讀、思、練相結合,強化學習動機。

  2、培養(yǎng)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獨立學習

  初中數(shù)學教學應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準確的表達能力,數(shù)學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還要教給學生數(shù)學學習方法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數(shù)學的學習方法體現(xiàn)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之中,如自學、聽講、質疑、討論、練習、評價等學習活動都有其各自的方法和規(guī)律,比如閱讀數(shù)學教材時,應用語文默讀的方法,對課本中的黑體字、關鍵解題步驟要精讀,對敘述性、過渡性的語句則泛讀。讀不同的內容,要采用不同的讀法。如對概念的精讀,要抓住關鍵字詞,弄清本質屬性。具體來說,如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本質屬性有三點:①兩個因數(shù)為有理數(shù);②確定積的符號;③求絕對值的積。對泛讀的內容只要求明確上下知識的聯(lián)系,對例題的讀法應抓前后步驟的變化,并思考變化的依據(jù)。對不同學習活動的學習方法教師應加強針對性的指導。

  數(shù)學教學還必須注意基本思想方法的指導,如觀察、比較、類比、歸納、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想方法,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運用,并逐步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擺脫依賴性。

  3、課堂精講多練,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授時間過長,會使學生陷于被動聽講,失去獨立分析、思考、練習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最終失去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大膽改革教學方法,避免“填鴨式”的講授方式,力求講在點子上,練在關鍵處。教師的講,重在誘導、啟發(fā)、點撥。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內容,就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充分體驗數(shù)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形成發(fā)展的過程,解題思路探索的過程,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的概括過程。對學生在課內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讓學生自我評價學習效果。這樣可使學生在初一就初步形成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

  論文中心,作者:王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yi/263106.html

相關閱讀:贏在新初一:初中生學習習慣之預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