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童區(qū)寄傳》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12課《童區(qū)寄傳》教案
目標:
(一)掌握課文大意,了解常用文言實詞的意義。
(二)學習本文通過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品味本文簡潔傳神的表達特點。
(三)學習區(qū)寄不畏強暴、以智慧取勝的斗爭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本文表現人物的方法;學習區(qū)寄不畏強暴、以智慧取勝的斗爭精神。
難點:官府與“鄉(xiāng)之行劫縛者”對表現主人公形象、性格所起的作用。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有這么一個小孩被兩個兇悍的強盜綁架了,結果卻安然而返,這是為什么呢?
(二)作者介紹
介紹柳宗元和他的文章特色。
(三)掌握字詞,疏通文意。
1. 指導學生自讀課文,注意字詞讀音、句讀停頓;借助工具書和文中注釋自讀課文,質疑。
2. 落實重點字詞、語句。
蕘 布囊 逾 恒狀 易之 為市 植刃 微伺
縛 因 得童 恩 專 即 虛
二豪賊劫持 布囊其口 植刃道上
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 之虛所賣之
郎誠見完與恩 持童抵主人所 瘡手勿憚
3. 依據關鍵詞句合作釋疑,通譯全文并概括主要內容。
關鍵詞句:
為兒恒狀 以縛背刃 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 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雖瘡手勿憚 大號 愿以聞于官 留為小吏,不肯 側目莫敢過其門
(四)自由讀課文。
1. 找出本文通假字、多義字并做上標記。
2. 邊讀邊做出批注即閱讀時的初步感受。
(五)作業(yè)
嘗試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記敘區(qū)寄智殺第一個強盜的經過?煞謨蓪。第一層寫區(qū)寄遇劫的經過,這是故事的緣起,由此引出“智斗”的故事。第二層寫區(qū)寄智殺第一個強盜,區(qū)寄的這次反抗行動顯得既小心謹慎又堅決果斷。
第二部分記敘區(qū)寄智殺第二個強盜的經過?煞謨蓪印5谝粚訉憛^(qū)寄機敏地對付第二個強盜,表現了非凡的機智和勇敢。第二層寫區(qū)寄智殺第二個強盜,并且“愿以聞于官”,表現了他很有心計,而且知事明理。
第三部分是事件的尾聲。也分兩層。第一層寫區(qū)寄不肯為“小吏”,被護送還鄉(xiāng),表現了他純樸憨厚的性格。第二層寫“鄉(xiāng)之行劫縛者”對區(qū)寄殺盜一事的反應,從側面表現了區(qū)寄的驚人勇敢。
(二)相互質疑,合作探究
1. 與壞人周旋時,區(qū)寄哪些方面處于劣勢?
區(qū)寄是小孩,年幼體弱,又是一人對二豪賊,又處于被劫持的被動地位,這些都是他的劣勢。
2. 他利用了自己作為孩子的哪些特點和對手的哪些弱點?
區(qū)寄利用了孩童膽小害怕和幼稚體弱的特點,前者如“偽兒啼,恐栗,為兒恒狀”,后者體現為豪賊把他綁縛后都放心睡去。區(qū)寄所利用的敵手的弱點主要是:①對小孩子的輕視,麻痹大意。區(qū)寄示弱后,“賊易之,對飲酒,醉”。區(qū)寄殺一賊后,另一賊只是把他綁緊些,仍倒頭睡去,仍低估了區(qū)寄的智力和膽量。區(qū)寄充分利用了敵手的輕視麻痹,緊緊抓住了因此造成的疏忽的間隙和逃脫的機會。②利用了賊人趨利的弱點。即再被賊人抓獲后,危在旦夕,區(qū)寄用“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打動強盜的心,不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殺賊逃脫的可能。
3. 區(qū)寄在自救過程過程中表現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質?
區(qū)寄在自救過程中所表現的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質。第一是膽略,超人的膽量,沉著鎮(zhèn)定。這是一般孩子難以做到的。賊人對他的最大疏忽也在這里。因為有此,區(qū)寄的機智勇敢才能發(fā)揮,才能從容與敵周旋,才能瞅住逃脫的機會。第二是智勇雙全,機智勇敢。首先是機智,偽兒啼哭,就火就刀絕繩,以“一郎僮”打動賊人,殺賊,哭叫報官等等,都是很有心計的謀劃、決策。其次是勇敢,“雖瘡手忽憚”“取刃殺賊”,這些勇氣以及前面的心計都是一般孩子難以達到的。所以,結尾對其膽略智勇用了一個側面描寫,以秦武陽作比,以眾賊不敢正視他,不敢過其門作了烘托。
4. 獲救后又有什么難能可貴的選擇?
獲救后難能可貴的選擇就是“留為小吏,不肯”。作為一個打柴放牛的農村孩子,面對這樣的出路毫不動搖,毫不考慮,這行動本身已足夠說明問題,即說明其品質上的過人之處。
5. 官府與“鄉(xiāng)之行劫縛者”對于表現區(qū)寄起了什么作用?(見教師用書)
6. 讀了本文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學生可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7. 通過本文作者還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見教師用書)
(三)小組討論,分析人物性格
沉著機智、聰明過人、果敢決斷、不畏強暴、純樸可愛、不慕榮利,是一個少年英雄。
(四)歸納本課出現的一詞多義的幾個詞語。例如:
即 “即藏其尸”(馬上,立刻)
“以縛即爐火燒絕之”(靠近,接近)……
(五)作業(yè)
1. 背誦全文。
2. 合作完成“閱讀練習?探究”三、四兩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yi/56940.html

相關閱讀:第6課《口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