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倫敦霧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倫敦霧現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直到今天,一說起倫敦,人們還是不由自主地就馬上想到倫敦霧。這二者之間簡直有無法割斷的聯系。倫敦是霧都,過去是這樣,現在大約也還是這樣。人們深信不疑。

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倫敦確實是世界聞名的霧都。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的原因,每到秋冬季節(jié),北大西洋較暖的水流與大不列顛群島區(qū)域較冷的水流匯合,同時從海上吹來大量暖空氣與島嶼上空較冷的氣團相遇,形成濃濃的海霧和陸霧;二是人為的原因,倫敦為英國工業(yè)革命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工廠眾多,煙囪林立,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家家都使用傳統的壁爐。于是,煙與霧交集混雜在一起,形成著名的倫敦霧。所以,倫敦霧是多種因素的產物。

有意思的是,倫敦霧竟然成了許多藝術家作品中描繪和吟誦的對象。

中國上世紀30年代有個旅居倫敦的作家蔣彝,對倫敦霧大唱贊歌,他曾寫過這么一首詩:“倫敦霧,倫敦霧,幾個參透霧中趣,欲東忽西意茫然,來去不明霧中路。摩肩接踵共歡言,美丑何分霧中遇。最是晨與夕照間,若有若無霧中樹。愛汝神態(tài)太依稀,何妨長在霧中住!”此君對倫敦霧一詠三嘆大唱頌歌,甚至想與霧朝暮共處,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無獨有偶。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也對倫敦霧很感興趣。1870年,他在倫敦居住了一年,而在其后的30年里,他又多次故地重游。他曾經寫道:“我熱愛倫敦勝過熱愛英國的鄉(xiāng)村,而我最愛的則是倫敦的霧。”莫奈甚至還有一幅畫,專門描繪濃霧中的英國議會大廈。2003年此畫在紐約以2000萬美元被拍賣。莫奈之所以鐘愛倫敦霧,他是完全站在一個藝術家的角度,霧的朦朧虛幻及意象之美使他獲得靈感。

其實,倫敦霧是一種嚴重的大氣污染,它不僅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上個世紀50年代,倫敦年均霧日竟多達50天左右。1952年,還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十分可怖的“倫敦霧事件”。當年12月5日至9日,出現罕見的連續(xù)5日不散的大霧,它與城市的煙塵混雜在一起,遮天蔽日,伸手不見五指,而且,全城充滿令人不堪忍受的“臭雞蛋”的氣味。據當時測量,每立方米大氣中的二氧化硫達3.8毫克,煙塵達4.5毫克。居民普遍感到呼吸困難,很多人咳嗽,哮喘,咽痛,惡心,嘔吐,發(fā)燒,幾天內因突然發(fā)病及交通事故導致4000余人死亡!

這一事件引起政府及各界高度關注。1956年,英國議會通過《凈化空氣條例》。1974年,頒布實施《控制公害法》。同時,政府專門成立環(huán)境部。各相關部門聯手合作,采取多種整治措施,包括大量遷移工廠企業(yè)到新發(fā)展區(qū),嚴禁任何建筑物的煙囪排放黑色煙塵,興建許多衛(wèi)星城以疏散倫敦的人口,加大城市綠化力度,限制私家車在市區(qū)的使用,等等。通過綜合治理,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倫敦已基本摘掉“霧都”的帽子,F在倫敦在秋冬季節(jié),可說很少有霧,即使偶爾有霧,那也是自然環(huán)境所形成,而與過去那種主要因人為污染所導致的“倫敦霧”,完全是兩碼事。

地理網有最全面的地理知識,歡迎大家尋找更多對您有幫助的知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000854.html

相關閱讀:避暑勝地承德的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