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初一生物上冊第一章總結】 ,同學們在這里老師總結了初一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僅供參考。

  第一章

  1、顯微鏡的結構及各結構功能。

  結構:目鏡、物鏡、鏡筒、鏡臂、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壓片夾、反光鏡、鏡座。

  作用: 放大 調整物像

  2、顯微鏡使用過程(每個過程應注意的方法)

  ①取鏡和安放: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把顯微鏡放在距離試驗臺邊緣10cm處。

 、趯猓恨D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

 、郯卜叛b片:把制作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并用壓片夾壓住,讓標本正對通光孔中心。

 、苷{焦: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至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注意物鏡不要碰到標本(此時一定要看著物鏡)。左眼向物鏡內觀察,同時逆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在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觀察,觀察的順序?

  觀察是我們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問題的第一步。

  在觀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在觀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體后局部,向宏觀后微觀,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

  4、量筒測量時的方法。

  ①在量筒內倒適量的水(以浸沒待測固體為準)讀出體積V1

 、谟眉毦栓好固體慢慢放入到量筒內,讀出這時水和待測固體的總體積V2

 、塾肰2—V1,得到待測固體的體積

  5、動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標本:①采集 ②壓制或浸泡 ③成品

  動物標本:①捕捉、殺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針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實驗的六個步驟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7、探究實驗的設計要求?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探究的結果經(jīng)過反復的實驗論證,證明無誤后,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總結:本章節(jié)主要講述了顯微鏡的結構功能特點以及使用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06483.html

相關閱讀:初中生物會考知識點:血液循環(huán)和輸血試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