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組李登金: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初中物理大綱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感觸頗深:“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于主動積極狀態(tài),經(jīng)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xiàn)象中蘊含的規(guī)律,產(chǎn)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這一段看似普通而又教條的話卻一次又一次讓我重新去找到教學的方向,迸出思想的火花。我把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與演繹與大家分享一下。

初中生是一群懵懵懂懂不太懂事的孩子,他會因為老師的一句批評、遇到的一道難題甚至旁人的一個態(tài)度而放棄學習,他也會因為老師的一句表揚、成功的攻克一個難題而投入學習。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怎樣才能讓學生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呢?首先要有“人皆能大成”的寬廣胸懷。不要瞧不起任何一位同學,雖然有些學生的確要笨一點、調(diào)皮點,但是他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老師眼中都只是一些不懂事的學生而已。牛頓第三定律告訴我們“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覺得愛也是相互的,只有老師出于真心的關心學生,學生才會真心的喜歡老師。在擺平了感情問題后,才是教學的問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用在初中物理中也是比較貼切的。

物理是自然學科,初中物理的教學內(nèi)容,應該是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發(fā)展聯(lián)系比較廣泛的知識,自然要與實際生產(chǎn)生活打交道。而初中生對手機和游戲比較熟悉,對實際的生產(chǎn)生活就比較陌生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就是實驗,讓學生盡可能的動手做實驗,這些實驗不僅包括教材上要求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還包括其它能讓學生親自動手或觀察的實驗。譬如學生對《大氣壓強》中的“托里拆利實驗”經(jīng)常搞不清楚,但是教參考慮到水銀有毒又不允許現(xiàn)場做,只允許放視頻。怎么辦呢?我就讓學生先用試管做“覆杯實驗”,直觀感受大氣壓的存在,再讓學生用水模擬托里拆利實驗,讓他觀察水掉下來沒有?學生觀察到水沒有掉下來。然后設問用水銀做這個實驗我們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呢?這里就會引起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興趣。接著播放托里拆利實驗的視頻,學生發(fā)現(xiàn)水銀并不像水那樣不動,而是掉下來,這就引起了矛盾,接著觀察當水銀柱下降到760mm時就停止下降了,這又是為什么呢?有的學生會說是上面的真空將水銀吸住了。再播放視頻,用真空罩將試管外的空氣抽掉,發(fā)現(xiàn)水也掉下來了,看來吸住得說法是錯誤的。再將外界大氣放入真空罩,水柱又上去了。學生看這里一下子就理解了是大氣壓將水壓上去的。同樣也就理解了托里拆利實驗中是大氣將水銀壓上去的。那為什么水銀要掉下來,而試管中的水卻不會掉下來呢?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來算一下一個標準大氣壓能夠托起的水柱高度,再放視頻驗證。經(jīng)過這樣觀察和實驗,學生也就能理解托里拆利實驗了。初中力學還有難點就是杠桿原理。杠桿原理本身是比較簡單的,但是要將杠桿原理應用起來解決實際問題就比較困難了。問題不在于學生不夠聰明,而是他們對于實際生活中的道釘撬、羊角錘、壓井、老虎鉗等等都是陌生的,這該怎么辦呢?如果有實際物體的就盡量的拿實際物體讓學生直觀感受它,沒有的就盡量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大量的尋找圖片和視頻,學生在熟悉這些實際的物體后也就比較容易理解杠桿原理了。

所以大綱上說“觀察和實驗,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引起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只有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處于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109881.html

相關閱讀:初中物理錯題本應該記錄哪些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