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冊自己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心臟是我們人類最重要的維持生命存活的系統(tǒng)之一。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的心臟吧。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集體備課實錄
——在全區(qū)中學教研組建設經驗交流會上的教研組活動展示
東岳中學生物組 整理者 孟東
時間:2007年11月7日上午
地點:東岳中學階梯教室
參加人員:東岳中學(南北兩院)生物組全體教師,教導處三位主任
主持人:孟東(教研組長)
活動方式:集體備課——第三冊《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研討主題:如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活動準備:提前三天個人備課
活動手段:多媒體課件、教學模型等
生物學科與物理、化學同屬于自然科學類。既然是自然科學,那么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應該是“探究式教學”。實際上合作教學中的“合作”是為了探究,嘗試教學中“嘗試”也是為了探究;學習方式應該是“自主、探究、合作”。所創(chuàng)設的各種情景應該是有利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過程,有利于提出和發(fā)現(xiàn)問題,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主動的提出問題,繼而進行“探究”,通過“合作”解決問題,獲得結論,達到“共享”的效果,這就是新課程所要求的。也就是說探究教學在教學設計上應注意五個環(huán)節(jié):①提出問題→②建立假設→③收集證據(包括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處理、查閱資料等)→④獲得結論→⑤交流評價。通過交流評價又提出和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備課時應該圍繞“情景設置——教、學方法——問題解決”去設計教學過程。最后形成“講學案”。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介紹了轉變學習方式的基本方法,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下面我首先介紹一下這節(jié)課的基本內容和知識結構。
總結:心臟是人體的輸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夠自動地有節(jié)律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13861.html
相關閱讀:初一生物試題之植物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