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近代歷史總:五四運動】下面是我們初中網對五四運動知識的復習學,希望同學們認真做筆記。
五四運動
1、五四運動爆發(fā)原因:1919年,英、法、美操縱的巴黎和會,竟在對德和約上規(guī)定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轉交給日本。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時間、口號:1919年5月4日,北京天安門3000多名學生集會演講、游行示威。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要求懲辦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
3、最能體現五四運動性質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4、運動的主體:6月以前,主要是學生,6月以后,無產階級成為運動的主體。斗爭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5、運動的結果:迫使北洋政府釋放被捕的學生,撤消了曹汝霖等三個賣國賊的職務,并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
6、五四運動的領導者:李大釗、陳獨秀
7、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通過上面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并很好的參加考試工作,并能夠順利的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45130.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上冊歷史總復習提綱之美國獨立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