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地圖知識點總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初一地理地圖總結】,隨著科技的進步,地圖的概念是不斷的發(fā)展變化。

  7. 地球上為什么會產生四季?[或問:地球公轉有何地理意義?](P13)

  答:由于地球始終朝一個方向傾斜,隨著地球的公轉,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時間內,接受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從而形成了炎熱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溫和的春季和秋季。[產生四季更替;地球自轉和公轉造成晝夜長短的變化。]

  8. 地球上有哪五帶?

  答: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北溫帶(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北寒帶(北極圈以北)、南溫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南寒帶(南極圈以南)。

  9. 地圖上的方向有幾種表示方法?分別如何判讀?(P18)

  答:(1)一般表示方向。一般的地圖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表示方向。

  (2)指向標表示方向。根據指向標確定方向,指向標箭頭通常指向北方。

  (3)經緯網表示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0. 什么是比例尺?它有哪幾種表示形式?(P20)

  答:把實際地理事物在地圖上表示出來,必須把一定范圍內的地理事物縮小,這種縮小的程度就叫比例尺,它等于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的比值,即比例尺= 。

  比例尺有三種表示形式:(1)線段式;(2)數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內容越詳盡。)

  11. 地圖按內容、按表示區(qū)域分別應怎樣分類?(P21)

  答:按內容分: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如地形圖、行政區(qū)劃圖等)和專題地圖(如人口分布圖、氣候類型圖、資源分布圖等)。

  按表示區(qū)域分:地圖可分為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國家圖、省圖、縣圖等。

  總結:以一定的數學法則即模式化、符號化、抽象化反映客觀實際的形象符號模型或者稱為圖形數學模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67292.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復習提綱之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