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小論文: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小論文: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下面是一篇關于寫在差異化教學方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論文的內容學習哦,同學們認真學習吧。

  在差異化教學方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tǒng)的初中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衡量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標志是學生對政治知識的識記程度,也正是教師這種過于對政治課程知識性的定位,使得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陷入了單一的狀態(tài)中,也就出現(xiàn)了傳統(tǒng)意義下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的方式。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此類教學方法的運用,不但忽視了對學生思維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而且影響到了政治課堂結構的改革,成為課堂教學內容、方法及組織形式改革和優(yōu)化的制約瓶頸。

  差異化教學方法的實質是以新課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為基礎理論,突破性的把學生進行“分類”,“分類”的真正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開展教學。也就是說,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對政治知識了解的基礎之上獲得新的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區(qū)”體驗自己的成長,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比如,在講“公民的義務和權利”一課時,教師首先要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生對公民義務和權利一致性的學習,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履行義務的能力,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歸納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明確后,教師根據(jù)學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應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學生、應用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深化學生對該課堂知識認識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最終的教學目標只有一個,改變的只是學生對知識的獲得的方式。

  政治課程差異化的教學方式的基礎得益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體現(xiàn)的是學生學習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師從“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轉變。自主學習倡導的是把更多的學習時間留個學生,把更多的發(fā)揮空間還給學生的教學的理念。比如,我們提到的“公民的義務和權利”一課,在講這一課前,學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義,權利和義務的含義,如果單純的靠教師用抽象的文字去論述兩者的定義,那么學生對兩者的定義的理解變在無形中增加了約束成分。但是,最為政治教師要意識到,政治知識只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素材,高效的學習方法才是學生受益終生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不妨,把學習的時間讓學生自己來掌握,讓每個學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維模式都能得到開發(fā)。最后,讓學生自己去“說”對政治知識和觀點的認識。這樣一來,不但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而且還展示了學生對知識的駑駕能力。

  從而讓學生在主動學子中,體會到了收獲的快樂,為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也給教師下一步的教學的目標的確立提供第一手資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91227.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上冊政治復習提綱之黨的基本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