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學情分析
《從種到界》是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章第二節(jié)的教學內容。生物分類的單位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教材內容少而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本節(jié)教學不要求學生掌握分類等級單位的具體知識,只是要求學生了解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單位、分類的依據及意義。
本節(jié)是學生在學習了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生物之間相似程度的角度,將生物進行分類,從而初步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為進一步學習《第二章認識生物多樣性》、《第三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和八年級下冊生物的進化奠定基礎。
本節(jié)課與前面學習的分類原則緊密相連,并為指導生活中對生物進行分類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很好素材。
抽象、比較簡單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開展活動,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好奇心強,但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可以通過游戲活動的設置、話劇的欣賞,保證其較高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
(2)、概述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探究、分析資料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綜合分析、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保護身邊生物的意識。
(2)、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興趣,有效地指導生活實踐。
三、教學重點
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單位。
四、教學難點
生物的分類單位。
五、教學程序的實施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二、溫故知新
三、探求新知
1、類比求知
2、游戲求知
3、提升新知
4、新知的應用
四、欣賞中歸納總結
五、課外延伸
出示多媒體課件:體現學生圖書館還書的情景。
在圖書館的書柜里,有各種不同種類的書,管理員將其歸類,便于同學們的借還。
引導學生理解生物有類似的分類方法。
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
1、有沒有分類到具體的每一個物種?
2、有沒有統(tǒng)一的分類方法?
討論:假如北京朋友要寄信給你,信封該怎么寫?
總結學生的討論,進一步突出省、市、縣、鎮(zhèn)、村 。
就像信封上的地址一樣。引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引導學生圖示: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關系,讓一個學生板演。
討論:把不同的生物分到不同的等級單位的依據是什么?
討論:每一種生物在分類的七個等級單位中都有自己的“住址”嗎?舉例說明?
課件展示:馬及多種動物的圖片。
讓17個學生分別代表圖片中的17種動物,“馬”站好后,依次按與“馬”同屬不同種、同科不同屬、同目不同科、同綱不同目、同門不同綱站好。
在游戲中討論:
1、說出馬歸屬相應的屬、科、目、綱、門、界。
2、與馬共同特征由多到少、親緣關系由近到遠,依次是什么?
總結游戲活動,簡要介紹“亞門”,歸納出分類單位由小到大共同特征越來越少,親緣關系越來越遠。
討論:植物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歸屬相應的屬、科、目、綱、門、界嗎?舉例說明。
總結學生的討論,說明微生物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歸屬相應的屬、科、目、綱、門、界。進一步強調每一種生物在分類的七個等級單位中都有自己的“住址”,都有自己的分類單位。
討論:在現實生活中依舊存在著“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的現象。
指導學生讀書P89,讓學生歸納林奈的雙命名法的特點。
討論:對生物進行分類及生物命名統(tǒng)一采用雙名法有什么意義?
出示課件:學校植物標牌。
出示多媒體課件話劇《動物間的對話》。
農家一小院,東墻根拴著一匹馬,西墻根拴著一頭牛。門口蹲著一只“老”狗。墻角處洞中有老鼠。
“牛”:馬這種動物真是健美大將,還長著長尾巴,甩來甩去,多好看呀!
馬被牛的夸獎感動了,竟然小跑了一圈。
“馬”:謝謝牛兄的夸獎,在我們的家庭里,有比我更漂亮的。你聽說過“斑馬”嗎?它的皮毛是黑白條紋相間的,其他特征很像我們。我們同是馬屬的動物。
“!保何业箾]見過什么斑馬,可驢我是見過的,和你差不多。
“馬”:牛大哥,至于這個驢,雖說也有不少和我相同特征,比如第三趾發(fā)達,有蹄,其余趾均已退化,但你看它的體型可比我小多了。所以,驢不是我們馬屬里的動物,但卻可以和我們分在同一科――馬科。牛哥,這下你可明白了吧。
“牛”:照你這么說“科”比“屬”大嘍。那咱倆理應是同一“科”吧?
“馬”:牛大哥,你看我善于奔跑,主要是我第三趾發(fā)達,其余各趾消失(或退化),你呢?
“!保何业那昂笞愀骶邇芍海憾擞刑,咱們長得不一樣,不能劃在同一“科”里。
“馬”:對嘍,我們還不在同一個目呢,犀牛和我們就在同一個“目”里!
“!保菏裁茨?原來還有比“科”大的單位。
“馬”:奇蹄目。因為趾是奇數的原故。
“!保耗俏冶闶桥继隳苛恕T瓉,你們馬是馬屬、馬科、奇蹄目的動物。怨不得別人說咱們是“風馬牛不相及”,還真是那么回事。
狗從門外遛進來。
“狗”:馬兄弟,那你說說,我------狗,還有牛兄弟和你可都是四條腿的動物,咱們就沒有一點聯系?
“馬”:有聯系,有聯系。你看,咱們繁殖后代的方式都是胎生哺乳,咱們可都是哺乳綱的動物!熬V”比“目”要大。
“狗”:照你這么說,豬、羊、兔,還有嚇人的大老虎和咱們都是哺乳綱。
老鼠偷聽到這兒,爬出洞。
“鼠”:哺乳綱動物肯定也包括我,原來咱們都是“親戚”。
布置作業(yè)。
觀看
學生聯想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積極思考。
回顧《第一節(jié)嘗試對生物進行進行分類》
討論生物的分類方法。
指出可以將生物進行分類。
聯系實際,說出自己的地址。
學生積極寫出地址的單位:省、市、縣、鎮(zhèn)、村。
理解、體會生物的分類單位。
畫圖、板演、討論。
討論回答:按照生物的相似程度,共同特征的多少。
觀看課件、書本,閱讀P85-87的圖表,及文字分析后討論。
完成游戲:
“馬”的外圍依次站著“斑馬”,“驢”,“犀!,“牛、羊、虎、狗、豬、兔、鼠、蝙蝠”,“蛇、企鵝、鯊、龜、蛙”。
學生回答: 1、馬屬、馬科、奇蹄目、哺乳綱、脊索動物門的脊椎動物亞門。2、共同特征由多到少、 親緣關系由近到遠依次是“斑馬”,“驢”,“犀牛”,“牛、羊、虎、狗、豬、兔、鼠、蝙蝠”,“蛇、企鵝、鯊、龜、蛙”。
理解、體會生物的分類單位。
學生閱讀課本,討論問題;卮穑禾以诜诸惿想`屬梅屬、薔薇科、薔薇目、雙子葉植物綱、種子植物門的被子植物亞門。
舉例說明。
學生閱讀課本。
討論、回答.
使每個物種在生物分類上的位置一目了然,認識生物間的共同特征、親緣關系,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利于對生物的保護與利用;統(tǒng)一命名可以減少混亂,便于學術交流。
觀察,說明標牌的雙名法中的種名、屬名。
欣賞《動物間的對話》,體會動物間的對話。分析動物間的對話所包含的生物學含義。
完成作業(yè):
1、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 、 、 、 、 、 、 ,其中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 。
2、說出馬歸屬相應的分類單位。
從生活中的實際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復習上節(jié)課知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通過與地址類比,引出生物的分類單位,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能說出七個等級的名稱。
加深認識。學生動手畫圖,加深理解,有利于突破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對書本所羅列的動物之間的不同特點有一個初步理性的認識。
利用游戲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思考比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究欲,在游戲進一步理解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單位,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
對分類單位進一步理解,加深認識。
引出林奈的雙命名法。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
學生能夠更好得理解公園、學校植物的標牌。初步認識林奈和雙名法。將生物知識有效得利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激發(fā)學生保護身邊的生物,指導生活實踐。
課堂知識趣味化,在歡樂中歸納總結學習內容,加深理解生物的分類單位。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綜合分析能力。
檢查教學效果。
六、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從種到界
一、生物的分類
1、分類單位
2、分類的依據及意義
二、林奈及雙名法
七、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抽象而簡單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四化”:
1、形象化:這是一節(jié)較抽象的課,如何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是本節(jié)教學的關鍵。教學過程中多處應用具體事例加以類比,如圖書館還書、住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圖示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關系同樣利于學生理解;板書的設計同樣是直觀形象。
2、愉快化:快樂學習是課改的要求,也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個特點。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在欣賞話劇過程中鞏固了知識?莶、抽象的教學內容愉快化。
3、生活化: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如植物標牌、圖書館還書貫穿教學過程。
4、民主化:課堂的活動、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活躍,民主、積極、和諧的課堂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主動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00012.html
相關閱讀:初一生物試題之根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