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由第二次大陸會議批準,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的宣言,這一天后成為美國獨立紀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陸會議出席代表共同簽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國華盛頓特區(qū)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此宣言為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
第一次大陸會議:
1774年9月5日,北美殖民地在費城召開了殖民地聯(lián)合會議,史稱“第一屆大陸會議”,盡管這次大陸會議沒有提出獨立問題,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權的重要步驟。
第二次大陸會議:
第一屆大陸會議之后,英王變本加厲地對殖民地采取鎮(zhèn)壓措施,引起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康科德的武裝沖突。在人民反英武裝斗爭和高漲的革命情緒推動下,1775年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并于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1777年11月15日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邦聯(lián)條例》,1781年3月1日獲各州批準,開始生效。據(jù)此成立的邦聯(lián)國會代替大陸會議,成為直到1789年3月為止的美國立法機構。
《獨立宣言》的頒布背景:
1.歐洲啟蒙思想的深刻影響(理論基礎);
2.北美啟蒙思想家富蘭克林和杰斐遜的推動;
3.潘恩發(fā)表《常識》,激勵人民為獨立而戰(zhàn);
4.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的實際情況。
《獨立宣言》的歷史意義:
1.《獨立宣言》表達了北美人民追求獨立的愿望,對獨立戰(zhàn)爭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
2.《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作為一個新的國家的誕生;
3.《獨立宣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宣告成立民主共和國,推動了歐洲反封建革命,直接影響了法國大革命。
《獨立宣言》原件:

《國家寶藏I》:

電影《國家寶藏I》是一部圍繞《獨立宣言》而虛構的故事,但其中不少獨立戰(zhàn)爭史實可以參考。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人權宣言
《人權宣言》:
1789年8月26日頒布的《人權宣言》,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綱領性文件!度藱嘈浴沸甲杂、財產(chǎn)、安全和反抗壓迫是天賦不可剝奪的人權,肯定了言論、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闡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權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是法國大革命頒布的綱領性文件。
《人權宣言》的實質:
《人權宣言》是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它宣告了法國資本主義制度的誕生。
《人權宣言》的主要內(nèi)容:
1.自由、平等是天賦的人權;國家的主權屬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國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
對《人權宣言》的評價:
它體現(xiàn)了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和君主專制的要求,是法國革命中的理論和綱領性文件,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宣言的內(nèi)容中有“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說明了其維護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它又具有局限性。
《人權宣言》的影響:
1.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權利法則;
2.為后來的制定資本主義法律提供了相關依據(jù);
3.為其他國家的資本主義革命確定了基本綱領。
人權宣言原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63686.html
相關閱讀:初中歷史知識點: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