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在探究的問題。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減輕中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了解學生需要怎樣的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他就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在探究的問題。
一、分析教材,整體把握教學目標的教學能力。
把握教材進行準確的分析,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總體目標,它的具體內容是:通過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公式,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需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這表明新課標體系已革新了傳統課程體系,由過去的以學科中心逐漸轉向以學生為本的軌道上來。
備課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抓住問題的本質,了解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過程,設置合理的認知階梯。把本節(jié)內容根據知識結構由淺入深,由單個知識點到綜合運用,形成一個梯度,整個課堂設計的指導思想是“起點低,層次多、要求高”,使較差的學生能掌握本節(jié)課的基本知識,中等學生能夠掌握中等難度的知識,好學生能夠掌握較難知識,因而在備課時我們有這樣幾個步驟:
(一)內容與內容解析
重點在揭示概念的基礎上,說明概念的核心所在,并要對概念在中學數學中的地位進行分析,其中隱含的思想方法要做出明確表述,在此基礎上闡明教學重點。
(二)目標與目標的解析
目標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應的行為動詞“經歷”“體驗”“探究”等表述,目標解析對“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經歷”“體驗”“探究”的含義進行解析,一般地,核心概念的教學目標都應進行適當分解。
要強調把能力、態(tài)度等“隱性目標”融合到知識技能等“顯性目標”中,以避免空洞闡述“隱性目標”,使目標對教學具有有效的定向作用。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設計者應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教學內容在的邏輯關系以及思維發(fā)展理論,對本內容在教與學中可能遇到的障礙進行預測,并對出現障礙的原因進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指出教學難度,具體地可以從認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思想方法和思維發(fā)展基礎)對照教學目標還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通過已有基礎和目標之間的差異比較,分析教學中可能出現的障礙。本欄目的內容就應做到言之有物,以具體教學內容為載體進行總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的設計一定要建立在前面諸項分析的基礎上,做到前呼后應。
要強調教學過程的內在邏輯線索,這一線索的構建可以從數學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發(fā)展過程(基于內容解析),學生數學思維過程兩個方面融合來完成。學生數學思維過程應當以學習行為分析為依據,即要對學生應該做什么能夠做什么和怎樣做才能實現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作出思維過程的描述,可以利用問題診斷分析中作出的結論,基于自己以往教學中觀察到的學生學習狀況通過分析學生學習本內容的思維活動過程,給出本內容的學習中學生應該怎樣思考和操作的具體描述。
教學過程設計以“問題串”方式呈現為主,所提出的問題應當注意適切性,對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和領悟思想方法有真正的啟發(fā)作用,達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在每一個問題后,要寫出問題設計總圖(基于教學問題診斷分析,學生學習行為分析等)。師生活動預設,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點,思想方法,需要進行的技能訓練,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等。這里要特別注意對如何滲透概括和應用教學思想方法作出明確表達,教學過程應當注意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設計,如:講授式教學設計、自主探究式教學設計、合作交流式教學設計等。
(五)目標檢測設計
通過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需要以一定的習題,練習進行檢測,值得強調的是對于每一個的習題和練習都要寫明設計目的。以加強檢測的針對性,有效性。
作為初中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深刻認識,整體把握目標,以新課標為指導,著力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課程體系,自覺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積極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只有教師盡快適應新的教學方式并將新課標貫穿于教學中,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靈活運用教材,把握教材
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在內容的知識體系方面有增有刪,學習要求有升有降,結構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現形式方面有顯有隱。新增了蘊含著全新教育理念的“課題學習”等內容,它的意思是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具有挑戰(zhàn)性和綜合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教材,挖掘教材才能在上課時把握關鍵,實現目標,上課時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般講課規(guī)律,起點低,使課堂的起始階段,每位學生都能參與,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有用武之地。在知識的運用方面,中等學生應能夠做到,在知識的拓展方面(即能力提升)使好學生能夠提高,通過分層教學,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更好地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而在授課時,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造情境,明確本節(jié)課的任務,作為情境,應該是各種各樣的,是具有吸引力的,能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進入狀態(tài),任務是為客觀目標所擔負的工作,是目標的具體化。
(2)優(yōu)良學習,合作探究
通過自主學習,找出不清楚的,小組共同探究解決。
(3)展示反饋,評價提升:
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點撥,評價提升,是讓學生與教師有機會批判性地思考、討論他們的個學習與集體學習,鼓勵所有參與者都能綜合自己的學習,精心選題在達到基礎的同時提升能力。
教學教材是客觀課程目標的體現,是學生藉此學習新知識的基本線索和教師得以實施教學的重要經驗,新課程為教材的多樣化和客觀形式的多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論文中心,作者:霍艮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67863.html
相關閱讀:2018初中數學學習方法:正確運用反饋原理,調節(jié)復習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