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②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再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方法:
(1)對于大多數(shù)固體: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飽和溶液

(2)對于Ca(OH)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升高而減少
飽和石灰水

概念的理解:
(1)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溫度和溶質的量的多少有關系。因此在談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時,一定要強調“在一定溫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劑里”,否則就無意義。
(2)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質。如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中仍可溶解蔗糖。
(3)有些物質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飽和溶液,如:酒精沒有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一般,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過程中溶液組成的分析:
①飽和溶液


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
②不飽和溶液

溶液的溶劑質量不變,溶質、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均增大。
③不飽和溶液

溶質質量不變,溶劑、溶液質量變小,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大。
④飽和溶液

溶劑、溶液質量增大,溶質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小
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
①觀察法:當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質存在,且溶質的量不再減少時,表明溶液已飽和。
②實驗法:當溶液底部無剩余溶質存在時,可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該溶質,攪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該溶液不飽和;若不能溶解,則表明該溶液已飽和。
濃溶液,稀溶液與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
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少的是稀溶液。它們與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1)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與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關系。
(2)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3)在一定溫度下,同種溶劑、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要比其不飽和溶液濃度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81071.html
相關閱讀:初中化學知識點:氫氣的驗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