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思想品德“導學案教學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通過導學案教學使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明確了在課堂上如何利用導學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以充分體現“以學為主”、“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無裨益,尤其是針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科特點,在情景導入、拓展、衍生和針對具體學情進行學法指導方面受益非淺。

通過學案導學教學,課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學生能看見自己學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其優(yōu)勢主要有: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真正的學習是在學生走進課堂之前和在學生走出課堂之后的后續(xù)學習!皩W案”是改革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預習,目標步驟清晰,可以避免預習的盲目性,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2.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通過預習,學生有了認知沖突,教與學都有了明確的方向,教師只是有重點地幫助學生解決疑點,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對問題的理解和深化上。

3.減輕課外負擔。“導學案”在導學和助學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在課堂內消化、理解、鞏固和提高,很多思維訓練和練習都能在課堂上完成,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4.教學相長。學生在自學時可能提出一些問題,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師沒有考慮到的問題,課前收集這些問題,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

但是,我們在實踐中還有幾個問題有待解決和提高:

1.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興趣不容易被激發(fā),課堂不夠活躍。

2.在“導”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有時顯得還不是那么輕松自如;在“講”的環(huán)節(jié)上,由于受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講的還是過多。

3.新課改要求的從體驗到感悟再到生成的過程不能體現。新課改要求觀念的形成過程是從體驗到感悟再生成的過程,即從實踐到理論的過程。導學案教學是一個認識到理解到運用的過程,即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

總之,“導學案教學法”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灌、學生裝的費時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升。在眾多媒體并存的今天,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引入,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化解教與學的矛盾,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646439.html

相關閱讀:“顏色革命”破壞中東和平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