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教學模式”在地理備課環(huán)節(jié)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為例
第一部分: 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初二學生,擁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識和經(jīng)驗,所以,對自然資源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本節(jié)課,以多媒體教學為輔,通過談話教學,師以問題引導并帶動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更系統(tǒng)、更清楚地了解自然資源及其分類,理性認識我國自然資源現(xiàn)狀。
●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1.初步了解自然資源及其主要類型。
2.了解自然資源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和重要性,及中國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且破壞嚴重的現(xiàn)狀。
3. 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探究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分析、綜合、歸納、發(fā)散性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資源觀,自覺和積極地參與到合理利用資源、保護資源的行列中。
●教學重點:自然資源的主要類型及我國的自然資源現(xiàn)狀。
●教學難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教學方法:談話法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主要知識點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日常學習、生活用品均直接、間接來自自然資源。
師生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提煉并整理生活經(jīng)驗。
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一、自然資源與我們。
1. 自然資源與我們密切相關
2. 自然資源
3. 自然資源分類
4. 以水資源為例分析可再生資源的利用
1.多媒體出示系列圖片,由學生介紹資源和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的關系。
2.師整理提煉學生提出的見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交談的方式總結自然資源的含義及其分類。
3.通過閱讀和思考教材中的圖片信息、活動、以及教師出示的補充資料,由學生總結可再生資源的特點,師適時、及時引導和補充。
4.學生各抒己見,談自己的看法。師適時引導,提醒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1.圖片的直觀感受撞擊學生的間接生活經(jīng)驗,幫助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地理。
2.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學生會覺得學習更有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提煉、整理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認識多渠道多角度的地理學習方法。
4.把思考和表達交給學生,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1.我國資源現(xiàn)狀
2.我國資源未來趨勢及原因
3. 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獻計獻策:合理利用,節(jié)約資源,保護資源
1.師把教材中的文字敘述變成表格形式,用比較法更容易讓學生明了我國資源的現(xiàn)狀。
2.師引導生分析教材圖片資料,提煉地理信息。
3.生生交流,師及時、適時調(diào)控、補充。
1.比較法是地理學習中的一種常用方法,把文字轉(zhuǎn)變成表格,以師的榜樣作用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認識“比較法”。
2.從圖片資料中提取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師通過談話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這一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課堂小結:
利用多媒體,師生通過交流共同進行總結
幫助學生學會歸納知識,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系統(tǒng)。
反饋練習:1.填空題:(旨意)把具體的物質(zhì)按照不同類別的自然資源填空。
2.綜合題:(旨意)自然資源和人類關系、自然資源的利用、不合理的利用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
1.生做,由其他學生訂正對錯。
2.生做,由老師和其他學生共同訂正。
1.培養(yǎng)同伴互助精神,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學會向?qū)I(yè)技術人員求助的意識。
第二部分:教學反思
本學期,地理課堂教學施行“談話教學模式”,即以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通過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來學習地理知識,并從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
“談話模式”特點:師生交流,啟發(fā)教學;窘逃^程:自學---師生交流(提問---思考---答疑)(針對知識難易程度,前過程20-25分鐘)---練習---當堂檢測(共15-20分鐘)。
“談話教學”,采取“先學后教”的方式。在把握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后,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難解決的問題以“師生交流”的方式解決,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師則適時、及時引導,做學生思維的引路人。
為提高課堂效率,以多媒體教學作為輔助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旨在增加課堂學習效率。
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談話教學模式”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一、建立有效的學習模塊。
地理教材有些章節(jié)提供的學習材料比較零散,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尤其對學生系統(tǒng)性的學習帶來一定障礙。因此,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整合學習資源,提供更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思維邏輯的學習模塊。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次《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為例,我設計了兩個學習模塊:1.認識自然資源。2.我國資源現(xiàn)狀。每個學習模塊分別設計三至四個思考問題,讓學生感覺任務量不大。難度系數(shù)階梯狀增加,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創(chuàng)造不同程度的學習機會,提高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設計簡潔、邏輯、難度系數(shù)不等、精準、高效的問題。
學生的好奇心不在知識本身,他們更關注現(xiàn)象,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要這樣做?等等。所以,把知識問題化,把問題邏輯化,讓邏輯有效,是“談話教學模式”在備課時應該注意的第二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有效的、符合邏輯的、能把學生引入正確思維軌道的問題才是有用的問題。
地理屬于自然科學,注重現(xiàn)實,講究邏輯,重視證據(jù),再加上課堂中師生交流時間有限,因此,在給學生設計問題時,談話教學應該非常注意問題的邏輯性、簡潔性和精準度。
是否啟迪學生進行真正的思考取決于問題的設計。只有問題設計的巧妙、精準,課堂中的交流才有意義。而在這個交流過程中,無疑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當學生經(jīng)過思考、分析、甚至辯論而贏得最后的勝利時,他們的喜悅是無以言表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704336.html
相關閱讀:科學家稱土星衛(wèi)星可能有跟地球生物不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