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疑難解析(1)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一、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分子是一種構成物質的粒子,大多數(shù)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物質,水分子是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如果物質不是由分子構成的,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就不是分子了。

2、由于物質的物理性質一般是由分子聚集后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所以單個的分子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例如:單個分子就不能表示物質的狀態(tài),因為物質的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是由分子間的間隔大小決定的。

[中考練兵]

1、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組粒子是( )

A、Mg,H B、O2,CO

C、O,He D、C,N

二、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1、“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化學反應中:(1)原子不能再分。(2)一種原子也不能變?yōu)槠渌,即在化學反應中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

2、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有:金屬、稀有氣體等。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原子保持其化學性質。

3、分子與原子的主要區(qū)別是:在化學變化中,分子能再分,會變化;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分,不會變成其他原子,只能重新組合。

三、元素與原子的區(qū)別

1、原子是微粒,它既可以表示種類,又可以指明個數(shù);元素只能表示種類,不能指明個數(shù)。

2、原子一般用于微觀,表示物質或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構成的;元素一般用于宏觀,表示物質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中考練兵]

2、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 )(2003,無錫市)

A、中子數(shù)不同 B、核電荷數(shù)不同

C、電子層數(shù)不同 D、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3、下列物質中,由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組成的是:( )(2004,天津)

A、CaCO3 B、Al2(SO4)3

C、Al(NO3)3 D、Fe(OH)3

四、在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中考練兵]

4、1991年,我國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清蓮教授與另一位科學家合作,測定了銦(IN)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銦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為49,相對原子質量為115,銦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 )(2004,天津)

A、115 B、49 C、66 D、164

五、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qū)別

1、純凈物是由同種物質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組成,可以用一種化學式來表示,純凈物具有一定的性質(如有固定的熔、沸點)。

2、混合物由不同種物質混合而成,沒有一定的組成,不能用一種化學式表示。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性質,各物質保持其原有性質(如沒有固定的熔、沸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783745.html

相關閱讀:中考一;瘜W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