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荷蘭人,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884年3月24日出生于荷蘭,后到德國留學并留下任教,曾去瑞士任教,二戰(zhàn)期間他拒絕接受德國籍而移居美國,1946年加入美國籍,1966年12月2日在紐約病故,享年82歲。他的主要貢獻有:
1.發(fā)現(xiàn)了原子比熱與溫度間關系的規(guī)律,對熱力學第三定律起了重要作用。
2.提出了"德拜比熱式",奠定了電解質偶極理論。
3.1916年與謝勒合作,提出了用X射線粉末照相測定晶體結構的方法。
4.提出了強電解質溶液的離子互吸理論,即德拜-休克爾理論。還建立了德拜-休克爾-翁薩格電導理論。
5.提出了分子偶極矩概念及其測定方法,偶極矩單位就用德拜的名字命名的。
6.通過對偶極矩、X射線和氣體中電子的衍射的研究來了解分子結構,獲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
7.他還辛勤培養(yǎng)學生,在學生中L?C?鮑林和L?翁薩格先后獲諾貝爾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809059.html
相關閱讀:備戰(zhàn)中考化學單元復習題第一單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