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據香港《南華早報》16日報道,日本福島核事故發(fā)生后,中國軍隊曾向日本政府提出,可以提供能應對核事故的機器人,但被日本方面拒絕。
據香港《南華早報》16日報道,日本福島核事故發(fā)生后,中國軍隊曾向日本政府提出,可以提供能應對核事故的機器人,但被日本方面拒絕。作為中國方面研制這種應對核事故機器人的負責人,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宋愛國向南都記者表示,日方之所以拒絕中國提供防核機器人,是對于“由中國軍隊提供”這一點有所顧慮。
日本不會接受中國軍方的援助
自日本福島發(fā)生核泄漏事故后,日本政府對于核危機的處理方式特別是缺少能夠代替人靠近核污染源的技術問題受到外界不少詬病!都~約時報》3月19日撰文稱,以工業(yè)機器人、智能手機和混合動力汽車等高科技產品著稱于世的日本,在福島核危機面前卻顯得很不怎么樣。
據日本《日經新聞》報道,日本機器人學界認為日本沒在核電安全問題上下功夫。該文章還透露,2000年,日本當局曾撥出30億日元下令開發(fā)相關功能的遙控機器人。但這個研究只維持了一年就被叫停,理由是“日本不至于發(fā)生需要機器人來解決問題的核危機”。
此次福島核電站危機發(fā)生后,先后有美國、法國、中國等幾個國家提出要向日本方面提供除核機器人。但據《南華早報》前日的報道透露,日方拒絕了中方的要求。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宋愛國昨日向南都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
“日本方面是不會接受中國軍隊提出的救援的!彼螑蹏嬖V南都記者。此前地震發(fā)生后,中國海軍就曾表示要向日本提供救援,但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決定不接受中國海軍醫(yī)療船協(xié)助救援日本大地震的災民。
現(xiàn)今最為靈巧實用的防核機器人
據宋愛國介紹,中國軍方此次欲提供的是已在今年年初完成研制的第五代防核化機器人,它是專門為了針對核泄漏和化學毒氣泄漏環(huán)節(jié)進行探測和應急處理而研制的。而在具體操作時,由于是針對核事故而研制的,它要求如果是核事故,遙控人員應該在300米以外遙控,而如果是化學毒氣,則要求要在500米至1公里以外。
宋愛國告訴南都記者,現(xiàn)在各國核事件和化學事件的處理都是由部隊來處理的。但中國產生研制應對核事故機器人的想法卻是源于2004年一次南京某高校實驗室核中子源的丟失,“如果一個人把這種輻射源帶在身上兩個小時,就立即會出現(xiàn)嚴重的脫發(fā)、牙齒脫落等癥狀,直接接觸一個月可能就很難活了!彼螑蹏f。
此事發(fā)生后,南京軍區(qū)防化研究所的相關負責人立即決定研制一款專門針對民用相關核事故的機器人。“當時軍區(qū)要求我們整個機器人在50公斤左右,兩個士兵就可以在現(xiàn)場操作。”宋愛國說。
美、德機器人核救援均存在短板
截至目前,已經有美國、德國、法國向日本提供了核事故相關用途的機器人。據媒體報道,美國的機器人主要負責信息收集,法國的機器人則負責核廢水的處理。
“中國的第五代機器人主要和美、德提供的機器人類似,法國的完全是另一種機器人。”據宋愛國透露,美國iRobot公司此次提供的四個機器人實際上本來是用于伊拉克、阿富汗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場偵察任務的,在送抵日本前進行了一些改造。
而對于媒體報道稱“iRobot的員工還將對日本自衛(wèi)隊隊員進行機器人操作的培訓”,宋愛國表示,雖然這樣說,但是現(xiàn)在還是美國人在日本親自進行這種機器人的操作,日本人并沒有在用。
此外,美國提供的機器人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由于不是為核事故而專門設計的,因此這些機器人究竟能夠多大程度抵御核輻射還不得而知,它基本上無法進入核輻射中心區(qū)域。
“德國機器人主要問題是體積太大,它約半米高,身長約一米半,體重600-700公斤,且只能在平地行走,遇到廢墟便無法跨越,如果遇到狹窄的空間,則不能轉彎!彼螑蹏f。
據宋愛國介紹,目前中國研制的這款第五代防核化機器人還沒有機會在實踐中使用,但在軍區(qū)的演習中使用效果良好,“還沒有出過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820687.html
相關閱讀:初中二年級生物期末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