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對交通運輸的要求是:載運量大、成本低、投資少、速度快、受季節(jié)和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小。不同的運輸方式,對上述要求的滿足程度是不同的,因而其適用范圍各異。不同運輸方式的優(yōu)缺點是相對的、互補的,因而它們在全國統一交通運輸網中,各有其地位和作用,又各有其局限性。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對各種運輸方式采取綜合利用和全面發(fā)展的方針,促使各種運輸方式協調合理地發(fā)展。
1.鐵路
鐵路具有載運量大、運價低(在中國,其運輸成本僅高于海運,同長江運輸不相上下)、受氣候季節(jié)變化影響小等突出優(yōu)點。運輸過程中旅客列車的走行速度與技術速度相差不大,貨物列車的區(qū)段走行速度較慢。但修建鐵路工程造價高,受經濟和地理條件限制,不能短期內修建延伸,這是它的缺點。在中國,鐵路主要承擔大宗貨物和旅客的中長距離運輸,在總貨物周轉量和旅客周轉量中分別占50%和60%左右。它是中國運輸系統的骨干。
2.水運
海洋和主要內河干線的輪船和拖駁船隊載運量大,航道航線通過能力所受限制極小,運輸成本低,它主要擔負大宗、笨重貨物的長途運輸。由于水上航道的地理走向和水情變化難以全面控制,在運輸的連續(xù)性和靈活性方面,難以和鐵路、公路比擬。沿海航線是我國南北的主要運輸干線之一,遠洋航線是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長江干線航運是中國南方東西交通的大動脈。內河中小航道在中國分布較普遍,特別是南方一些地區(qū),密如蛛網,擔負著地方短途運輸和城鄉(xiāng)物資交流的任務。
3.公路汽車
它是最重要和普遍的短途運輸方式。它雖然載運量小,運價較高,但對不同的自然條件適應性很強,一般公路基建投資又較小,因而空間活動的靈活性很大,技術速度與送達速度均較快。汽車交通廣泛服務于地方和城鄉(xiāng)的物資交流和旅客來往,為干線交通集散客貨,并便于實現貨物運輸“門到門”。對于一些尚無鐵路的中小城鎮(zhèn)、廣大農村、邊疆地區(qū),公路在其對外聯系中的地位更為重要;有些區(qū)域,汽車交通起著干線作用。
4.航空
是速度最快的運輸方式,但運費高、運量小。它擔負著主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間以及國際交往的快速旅客運輸和報刊郵件、急迫物資的運輸。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對外聯系的增加,航空運輸的重要性將會日益增長。
5.管道
適合于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氣、煤氣以及生產和民用水等單項流體貨物的專門運輸。它具有大量不間斷運送、管理方便、受自然條件影響小等技術經濟優(yōu)點,但無法承擔多種貨物運輸,且敷設時需大量鋼材。隨著我國石油開采的增長和石油化學工業(yè)的興起,在主要油田和石油加工企業(yè)、轉運港口間,已陸續(xù)修建了輸油管道。近年來隨著固體物料液化技術的發(fā)展,管道已開始用于煤炭、礦石等固體物料的運輸。
6.民間運輸工具
主要是鄉(xiāng)鎮(zhèn)所有的畜力車和木帆船,具有靈活方便、無孔不入和同農業(yè)生產結合緊密的優(yōu)點。它雖然運量小、速度慢,但當前還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運輸力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841157.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海陸變遷》教學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