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安排實驗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果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好知識的動力,是學生主動地掌握、領會科學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必要條件。初中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并得以發(fā)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改進、補充課堂實驗,使學生學的輕松
《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實驗教學有利于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解釋化學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教師要注意改進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精心設計各種探究性實驗,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逐步學會探究。”
課堂教學中的實驗,最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對教材中安排的實驗,教師要安排在45分鐘課堂教學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guī)范、實驗現(xiàn)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
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實驗有的效果不好,不盡人意,因此對部分實驗做了適當?shù)难a充和改進,實踐證明,這樣可以增強實驗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
如:教材中探究分子運動的實驗可以進行如下改進:用一內(nèi)壁不同位置沾有酚酞試液的大燒杯罩住盛有濃氨水的小燒杯,過一會兒,大燒杯內(nèi)壁的酚酞試液變紅。這樣改進不但可以證明分子運動,同時也能證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使學生充分理解微觀的分子知識。
對一些實驗可以在原實驗的基礎上補充,以增強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例如:在探究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的實驗時,教材上只讓學生探究了氧化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為了更進一步探究這一性質(zhì)的普遍性,我增設了探究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并對傳統(tǒng)的這一實驗做一點改進:將一根銅絲擦光亮后,一端繞成螺旋狀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使這段變黑,然后趁熱放進稀硫酸中,一會兒就可以看到螺旋上的黑色消失銅絲又變得光亮了,溶液也由無色變成藍色。
這一實驗具有節(jié)約、省時、對比鮮明的特點,既加深了學生對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的性質(zhì)的理解,實驗現(xiàn)象的記憶,又鞏固了銅的化學性質(zhì),增強了實驗效果。
對于重要的知識,雖然教材未安排實驗,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增設必須的實驗是必要的。
例如:NaOH和CO2能否發(fā)生反應,教材是直接給出結(jié)論的,這難以使學生信服,另外我發(fā)現(xiàn)由于沒有經(jīng)過實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學生容易遺忘。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增設了“噴泉實驗”:如右圖,操作如下:在250mL圓底燒瓶中先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倒入5-10mL濃NaOH溶液,迅即塞好帶有導管的橡皮塞,晃動燒瓶,使其充分反應,將它倒置在鐵圈上,打開導管上的止水夾,可觀察到滴有酚酞的水迅速地進入燒瓶且變?yōu)榧t色,形成美麗的噴泉學生會立即得出這是CO2與NaOH反應的緣故。這時再分析CO2和NaOH的反應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便是水到渠成了,而且記憶起來也更加牢固,使學習變得更輕松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845456.html

相關閱讀:中考化學知識點之硫酸和鹽酸的性質(zhì)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