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亞馬孫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最早探測亞馬孫河河口的歐洲人,是隨哥倫布遠航的西班牙船長平松。他于一五零零年來到這里,以為是個大淡水湖。一五四一至四二年,西班牙人德奧雷利亞納由秘魯?shù)募{波河順流而下,最先乘船駛過了亞馬孫河大部分河道。他是皮薩羅率領(lǐng)的西班牙探險隊隊員,從厄瓜多爾出發(fā),找尋黃金、香料和傳說中的黃金國。但因意外,皮薩羅率領(lǐng)部分隊員幾經(jīng)艱辛,終于沿陸路返回厄瓜多爾。最后只得德奧雷利亞納和部分隊員東航至亞馬孫三角洲,輾轉(zhuǎn)抵達加勒比海。
德奧雷利亞納一行,沿途屢歷艱險,經(jīng)常受到土著襲擊。他們曾遇上一個部族,戰(zhàn)士全為女性。后來此事傳揚出去,轟動一時,就把這個部族稱為亞馬孫人(古希臘神話中剽悍的女戰(zhàn)士),大河亦因此得名。德奧雷利亞納本人則因此河壯闊浩渺,稱之為“海河”。亞馬孫河是全球水量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積達南美洲的三分之一,其名源自傳說中的女戰(zhàn)士……
要想象亞馬孫河之壯闊,幾乎跟理解“無限”同樣困難。亞馬孫河共有一萬五千條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積幾乎大如澳洲。主流河水很深,整條河有一半可容巨輪航行。遠洋巨輪由大西洋經(jīng)河口溯流而上,可航至秘魯?shù)囊粱兴。通航河道河面寬廣,不能同時看到兩岸。
亞馬孫河發(fā)源于秘魯安第斯山脈的秘魯境內(nèi),注入大西洋,全長6480公里,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僅次于長6695公里的尼羅河,3000余公里流經(jīng)巴西,其流域面積約705萬平方公里,占南美大陸的1/3,是世界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又是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每秒平均流量21萬立方米,全年約有6600立方千米,流量比薩伊河約多3倍,比密西西比河多10倍,比尼羅河多60倍。約占世界河流注入大洋總量的1/6。它水量充沛、水力澎湃,河口淡水流入大西洋中達160公里,大洋鹽分被沖淡的面積竟相當(dāng)于整個地中海。亞馬孫河標高不超過82米,上游和下流之間坡度極小。亞馬孫河有眾多的支流,沿岸多為莽莽的熱帶叢林,絕大部分地區(qū)是未被開發(fā)的原始森林地帶。這里是種類熱帶動物的天然樂園。巴西境內(nèi)的20萬印第安人也大多住在這里。
亞馬孫流域的熱帶雨林大半位于巴西,面積約為印度兩倍,海拔不超過二百公尺。這里雨量充沛,加上安第斯山脈冰雪消融帶來大量流水,每年有大部分時間為洪水淹沒。有一片名叫瓦西亞的森林,面積大如冰島,每年有數(shù)月水深九公尺。還有一些稱為伊伽普斯的地區(qū),大部分時間淹沒在水里。雨林幾乎全年悶熱潮濕,日間氣溫約攝氏三十三度,夜間氣溫約攝氏二十三度。在距大西洋一千六百公里的巴西馬瑙斯附近,寬十六公里的黑水河內(nèi)格羅河匯入白水主流。巴西人認為這里才是亞馬孫河的起點,稱其上游為索利蒙伊斯河。
下游地勢平展,故受大西洋潮汐影響的河段,長達九百六十六公里,遠及奧比杜斯。在入海之前形成巨大的河汊網(wǎng),并與南面的托坎廷斯河和帕拉河匯合,浩浩蕩蕩流入大西洋。河口寬三百二十公里,其中兩條河汊由馬拉若島分隔,該島面積與瑞士相若。
亞馬孫流域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許多大樹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禿禿,只有一層腐爛的枝葉。澇地森林則情況迥異,灌木和喬木有板狀基根,幫助維生。樹冠由高至低分層,各層充滿生機。葛藤、蘭花、鳳梨科植物爭相攀附高枝生長,其間棲息著猴子、樹懶、蜂鳥、金剛、鸚鵡、巨大蝴蝶和無數(shù)蝙蝠。水中生活著凱門鱷、淡水龜,以及水棲哺乳類動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陸地生活著美洲虎、細腰貓、西(貊)、貘、水豚、犰狳等。另有二千五百種魚,以及一千六百多種鳥。
亞馬孫部分雨林辟為保護區(qū)。但是,目前的砍伐林木的速度若不減緩,亞馬孫這片占全球林木總面積三分之二的原始森林,將會在本世紀永遠消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855850.html

相關(guān)閱讀:金星凌日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