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尋地理學科的自然美育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著作《新教育之夢》中的《理想的美育》一章中把“自然美育”放在了首位,“理想的美育應(yīng)該是一種‘自然美育’,應(yīng)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懷,讓學生親和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僅如此,許多名人大家都是自然美育大家,甚至不惜彎下身去崇拜自然之美,而把自己置于不顧地位,因而才有方志敏面對死亡深情地寫下《可愛的中國》,才有恩格斯在欣賞自然美時產(chǎn)生“幸福的戰(zhàn)栗”,才有蘇霍姆林斯基“到田野、到公園去吧”飽含深情的催促,才有了朱永新先生“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全身心地閱讀大自然”的強烈呼吁。

是啊,“理想的美育必須走出書本的‘小天地’,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享受它的靈氣。”在此情況下,課堂就成了為學生找回自然美的主陣地,其中地理課滲透自然美育有著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從林海雪原到南海之濱,從東海煙波到西域高原,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到“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到處都蘊涵著祖國的自然風光之美。從阿爾卑斯山到的的喀喀湖,從北極冰洋到南極雪域,從夏威夷風情到非洲國家公園,無不展現(xiàn)出地球的萬種風情之美。有夜幕上點點繁星的靜謐之美,有“坐地日行八萬里”的日月流轉(zhuǎn)之美,有雨雪雷電風云變幻的即景之美,有江海湖河的靈動之美,有火山地震的震撼之美,有臺風海嘯的狂放之美,有高山深林的寧靜之美,有花鳥魚蟲的生命之美?蛇h眺,便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可近觀,更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慨;可置身其中,體會“人在畫中游”之佳境。真可謂遠近高低各不同,形色聲動皆美意。心與景交融,才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思接千載的境界,才有“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感慨,才有“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悠然,才有“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物我兩忘。自然之美會讓人油然而生敬意,使人的心靈凈化、情感升華、潤物細無聲,達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可見無論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還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無論是旭日初升時小草上的一顆露珠,還是暮色降臨時原野的一縷炊煙,都應(yīng)該讓我們油然而生對自然、對宇宙的親切感和崇高感,產(chǎn)生“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臥在宇宙的搖籃里”(冰心《繁星》)的感動和敬意。如果這樣,我們的地理美育就達到完美的境界了。

地理網(wǎng)有全面的地理知識,歡迎大家繼續(xù)閱讀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855916.html

相關(guān)閱讀:必備的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復(fù)習要點整理:天氣預(y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