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我們周圍的空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我們周圍的空氣

1、第一個對空氣組成進行探究的化學家:拉瓦錫(第一個用天平進行定量分析)。

2、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產(chǎn)物是固體:選擇紅磷

b、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

c、現(xiàn)象:有大量白煙產(chǎn)生,廣口瓶內(nèi)液面上升約1/5體積

d、結論:空氣是混合物; O2約占1/5,可支持燃燒;

N2約占4/5,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難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②能否用鐵、鋁代替紅磷?不能原因:鐵、鋁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不能原因:產(chǎn)物是氣體,不能產(chǎn)生壓強差

(2)空氣的污染及防治: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CO、SO2、氮的氧化物)和煙塵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

(3)空氣污染的危害、保護:

危害: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tài)平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保護:加強大氣質量監(jiān)測,改善環(huán)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工廠的廢氣經(jīng)處理過后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4)目前環(huán)境污染問題:

臭氧層破壞(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溫室效應(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3、氧氣

(1)氧氣的化學性質:特有的性質:支持燃燒,供給呼吸

(2)氧氣與下列物質反應現(xiàn)象

*鐵、鋁燃燒要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細砂的目的: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瓶底

*鐵、鋁在空氣中不可燃燒。

(3)氧氣的制備:

4)氣體制取與收集裝置的選擇

發(fā)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 收集裝置:根據(jù)物質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以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為例)

a、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

b、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藥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均勻受熱

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氣體排出

⑤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⑥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xù)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

⑦實驗結束時,先移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⑧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6)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nèi)

4、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

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一變兩不變)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5、常見氣體的用途:

②氮氣:惰性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③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

保護氣、電光源(通電發(fā)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術

6、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

①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氫氣:將氣體點燃,用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通過無水硫酸銅

7、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氧元素)發(fā)生的化學反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881424.html

相關閱讀:陳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