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總結之夏至特點】,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xù)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qū)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7’),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如海南的?谑羞@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后,陽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xù)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中國民間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此時的降水對農業(yè)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這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tài)需水均較多中下游地區(qū)和黃淮地區(qū)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肚G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總結: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99958.html
相關閱讀: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地圖分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