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真正閱讀之后,才知道這根本是一場場超級馬拉松越野賽的精彩回放,作者是清華高材生,智商不一般,但高智商的他卻參加了一個又一個難度超大的比賽,看得我瞠目結(jié)舌,上個月還在為自己跑完42.195公里沾沾自喜的我,在他面前,連井底之蛙也不如了。
開篇寫400公里北極冬季極地生存比賽時,每位參賽者要背負超過50公斤的物資,在這種極端氣候下,別說背負物資,普通人光走也走不了吧。
作者在書中寫道:“在這樣極端的條件下,所有簡單的事情都變得極其復雜,所有微小的細節(jié),都可能性命攸關(guān)!笨催@么兒,我想到現(xiàn)在的馬拉松熱,很多沒跑幾天的人輕易報了名,最終出了各種事故,受傷是小事,更可惜的是送了命,所以要尊重馬拉松比賽,更要尊重我們的生命,在這本書中,我時時感受到這樣一種精神。
作者又在這一篇寫到一個殘酷的現(xiàn)象:“谷底是一片湖水,此刻已經(jīng)完全封凍。我系好雪橇,一拉,沒有拉動,上前挪開雪橇,只見冰層上露出半截血淋淋的大腿骨。這是真真切切的大自然,絕不是我們在客廳的電視里看到的那種。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會意識到,自己是多么渺小。在無邊的風雪中,我越過群山,穿過峽谷。那冰原是如此寬廣,超越世間一切的視界與胸懷!笨吹竭@兒,我除了驚嘆自然的力量,內(nèi)心也更加敬畏自然。
讓我流淚的一場比賽是《柏林:為了忘卻的紀念》,在描述這場比賽中,作者還原了柏林墻的由來,以及為了自由而犧牲的民眾,在作者的描述中,一條條生命再現(xiàn)了,他們不再是歷史書的數(shù)字,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書中寫道:“2013年8月17日早上6點,我們從柏林Lobeck體育場起跑。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比賽,而是一次緬懷歷史的旅程。路邊每一段高墻的殘跡、每一座紀念碑、每一塊銘牌,似乎都在告訴人們,自由是多么來之不易,有時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碑斉懿奖毁x予這樣的意義時,一切仿佛變得不一樣了。
整本書記錄了29場比賽,每一場都異常辛苦,只有富士山160千米山地越野賽,雖然辛苦,但那豐盛的補給讓人一下子覺得精神十足,18千米烏冬面,53千米富士山野生蘑菇煮成的濃湯,61千米靜岡黃金酥、蕎麥面,67千米餃子,76千米味噌湯,102千米炒面、豆大福,129千米咖啡飯、牛肉飯、味噌湯,不知道是不是這一路的補給讓選手們卯足了勁兒跑的呢?
在《森林之歌》里作者寫到他的腿做了手術(shù),感染原因只是被登山靴磨破的一個傷口,雖然書中有多處描述他在比賽中腳起泡受傷的情況,但那次手術(shù)還是讓人觸目驚心,兩個多小時的手術(shù),換下來的紗布裝滿了整整一個大號醫(yī)療垃圾桶。而在術(shù)后兩個月,他又站在了德國侏羅山區(qū)230千米山地越野賽的起跑線上,他說他只是想站在起跑線上,500米后,退賽,做了兩天志愿者。我想,越野跑應(yīng)該已經(jīng)溶入他的生命了吧。
作者寫道:“今年是我參加長跑運動的第10個年頭。這項運動,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不是在比賽當中----那些掙扎的時刻,那些危機四伏的地方,哪里有時間想那么多----而是在比賽結(jié)束之后的那些日子,甚至是許多年里。那些生動的畫面,會時不時地從記憶里蹦出來,即使在最灰暗的日子里,也讓人心潮澎湃。我見過那無人之境的遼闊,和極光照耀下浩瀚的星空;我遇到過善良的人們,用熊熊的爐火,溫暖旅人的心靈,還有那無拘無束的生靈,翱翔在高山之巔;我走過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以及鈴蘭密布的小路,還有一同經(jīng)歷過生死的朋友,一起走過的漫漫長夜。”跑步的意義大概就在于此吧!
但是,看再多的書,有再多的感動,也不如邁開腿跑起來,就如蔡康永在《有一天啊寶寶》里說的一樣:“寶寶,我為什么一直對電視很有戒心,是因為電視老是讓你以為,你聽過那個歌了,但其實你沒聽過;老是讓你以為你看過那個人了,但其實你沒看過;老是讓你以為你知道災(zāi)難與死亡了,但其實你不知道!眲e人的人生不管有多精彩,終究是別人的,對于我們來說,踏踏實實地跑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愿我們都能跑到一百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dushubiji/1282358.html
相關(guān)閱讀:《我來了》讀書筆記(上)
《伊索寓言》400字讀書筆記
《偉大的悲劇》讀書筆記摘抄
《扇枕溫衾》讀后感200字
教師讀書筆記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