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浙江省富陽市場口中學13-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限時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一、選擇題1.下列四組人體細胞中能通過細胞分裂使組織得以修復和更新的一組是A.成骨細胞和白細胞 B.口腔上皮細胞和角質層細胞 C.肝細胞和生發(fā)層細胞 D.神經細胞和紅細胞2. 下列關于細胞周期的敘述,正確的是A.成熟生殖細胞產生后立即進入下—個細胞周期B.機體內所有的體細胞處于細胞周期中C.抑制DNA的合成,細胞將停留在分裂期 D.細胞分裂間期為細胞分裂期提供物質基礎3.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有絲分裂過程,若從細胞周期的時間考慮,應選擇下表中哪種植物作為實驗材料? 植 物細胞周期時間/h分裂間期分裂期合計A、物種A10.60.411B、物種B180.518.5C、物種C16.5218.5D、物種D10.42.312.74.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載玻片上每單位面積平均有50個酵母菌細胞。把此載玻片放入液體中培養(yǎng)4小時后再稀釋10倍.然后放到相同的顯微鏡下觀察,則發(fā)現(xiàn)每單位面積平均有80個細胞。由此可推斷出細胞分裂的平均時間是 A.不能確定 B.1小時 C.2小時 D.4小時5.細胞周期中,不屬于G2期發(fā)生的生理活動是 A.復制DNA B.合成微管蛋白等特定蛋白質C.合成RNA D.完成細胞分裂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準備6. 與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間期發(fā)生的復雜變化關系最密切的一組細胞器是A.葉綠體和細胞核 B.線粒體和核糖體 C.線粒體和葉綠體D.線粒體和高爾基體【解析】7. 下圖中的甲、乙、丙表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的三個階段,a是染色體數(shù),b是染色單體數(shù),c是DNA分子數(shù),a、b、c的數(shù)量關系正確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8.人的一個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內,全部的DNA數(shù)目確切地說應A.大于46 B.等于92 C.等于46 D.大于929.下列有關細胞分裂時期的四個敘述中,其中有一個敘述與另外三個敘述不在同一時期,這個敘述是:A.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B.染色體的著絲粒數(shù)目加倍 C.DNA分子的數(shù)目加倍 D.染色單體變?yōu)槿旧w10.分裂期細胞的細胞質中含有一種促進染色質凝集為染色體的物質。將某種動物的分裂期細胞與G1期(DNA復制前期)細胞融合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A.來自G1期細胞的染色質開始復制 B.融合細胞DNA含量是G1期細胞的2倍C.來自G1期細胞的染色質開始凝集 D.融合后兩細胞仍按各自的細胞周期運轉A.發(fā)生在細胞周期的分裂間期,染色質復制B.發(fā)生在細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C.發(fā)生在細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漸解體D.發(fā)生在細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體螺旋變粗【解析】12. 科學家用l5N的硝酸鹽作為標記物浸泡蠶豆幼苗,并追蹤蠶豆根尖細胞的分裂情況,得到蠶豆根尖分生區(qū)細胞連續(xù)分裂的數(shù)據(jù)如下,據(jù)圖所作的下列推測正確的是A.蠶豆根尖細胞分裂的一個細胞周期為19.3hB.蠶豆根尖細胞分裂間期所持續(xù)的時間是分裂期時間的3倍C.在0~2h、19.3~21.3h、38.6~40.6h這三個時間段,蠶豆根尖細胞的DNA分子結構穩(wěn)定性最低D.在19.3~21.3h這一時間段,根尖細胞內可發(fā)生DNA復制現(xiàn)象13.處于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動物細胞,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a)染色單體數(shù)(b)DNA分子數(shù)(c)可表示為下圖所示的關系,此時細胞內可能發(fā)生著 A.中心體移向兩極 B.著絲粒分裂 C.細胞板形成 D.DNA分子正進行復制14.下圖是細胞有絲分裂時期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④期的子細胞有4條染色體   B.②期與丙期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量相等C.①期的細胞內含有4條染色體   D.③期是辨認染色體形態(tài)數(shù)目最佳時期15.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結構不同,導致了它們有絲分裂的某些方面不同,這是因為植物細胞 A.有葉綠體和細胞壁 B.有細胞壁和液泡 C.有細胞壁無中心體 D.有葉綠體和液泡16.一般來說參與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這一生理過程的細胞器有①線粒體 ②核糖體 ③高爾基體 ④中心體 ⑤內質網(wǎng)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17.觀察某生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某—時期的示意圖(見右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該圖表示高等動物有絲分裂后期圖 B.該圖表示高等植物有絲分裂中期圖 C.分裂結束后,子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為8條D.該圖中染色體數(shù)、著絲粒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DNA數(shù)之比為1:l:0:l18.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的圖像,全部清晰可見的結構是 A. 染色體、紡錘體、細胞壁B. 染色體、、細胞膜 C. 紡錘體、細胞膜、核D. 紡錘體、細胞壁、圖表示某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核內DNA含量變化的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O~A段表示染色體復制,體含量加倍細胞中B~D段含有兩組中心體C~D段細胞核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為12∶2D.細菌與B~C段細胞相比主要區(qū)別是沒有核膜和核仁A.先細胞分裂,后細胞分化 B.先細胞分化,后細胞分裂C.先細胞融合,后細胞分裂 D.先細胞融合,后細胞分化22.由一分子丙氨酸、一分子甘氨酸、一分子精氨酸,可以組成多少種三肽 A.6種 B.9種 C.12種 D. 27種23.如果要研究牛奶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油脂和還原糖,需要分別準備的試劑是 A.斐林試劑、斐林試劑、蘇丹Ⅲ B.蘇丹Ⅲ、 雙縮脲試劑、斐林試劑C.雙縮脲試劑、斐林試劑、蘇丹Ⅲ D.雙縮脲試劑、蘇丹Ⅲ、斐林試劑24.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 A.脫氧核糖核酸 B.核酸 C.氨基酸 D.核糖核酸25. 將顯微鏡的低倍鏡轉換成高倍鏡并尋找物像的過程中,不應出現(xiàn)的操作是 A.轉換細準焦螺旋 B.轉動粗準焦螺旋 C.轉動轉換器 D.調節(jié)反光鏡和光圈26. 圖縱軸為酶反應速度,橫軸為底物濃度,其中正確表示酶量增加1倍時,底物濃度和反應速度關系的是27. 在需氧呼吸的過程中,氧的作用是 A.與葡萄糖中的碳結合生成二氧化碳 B.在電子傳遞鏈的末端與氫結合生成水 C.參與酶的催化反應 D.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28.如圖所示葉綠體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描述錯誤的是( )A.1與2均有選擇透過性 B.暗反應是在4中進行 C.光反應是在3中進行的D.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均分布在3上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29.下列是某生物體內糖類的某些變化,淀粉 → 麥芽糖 → 葡萄糖 → 糖元,下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動物,因為能合成糖元 B.淀粉和糖元,都屬于多糖C.此生物一定是動物,因為能利用葡萄糖 D.麥芽糖為二糖,葡萄糖為單糖30.下列有關酶的正確敘述是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產生的 有的從食物中獲得,有的在體內轉化而來 凡是活細胞都能產生酶 酶都是蛋白質 有的酶是蛋白質,有的是RNA 酶在代謝中有許多功能 在新陳代謝和生殖發(fā)育中起調控作用 酶都是生物催化劑A. B. C. D.M物質,進行實驗得到如下結果①當細胞中M物質濃度高于溶液中M物質濃度時,也會發(fā)生M物質的吸收②只有在氧氣存在的條件下才會發(fā)生M物質的吸收③M物質的吸收存在最大值,且吸收結束時膜兩側存在M物質的濃度差④M物質的吸收隨著溫度而變化,且有一定的最適溫度M物質的吸收為主動轉運的判斷依據(jù)是: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解析】34.解除休眠期的干種子吸水后,細胞呼吸強度的變化是:A、下降 B、上升 C、不變 D不確定35.下圖表示大豆種子萌發(fā)成幼苗的過程中, 干重和鮮重的變化曲線,表示鮮重的曲線是哪一條?其光合作用開始于哪一點 A.①、BB.②、OC.②、BD.①、D36. 下列能夠表示洋蔥表皮細胞在質壁分離及其復原過程中,液泡體積變化的圖形是37.在寒冷的冬天,利用溫室進行蔬菜種植,可以提高經濟效益,但需要調節(jié)好溫室的光照、濕度、溫度和氣體,以提高產品的質量,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確的是①建造溫室大棚時使用藍紫色的塑料薄膜,以提高光合作用強度適當增加光照,以補充冬季陽光的不足向溫室內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氣體,以增加光合作用強度溫室內盡量保持晝夜溫差,以利于有機物的積累A. ②④⑥ B .①②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低,減少有機物的分解,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故⑥正確。38.圖為番茄根細胞對K+的吸收速率和氧分壓的關系圖,分析此圖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A、B兩處用于根代謝活動的酶有的不同B.A→B段,ATP是限制根細胞對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C. 在B點以后,通過中耕松土可進一步促進K+的吸收而表現(xiàn)為M1曲線D. 氧分壓為8時,AB曲線將演變?yōu)镸2形態(tài)39.關于真核生物細胞呼吸的說明正確的是( )A.無氧呼吸是不需要氧氣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屬于氧化反應B.水果貯藏在完全無氧的環(huán)境中,可將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C.無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內膜、線粒體基質40.如圖模擬細胞溶膠成分的溶液分別培養(yǎng)離體的線粒體和葉綠體,控制光和氧氣,如圖所示,其中A、C示線粒體,B、D示葉綠體;A、B有光照但不供氧氣,C、D有氧氣但在黑暗中。一段時間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A.A和DB.D和AC.C和BD.B和C二、簡答題41.圖中的實驗裝置用于測量大麥種子的呼吸速率。實驗開始時,用夾子夾緊橡皮管并使圖中U形管內兩側有色液體均處于“0”標志位。在25℃條件下兩套裝置都靜置1h,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1)裝置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2)裝置A中有色【解析版】浙江省富陽市場口中學13-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限時訓練試題(生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20315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