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長葛市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考試歷史試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和考試科目用鋼筆分別填在答題卷密封線內。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務必答在答題卷中,否則不得分;答題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答在上面每題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把答題卷交回(試題卷自己保留好,以備評講)。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中。)1.鴉片戰(zhàn)爭時期,魏源編撰的《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該書在序言中闡述的主要思想是()A.“師夷長技以制夷”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提倡民主與科學 D.實業(yè)救國2.鴉片戰(zhàn)爭后萌發(fā)的新思想主要“新”在()A.覺察到空談義理無助于解決實際問題B.面對社會現(xiàn)實呼吁革除弊端C.拋棄“天朝上國”觀念,開始關注世界D.主張學習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3.李鴻章自稱“一生風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___;“材料”是____。()A.清朝封建統(tǒng)治西方先進科技B.清朝封建統(tǒng)治君主立憲制度C.清朝封建統(tǒng)治民主共和D.清朝封建統(tǒng)治火藥、槍炮、養(yǎng)兵練兵之法4.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備受列強凌辱,有識之士開始關注世界形勢,力圖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逐漸將中國引向近代化的道路。中國邁出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是()A.林則徐編譯《四洲志》B.魏源編撰《海國圖志》C.洋務派“師夷長技”的思想付諸實踐D.戊戌變法5.“師夷長技以制夷”與“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主要區(qū)別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實踐轉化的程度不同③提出者的階級立場完全不同④影響不同A.①②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19世紀末的中國面臨瓜分豆剖的危機,應當如何自救?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對這一艱深的時代課題做出的最符合時代潮流的回答是()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D.“師夷長技以自強”7.近代有篇文章回顧中西文化爭論,說:“蓋在昔日,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爭,而在今日已成為思想上之爭。”“今日”是指()A.鴉片戰(zhàn)爭時期 B.洋務運動時期C.戊戌變法時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其共同點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引發(fā)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③都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fā)④都屬于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十月革命后,新文化運動出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有了新的內容,這里的“新”指的是A.改變了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B.開始了文學革命C.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D.開始成為一場政治運動1.前期新文化運動與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平等思想B.較為徹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絕對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進步性D.深入研究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中體”中偷用西學的“移花接木”法,給皇帝講“必當變法”的道理。頑固派指責他“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涤袨檫@樣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學的基礎上吸收西方政治學說 B.為變法披上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理論外衣C.將西方的政治理論和實踐中國化 D.用儒學的經典解釋西方的政治學說12.近代某思想家說:“然則必欲予民權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國大涂炭,則民權自由,且不可得也!边@位思想家主張( )A.民主共和 B.改良維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專制13.孫中山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致力于國民革命。他領導辛亥革命的理論武器是三民主義。這一革命理論中,最能反映出孫中山奮斗的核心目標是(A.驅除韃虜 B.恢復中華C.創(chuàng)立民國 D.平均地權.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因為它(A.發(fā)展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節(jié)制資本的內容C.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基本目標一致D.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提出來的.下列孫中山民族主義的主張,在今天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是(①“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A. B.C. D.16.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A.鄧小平理論 B.三民主義C.毛澤東思想 D.三個代表曾寫信給中央宣傳部,說:“我的思想(馬列)……不宜當作體系去鼓吹,因為我的體系還沒有成熟。”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毛澤東思想最終走向成熟,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在下列哪次會議中(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C.中共七大 D.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主要解決了中國革命的問題有(①領導力量問題②主力軍問題③革命道路問題④戰(zhàn)略步驟問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不斷探索,執(zhí)政能力不斷提高。這表現(xiàn)在(  )①七屆二中全會解決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②十四大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③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④中共十三大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 D.②③④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毛澤東提出“趕英超美”的口號,發(fā)動“大躍進”;1978年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發(fā)展是硬道理”的主張;進入21世紀,黨中央提出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種變化主要是由于A.適應國際形勢由兩極向多極化轉變的趨勢B.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由注重數量到注重質量C.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指導思想不斷發(fā)生變化D.中國共產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成熟對中國社會政治制度的革新進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諸實踐的人物有(①魏源 康有為孫中山   張謇   毛澤東A. B.C. D.22.毛澤東思想與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共同點有(①都具有時代特征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產物都使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變都是先進中國人探索救國之路的產物A. B.C. D.23.毛澤東思想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①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指導中國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指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A. B.C. D..1992年,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中說:“……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避免的規(guī)律性現(xiàn)象。一些國家出現(xiàn)嚴重挫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進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睂ι鲜霾牧侠斫忮e誤的是(A.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是鄧小平談話的國際大背景B.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是必然的,是件好事情C.社會主義運動受到挫折,但并不意味著失敗D.國際社會主義力量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1978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相同點是(A.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開放C.為改革開放奠定了思想基礎D.指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1世紀初,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一問題的重大理論成果是(A.毛澤東思想B.鄧小平理論C.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D.“三個代表”重要思想7.歌曲《走進新時代》唱道:“……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引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备柙~內容分別對應了中共的三代領導人,以這三代領導人為核心所形成的理論成果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分別是在下列的哪次會議確定的(A.遵義會議、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C.遵義會議、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D.中共七大、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十六大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有三次歷史性的飛躍,形成三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現(xiàn)為(①科學地認識中國國情,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都科學地解決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大理論成果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A. B.C. D.29.《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chuàng)的革命事業(yè)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xiàn)和發(fā)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币韵履苷f明這一觀點的是(①推翻帝國主義勢力,取得民族獨立②建立新民主主義政權,保障民主權利③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xiàn)民生幸福④掃除現(xiàn)代化發(fā)展障礙,邁向民族振興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六大報告指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局面,必須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是(①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②新時期中國外交的偉大綱領③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④新時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督K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材料二 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 梁啟超《變法河南省長葛市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253310.html

相關閱讀:海南省海南某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