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考生填報志愿八大心態(tài)絕不要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心態(tài)一:冒險

  有些考生心氣高,報志愿時常常不顧自己的實力,考不上就復讀;有的是受家長影響,家長就是希望孩子上華附、省實,分數(shù)明明不夠,還是一個勁兒地“鼓氣”。

  心態(tài)二:自負

  去年一考生中考時是差不多720分,認為自己報什么學校都行,但其實只是剛過高分保護線沒多少,結(jié)果是報了某某重點高中未被錄取,但他拿著這分數(shù)完全可以去另外幾所好高中;另一個例子是一名高考高考時是600多分,也是自負過高,報了某某名牌大學未被錄取。

  心態(tài)三:沖動

  某班有三個成績差不多的同學想報二中,后來又有了四五個。有同學說:“他報二中,我不報二中這不是虧了嗎。”問題出來了,實力不夠千萬不能沖動,去年二中就是因為太多人去報考以致競爭太大,導致n多高分生跌慘了,這教訓說明了一個古話,三思而后行!

  心態(tài)四:攀比

  攀比心理常常表現(xiàn)在成績相同或相仿的同學之間,這與嫉妒心理有關。有位老師曾經(jīng)在授課時遇到這樣一位女生,女生找到她說:“老師,我有個想法不愿意別人知道,我一模成績是620多分,我01班里有六個女生一模成績過了720分,她們想報某某學校,我也要報,我不服氣她們,她們能報我為什么不能報?我覺得她們的學習也不是太強,我不服氣,她們報某某學校我心里嫉妒,老師,你看我跟她們報一樣的學校行嗎?”

  心態(tài)五:依賴

  有的考生總是講:考試歸我,報志愿歸父母,父母不能代替我考試,但是報志愿是他們的事,他們讓我報什么我就報什么。其實,有這種依賴心理的考生喪失了自己報考志愿的權利。上高中大學是自己的事情。誰來念高中大學?誰對自己最了解?爸爸、媽媽的意見要充分聽取,但不能完全交給爸媽,這實際上是對自己和父母的不負責任。

  心態(tài)六:自卑

  針對有自卑心理的同學要根據(jù)自己自卑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報考志愿時也要實事求是。

  心態(tài)七:僥幸

  有考生誤認為考試是碰,報志愿也是碰,存在著嚴重的僥幸心理。我希望這些考生報志愿前要冷靜、沉著,特別要爭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根據(jù)學習實力填報志愿?己髨笾驹傅母髦亍

  心態(tài)八:恐懼

  有些考生懼怕報志愿,無論是考前報,還是考后估分報以及考后知道分報志愿。有的考生則是一聽說報志愿就心里發(fā)慌,手心出汗,甚至腦子一片空白。這都是萬萬不可取的

  來源:高分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kao/691375.html

相關閱讀:備戰(zhàn)高考歷史-建“點、線、面、網(wǎng)”立體式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