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綜答題萬能公式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你知道高考文綜應該怎么答題分數才能更高嗎?高考已經進入緊張的備考階段,考生們該如何進行復習?下面是小編為整理的高考文綜答題萬能公式,歡迎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

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高中數學最易混淆知識點歸納近五年高考英語易錯知識點大匯總高考文綜知識點總結

1

文綜答題萬能公式:政治答題公式

1.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也是做每個習題的最基本思路)

2.是什么====含義+表現+特點+形成+種類(不是每個必講,用的不多,在做題的第一句話時需要點清是什么)

3.為什么的別名====作用+意義+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關系+功能+原則+理念等

4.怎么辦===國家怎么辦+社會怎么辦+公民怎么辦+青少年怎么辦+{途徑+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5.國家怎么辦====政治怎么辦+經濟怎么辦+文化怎么辦+法制怎么辦+其它方針政策怎么辦

6.青少年怎么辦====理想+品德+心理品質+學習+方法+途徑(品德一般是八榮,心理品質:情緒.意志.挫折.性格,等)

7怎么辦的別名=====出主義+建議+辦法+啟示

8,每個題的最后答案可歸納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9.人物類分析說明題的常用語句(人物類分析說明題除了心理分析外,還有以下常用語句)公式===給人物定性+涉及的課本原理+聯系材料證明+表態(tài)怎么辦

10.評價問題:

注意點;引入材料+知識評析;

答案組合:行為評價(行為定性與判斷)+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品質方面;

11.材料分析題:分析思路及格式

在關鍵是搞清涉及到那些知識(判斷出是什么)點的基礎上按以下格式答題:①用課本知識分析說明觀點(原因)②結合材料分析③回歸提問得出結論④表態(tài)(青少年的做法)

1

文綜答題萬能公式:歷史答題公式

一、歷史背景、歷史原因、歷史條件和目的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歷史事件在什么歷史情況下發(fā)生的,實質上包括原因和條件兩個方面的內容。如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就包括四個原因和三個條件。原因和條件其含義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為什么”,即必要性,條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條件的使用范圍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歷史事件或運動的成功或失敗,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條件去表達。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敗原因。在這一題中,“原因”就不能用“條件”去代替。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zhàn)爭背景:(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汗賵+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國際:1、經濟:工業(yè)革命→市場原料。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歷史條件=(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側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相對落后、生活貧困。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于一戰(zhàn)等。

3、原因

(一)從原因廣度上分析: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內因或主觀原因,一般是指與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階級、階層、團體、個人的主觀意識密切相關的那一方面因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fā)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屬于自我意識方面的原因,即人為的原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huán)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獨立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的原因。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于靜態(tài)分析,原因更側重于動態(tài)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統(tǒng)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tǒng)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二)從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如尼德蘭革命爆發(fā)的原因:①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與舊制度矛盾。②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tǒng)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2、目的、動機:目的是想要達到的地點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結果。它常常用“為了……”的介詞結構表示。實質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語氣上表現得較為直接,較為主觀些,并且一般都屬于直接原因。

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wěn)定和發(fā)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tǒng)治,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1

文綜答題萬能公式:地理答題公式

1、描述類——多為看圖歸納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氣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質狀況)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農業(yè)、工業(yè)、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環(huán)境狀況)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氣候的分布、農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發(fā)展變化過程的描述(如鹽堿化過程、天氣變化、風向變化等)

2、區(qū)位因素(區(qū)位條件)評析類(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類問題一要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二要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三方面綜合分析判斷得出結論.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農業(yè)、工業(yè)、城市、交通線(點)商業(yè)中心等。分析的時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3、特征問題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從地形種類(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沖積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狀況(坡度陡緩.相對高差),地形分布等方面概括.

(2)地表環(huán)境特征主要從氣候(濕.熱.冷.干),植被狀況,土地類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發(fā)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氣候特征主要從氣溫(高低的季節(jié)變化.年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節(jié)變化),四季的變化(冬夏季節(jié)的長短)等方面概括.

(4)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A.流量:大小、季節(jié)變化、有無斷流(取決于降水特征、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B.含沙量:取決于流域的植被狀況

C.結冰期:有無、長短

D.水位:汛期和枯水期、變化(長短)特征

(取決于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E.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

(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fā)量的大小)有關

F.有無凌汛現象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是指集水河道的結構)

1.長度2.流向3.流域面積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8.河網密度(向、系、積、道、度)

(5)農業(yè)生產特征主要從農業(yè)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yè)各部門結構(所占比重).農業(yè)機械化水平.農業(yè)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業(yè)生產特征主要從工業(yè)的發(fā)達程度.工業(yè)部門結構.工業(yè)技術水平.工業(yè)產品的銷售和工業(yè)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7)農業(yè).工業(yè).城市.旅游等區(qū)位特征要從自然和社會兩方面分析.

農業(yè)區(qū)位:自然因素:氣候、水源、土壤、地形;社會經濟因素:市場需求、交通運輸、勞動力、工業(yè)和城市的發(fā)展、科技、政策

工業(yè)區(qū)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經濟因素:資源、市場、勞動力、交通、科技、政策;社會因素:個人偏好、工業(yè)慣性、國防、就業(yè)、平衡性別比例等;環(huán)境因素: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等。

城市區(qū)位:自然因素:氣候、地形、河流(湖泊);社會經濟因素: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科教、旅游

旅游(影響旅游資源開發(fā))區(qū)位:旅游資源的游覽價值;市場距離;交通位置及通達性;地區(qū)接待能力;環(huán)境承載量

(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從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guī)律)和時間分配(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

(9)如何分析一個地區(qū)(省)或者一個城市經濟發(fā)展區(qū)位條件:

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然條件(分析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優(yōu)越;工農業(yè)基礎條件(好);資源條件(豐富);勞動力條件(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交通條件(便利);市場條件(廣闊);吸引外資和對外貿易額(比例多);國家政策和開放程度;旅游條件(豐富,地域組合好);其他條件(國家大型工程等)。

(10)如何改善一個城市的交通條件:

建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加強城市道路的規(guī)劃和建設;擴寬道路,專線(定線)行使;建立統(tǒng)一的交通指揮系統(tǒng);統(tǒng)一培訓駕駛員;減少過境車輛進入城市。

(11)如何改善一個城市的環(huán)境:

加強城市的規(guī)劃和管理;搞好環(huán)境教育,提高公眾意思,加強環(huán)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加強綠化;對垃圾進行無害、再生處理。

(12).分析一個地區(qū)(省)的資源優(yōu)勢:

土地資源——面積大小,土壤的類型、土壤肥脊,可開墾土地等;

氣候資源——氣候類型,氣溫,降水,光照;

礦產資源——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礦,鋁土礦,磷,硫等;

生物資源——農業(yè)基地,經濟作物基地,林業(yè)基地,水果基地,特色農業(yè)等;

水資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高考文綜答題萬能公式,更多高考文綜答題技巧請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kao/697033.html

相關閱讀:高考化學溴和碘的提取專項練習(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