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市部分中學2019屆高三10月聯考生物試題及答案
免注冊下載地址:http://d.1tpan.com/tp0781428136
一、選擇題(本題共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 題目要求的O)
1. 下列有關生體內化學元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同一生物體不同組織細胞內,化學。元素種類和含量大體相同
B. C、H、0、N是組成生物體內酶所必需的元素
C. 蛋白質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
D. 核酸中的N存在于堿基中,蛋白質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鍵中
2. 下列有關生物體內水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在休眠的細菌體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將下降
B. 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C. 丙酮酸徹底分解成C(0的過程中需要水的參與
D. 在滲透作用過程中,水分子從高濃度溶液向低濃度溶液擴散
3、下列關于細胞增殖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二倍體的動物體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細胞的每一極均含有同源染色體
②細胞增殖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加倍時,DNA分子數目也加倍
③細胞增殖過程中,細胞內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主要是:DNA→RNA→蛋白質
④在不同方式的細胞增殖過程中,DNA分子復制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A.缺少正常pH的對照組 B.實驗結果預期不正確
C.檢驗實驗結果的試劑選擇不恰當 D.實驗操作步驟的安排不合理
5.病毒EV71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關于人體對該病毒免疫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EV71侵入機體后經T細胞攝取處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應T細胞通過釋放淋巴因子攻擊被EV71入侵的細胞
C.患兒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該病毒,相應的記憶細胞會迅速產生抗體消滅病毒
D.患兒感染EV71后,需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徹底清除
6.現有一種含催產素的新藥,它能使人們對陌生人產生信賴感。這一新藥可能有助于治療孤獨癥等疾病。催產素是由下丘腦合成、垂體后葉釋放的一種九肽激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催產素一定含有C、H、O、N四種元素,含有9個肽鍵
B.孤獨癥患者直接口服適量催產素可以有效地緩解癥狀
C.下丘腦中有些細胞不僅能夠分泌激素,而且能傳導興奮
D.催產素參與的調節(jié)過程具有作用范圍比較局限、作用時間比較長等特點
5.有人進行實驗以研究化合物P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實驗中應保持pH不變
B.曲線1作為對照實驗
C.P對該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應溫度升高,則A點上移
6.下列實驗過程中,細胞處于生活狀態(tài)的有 ( )
①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②觀察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
③恩格爾曼用水綿觀察光合作用的場所 ④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⑤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復原實驗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A.細胞2、細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細胞
B.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有細胞2、細胞3、細胞4、細胞5
C.HIV入侵人體后,會感染人體的細胞2
D.物質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10.用燕麥胚芽鞘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一段時間后,會引起彎曲現象的是(→表示單側光)( )
A.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⑤
11.如果將含有2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的DNA分子用15N標記,并培養(yǎng)在含14N的培養(yǎng)
基中,那么該細胞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后再進行減數分裂產生的8個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
占的比例是 ( )
A.50% B.75% C.100% D.以上均有可能
12.下圖是某二倍體生物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等位基因M和m位于染色體上的位置可能是 ( )
A. 該細胞是有絲分裂,M、m位于⑦和⑧上
B. 該細胞是有絲分裂,M、m位于②和⑥上
C. 該細胞是減數分裂,可能只有M位于①和⑤
D.該細胞是有絲分裂,M位于①上、m位于②上
A.①~③存在于所有植物細胞
B.②中也含有與a類似的結構
C.細胞中沒有①就不能產生③
D.沒有③時,細胞仍能合成①
14.右圖表示人體在不同距離的跑步過程中,有氧呼吸和無
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假設能量全部來自糖類的分解),
相關的正確說法是( )
A.跑步距離越長,無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B.跑步距離越短,有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C.100米跑時,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產生
D.1500米跑時,兩種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相等
15.若1個35S標記的大腸桿菌被1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裂解后釋放的所有噬菌體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16.噬菌體侵染細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需要
A.細菌的DNA及其氨基酸、核糖體 B.噬菌體的DNA及其氨基酸、核糖體
C.噬菌體的DNA和細菌的氨基酸、核糖體 D.細菌的DNA及噬菌體的氨基酸、核糖體
17、下列關于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用于鑒定可溶性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質的鑒定
B.脂肪的鑒定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滴
C.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要加入斐林試劑甲液搖勻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鑒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A液與B液要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含樣品的試管中,且必須現混現用。
18、下列關于細胞主要化學成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蛋白質的多樣性與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序等有關
B.SARS病毒因為沒有細胞核,所以不存在核酸
C.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都屬于脂質
D.動物中的肝糖原和植物細胞中的纖維素都屬于多糖
19.右圖表示酶活性與溫度的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當反應溫度由t2調到最適溫度時,酶活性下降
B.當反應溫度由t2調到最適溫度時,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時比t1高,故t2時更適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時比t2低,表明t1時酶的空間結構破壞更嚴重
20.滲透裝置如右圖所示,燒杯中盛放有蒸餾水,圖中豬膀胱膜允許單糖透過。倒置的長頸漏斗中先裝入蔗糖溶液,一定時間后再加入蔗糖酶。理論分析該實驗過程中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漏斗中液面開始時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繼續(xù)上升,然后開始下降
C.加酶前后,在燒杯中都可以檢測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燒杯中檢測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21.在葉肉細胞中,CO2的固定和產生場所分別是
①葉綠體基質 ②類囊體薄膜 ③線粒體基質 ④線粒體內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22.水中氧含量隨水溫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溫帶湖泊中的某動物,其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與其生活的水溫有關。右圖中能正確表示一定溫度范圍內該動物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隨水溫變化趨勢的曲線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3.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長,某生物學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一個測定該植物細胞液濃度的實驗方案,實驗結果如下表:
濃度(mol/L) 0.15 0.2 0.25 0.3
質壁分離狀況 不分離 剛分離 顯著 顯著
他們又測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濃度,發(fā)現乙地土壤溶液的濃度適合該植物生長,則乙地土壤溶液的濃度最可能是
A.≥0.2 B.≤0.2 C.0.15<土壤溶液<0.2 D.0.2<土壤溶液<0.25
23.下列有關“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本實驗模擬的是減數分裂時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開
B.正常情況下雌配子較雄配子體積大,所以要選大小兩種小球
C.每次從兩個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記錄后要放回原桶
D.統(tǒng)計40次,小球組合DD、Dd、dd數量應為10、20、10
24.有關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
A.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于卵細胞,一半來自于精子
B.受精卵中染色體的數目和本物種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相同
C.同源染色體分離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染色體的自由組合不是配子多樣的唯一原因
25.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影響(其余的實驗條件都是理想的),實驗以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示,下列對該表分析正確的是( )
溫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mg/h 1.0 1.75 2.5 3.25 3.75 3.5 3.5
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mg/h 0.5 0.75 1.0 1.5 2.25 3.0 3.5
A.晝夜不停光照,35℃溫度時該植物不能生長
B.晝夜不停光照,該植物生長最適宜溫度是30℃
C.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均保持20℃的條件下,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D.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30℃時,該植物積累有機物是溫度10℃時的2倍
第II卷(非選擇題共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分)
26.(8分)
生物膜在細胞的許多生命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請回答以下與生物膜相關的問題:
(1) 在胰島素的合成、運輸及分泌過程中,生物膜面積基本不變的細胞器是_________。
(2) 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兩者中與ATP合成密切相關的膜結構分別是_________ 、_________ 。
(3) 科學家用_________ 法能夠分離細胞的各種結構。分離動物細胞結構時必須首先破壞細胞
膜,破壞細胞膜最簡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物質跨膜運輸過程中,與細S包膜選擇透過'性密切相關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內質網是細胞內分布最廣的細胞器,其外連細胞膜,內連核膜,有何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生物膜的存在有利于細胞內化學反應的有序、高效進行的原因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20分)甲圖為植物體內葉肉細胞代謝的示意圖,乙圖表示溫度對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情況。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①過程發(fā)生的場所是__________________,該過程產生的氧氣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證明來自于水中的氧。
(2)③過程表示______________,它發(fā)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3)④過程中的能量由ATP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解釋放。
(4)由乙圖可知,溫度為____________時最有利于該植物的生長,溫度主要影響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過程。
(5)圖乙中,自變量是____________,當溫度為15℃時,光合作用實際利用的CO2量是______________(mg/h)。
(6)對圖乙中兩曲線交叉點的正確理解是:光合作用的凈合成量_______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 呼吸作用消耗量。
(1)圖甲中①是 細胞,判斷依據是 。此時正處于特異性免疫的 階段。
(2)若人體受到HIV病毒的侵染,①和②中的 細胞最容易受到攻擊,從而導致患者幾乎喪失一切免疫功能。
(3)圖乙所示反射弧包括 個神經元,該反射弧的效應器位于 。
(4)興奮在該反射弧ab段上傳導的方向是 。抽指血時不發(fā)生縮手的行為說明b神經元的活動可受 控制,此時,突觸前膜所釋放的遞質對Ⅱ處所在的神經元起 作用。
29.(14分)下圖為某家族甲、乙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甲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遺傳病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這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已知III-4攜帶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攜帶乙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回答問題:
(1)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填“X”“Y”或“常”)染色體上,乙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填“X”“Y”或“常”)染色體上。
(2)III-3的基因型為 。
(3)若III-3和III-4再生一個孩子,則這個孩子為同時患甲、乙兩種遺傳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
(4)若A基因中編碼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變成ACT,翻譯就此終止,由此推斷,mRNA上的 為終止密碼子。
(5)科學家從患者體細胞中提取出b基因進行研究,并利用 技術對b基因進行擴增。
(6)已知含有b基因的DNA上有腺嘌呤100個,則該DNA復制3次共需要游離的腺嘌呤 個。
(7)若a、b基因均由基因突變產生,該現象如在自然條件下發(fā)生,可為 提供原材料。
參考答案
1.A 【解析】同一生物體不同組織細胞中所含的元素種類大體相同,但含量存在差異,如紅細胞中Fe元素較多。
2.D 【解析】在滲透作用過程中,水分子從低濃度溶液(水分子數目多)向高濃度溶液(水分子數目少)擴散。
3B 4C 5D 6C 7D 8B 9B 10D 11D 12C 13C 14D 15A 16C 17B 18B 19B 20B
21A 22A 23C 24 25C
26.【答案】
(1)高爾基體
(2)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線粒體內膜
(3)差速離心將動物細胞置于蒸餾水中,讓細胞吸水脹破
(4)載體蛋白
(5)有利于物質的運輸和信息的傳遞(2分)
(6)①廣闊的膜面積為多種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
②生物膜把細胞分隔成許多區(qū)室,使各種化學反應互不干擾。
28.(1)吞噬 攝取、處理細菌(抗原) 體液,感應
(2)② (3)4 伸肌、屈肌
(4)a→b 高級神經中樞(大腦皮層) 抑制
29.
(1)常 X (2) AAXBXb或 AaXBXb (3)1/24
(4)UGA (5)PCR (6)700 (7)生物進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155148.html
相關閱讀:2019屆湖南省益陽市高三上學期9月調研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