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各地2013屆高三最新語文試卷分類匯編 古詩鑒賞專題黃岡市期末1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江城子 倪瓚滿城風雨近重陽,濕秋光,暗橫塘。蕭瑟汀蒲,岸柳送凄涼。親舊登高前日夢,松菊徑,也應(yīng)荒?皩⒑挝锉瘸铋L?綠泱泱,繞秋江。流到天涯,盤屈九回腸。煙外青?飛白鳥,歸路阻,思微茫。(1)詩人所見的重陽之景具有什么特點?它在全詞中有何作用?答:詩人所見的重陽之景沉悶壓抑、凄慘冷清。“濕、暗”寫出了重陽時節(jié)秋天氣的潮濕、橫塘的昏暗,而枯萎的汀蒲,秋風中的柳枝,展現(xiàn)了一副凄慘冷清的畫面。(2分)這種沉悶壓抑而凄清的重陽之景使全詞充滿了一種低沉抑郁的情調(diào),能更好的表達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和獨處之悲。(2分)(2)這首詞的下片是如何抒情的?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賞析。答:比喻,(1分)詩人以設(shè)問的方式,將連綿不絕的愁情形象地比喻為無際的秋水,體現(xiàn)了鄉(xiāng)愁之深重。寓情于景(以景結(jié)情),(1分)結(jié)句中,詩人看到的是遠處自由飛翔的白鳥,而自己的的歸鄉(xiāng)之路卻被阻斷,景物描寫中流露出了不能回到親人身邊的深沉悲哀和無奈的感傷。(1分)荊門市1月調(diào)研考試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灞上秋居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1]!1]致此身:意即以此身為國君盡力。1、這首詩的首聯(lián)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渲染了怎樣的氛圍?(4分)2、請簡要分析“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14.(1)這首詩的首聯(lián)描寫了秋風秋雨傍晚時分才停下來,在暮靄沉沉的天際,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飛過的畫面。渲染了凄清、陰冷的氛圍。(2)“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身之階,率直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境和進身希望的渺茫。襄陽市1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夢江南[唐]皇甫松蘭燼①落,屏上暗紅蕉②。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③。人語驛④邊橋。【注釋】①蘭燼:因燭光似蘭,故稱。燼:物體燃燒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紅蕉:謂更深燭盡,畫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蕭蕭:同瀟瀟,形容雨聲。 ④驛:驛亭,古時公差或行人暫歇處。(1)簡要賞析詞首句“屏上暗紅蕉”中“暗”字的表達效果。(4分)(2)結(jié)合夢境,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14.(1) ①“暗”寫燭光暗淡,客觀描寫了畫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的環(huán)境。②更深燭盡的情境③“暗”也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夜深人靜,孤寂難眠,展轉(zhuǎn)反側(cè),暗寫心境的黯淡。(答對第一點2分,答第二、第三點中的任一點2分。) 。2)夢境中描摹了一曲江南夜雨鄉(xiāng)音曲,通過對江南水鄉(xiāng)的夜船中雨聲、笛聲以及驛橋人語聲的描繪,表達了對江南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之情;颍簤艟持泄串嬃艘环嫌暌顾蛣e圖,通過江南夜雨、不舍的笛聲、驛橋惜別情境的描繪,表達了對江南送別之人的思念。以夢中之樂事,反襯今日之凄苦;颍何洳齾^(qū)期末調(diào)研14.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西江月【注】蘇 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嗚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咀ⅰ刻K軾的這首詞寫在他被貶黃州的時候。(1)“人生幾度新涼"中“新涼”指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2)結(jié)合具體詞句,賞析本詞中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4分)14.(8分)【答案示例】(1)①“新涼” 照應(yīng)“中秋”,指又一個秋天的來臨,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②“新涼”亦指詩人因“烏臺詩案”被系入獄,備受凌辱,后僥幸不死被貶黃州的人生際遇;③“幾度新涼”表達了對年華似水的無限惋惜和悲嘆;④同時也表達了含冤被貶后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涼之情。(2分)“新涼”亦指詩人再次遭到排擠打擊的人生際遇,用一個“涼”字,表達了詩人心中的凄涼(或答“被貶的落寞悲涼”)之情。(2分)(2)示例一:主要運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現(xiàn)手法。(2分)“夜風鳴廊”,中秋之際,西風颯颯,落葉蕭蕭。既烘托了悲涼的氣氛,又引出了下句詞人的遲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借眼前之景,暗寓對小人當?shù)、才高人妒、忠而見謗的憤懣之情)。(2分)示例二:主要運用了烘托映襯等表現(xiàn)手法。(2分)“夜來風葉”烘托“眉頭鬢上”的孤獨。“中秋”烘托“把盞”的凄涼(或“‘中秋’是傳統(tǒng)意義上團聚的節(jié)日,蘇軾選取‘中秋’這一宴樂的節(jié)日作為背景,以虛筆中的樂景寫哀情,使哀情為之更哀”)。(2分)示例三:主要運用了象征比喻等表現(xiàn)手法。(2分)“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詞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潔的人格;“云”則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懊髟隆倍啾弧霸啤闭冢畹厥惆l(fā)了詞人含冤被貶的憤懣之情。(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黃岡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青 玉 案曹 組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zhuǎn)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涼只恐鄉(xiāng)心起。鳳樓遠、回頭謾①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注] ①謾:徒然、空自(1)上片后四句寫景,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試結(jié)合具體詩句作簡要說明。(4分)(2)簡要分析“凄涼只恐鄉(xiāng)心起”一句在整首詞中的作用。(4 分)14.(1)作者寫了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村莊,這些都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2分)描繪了秋季村莊一幅寧靜安詳?shù)膱D景。(2 分)(2)①這一句既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1分),承接上片寫景,又領(lǐng)起下文,抒寫?yīng)毸薰吗^,鄉(xiāng)思盈懷的惆悵之情(1分);②點明了題旨(1分),點出旅愁鄉(xiāng)思的主題(1 分)。新洲一中、紅安一中、麻城一中期末聯(lián)考1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留別王維①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②。 當路誰相假③,知音世所稀。 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咀ⅰ竣贀(jù)《舊唐書?文苑傳》載,孟浩然“年四十,來游京師,應(yīng)進士不第,還襄陽”,這首詩便是臨行前留給王維的。②違:分離。③假:寬容。 (1)詩中“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兩句,描繪出作者怎樣的處境,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沈德潛評孟詩“語淡而味終不薄”(《唐詩別裁》),請結(jié)合詩歌頷聯(lián)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答案:(1)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落第后,知音稀少,無人理解、交流的寂寞與艱難。(2分)表達出作者面對世態(tài)炎涼、人情如水的嚴酷現(xiàn)實的辛酸、憤懣之情。(2分)(2)綜觀全詩,既沒有優(yōu)美的畫面,也沒有華麗的辭藻,語句平淡得近乎口語,卻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現(xiàn)得頗為深刻。(2分)如頷聯(lián)中,“欲尋芳草去”表明了他歸隱的思想,“惜與故人違”反映出他與王維友情的深厚;一個“欲”字,一個“惜”字,充分地顯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與斗爭,語言平淡而余味無窮。(2分)武漢市部分學校1月聯(lián)考14.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羅隱一年兩度錦江游,前值東風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注:綿谷:地名,今四川廣元縣!安淌侠ブ佟保橇_隱游錦江時認識的兩兄弟。請依次寫出本首詩中蘊含的作者的不同感情并作具體分析。(4分)本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8分)(1)(4分) 先寫游覽錦江的喜悅,次寫離別友人的悵恨,再寫與朋友的深情和對錦江的留戀。(2分)詩歌開始敘寫一年兩次游覽錦江,字里行間流露喜悅之情。接著取景寄情,寫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極言別去之難,以表達對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對他們的懷念。尾聯(lián)回首遠望,又因寄書蔡氏兄弟之便,再抒發(fā)對錦江的留戀之情。(2分)(2)(4分) 表現(xiàn)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擬人手法,1分)頷聯(lián)中“芳草”“礙馬”,“好云”“遮樓”,詩人將人的感情賦予碧草和好云,說他們像友人一樣,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絆馬蹄遮樓臺,表現(xiàn)了朋友讀自己的熱情和殷勤。頸聯(lián)說山牽著“別恨”、水帶著“離聲”,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對朋友依戀難舍。(3分)武漢市部分學校12月聯(lián)考(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8分)宿云門寺閣(唐)孫逖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①秋。畫壁馀鴻雁,紗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夢與白云游。 [注]①五湖:太湖的別名。全詩寫了哪幾個場景?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第二聯(lián)“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寫出了詩人怎樣的胸懷?請作簡要賞析。(4分)www.gkstk.com湖北省各地2013屆高三最新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詩鑒賞專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4195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