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地圖和原理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歷屆高三同學都有一個共同體會:高三的專項復習見效最快。高考一輪復習正是打基礎,逐一擊破的階段。同學們一定要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心,的2014年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地圖和原理,幫助大家有效復習!

一、梳理知識,把繁多的內容念懂、念精

地理知識很多,全都記住是不可能的。在最后階段要抓主干知識,綱舉目張,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偏重概念、原理、規(guī)律的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要抓癥結,在“懂”字上下工夫,一通而百通;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要抓思路,以“精”替代繁雜,用最簡單的話記住要點;區(qū)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運用地理原理說明解決區(qū)域問題。要抓特點,關鍵是“用”知識解決問題。明確了地理知識的套路,把書念薄才能應對高考。

二、抓住各類地圖,用圖落實地理事物的分布與特征

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及特征是高考必然涉及的內容,尤其最后兩道綜合大題,往往以某區(qū)域為背景,考查空間判定和一系列自然、人文特征。同時地理事物繁多的內容向來也是復習難點,而地圖形象、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在最后沖刺需要強記憶的時候,使用地圖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從地圖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規(guī)律都落實在地圖上。

如:復習中國地理,可看政區(qū)圖、地形圖、氣候圖(氣溫、降水量)、水系圖、資源圖、農作物分布圖、工業(yè)分布圖、人口民族圖、城市商業(yè)圖、交通圖、自然保護區(qū)圖等,逐一疊加辨認,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

此外,對地理的其他各種考試圖型,如地理景觀圖、剖面圖、示意圖、漫畫圖、數據圖、結構圖、等值線圖等,熟悉這些圖的特點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備的。

三、重溫原理,用知識結構厘清答題思路

地理重在講理,高考試題就是圍繞各種地理原理考核其內涵、運用。要對地圖、地球運動、氣候、區(qū)位因素等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原理進行重溫,以達到深入理解、真正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并建立起知識結構,學會用地理的思維方式去分析、說明和解決問題。如:有了河流利用、治理的解題思路,解答同類型題目就容易多了。

例題:(天津2009高考第13題)讀區(qū)域圖和圖中文字信息,回答問題。

據圖中信息,探究甲區(qū)域a河下游地區(qū)過去經常洪水泛濫的自然原因,填寫表格內容。

答案: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為主、支流多);②年徑流量大(河流水量大);③下游地勢低平(下游以平原為主、河口地區(qū)有河流交匯)。

四、多方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面對以能力立意的高考試卷,考生應具備哪些地理臨場應試能力?

這些能力要在最后的沖刺階段舍得拿時間和精力,掌握實現能力的方法、途徑,在不斷訓練中得以提高。如:描述、闡釋能力。

首先描述要有思路。如:

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

地形特征:地形類型、海拔高度、地勢起伏、地形分布、特殊地貌、海岸特征、地質構造。

氣候特征:氣候類型、氣溫、降水、季節(jié)變化、氣候分布、特殊天氣(因篇幅所限,其他略)。

描述還要形象、準確。要緊扣試題;依據資料;觀察細致;語言精準。

例題:讀“我國部分地區(qū)某年某月降水量分布示意圖(單位:mm)”,描述圖中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點。

答案:從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向南北方向(或向北、西、南三面)遞減。

五、關注熱點,了解熱區(qū)問題

近年高考不回避熱點問題及熱點區(qū)域,因此復習要多加關注。了解熱點問題的相關知識,掌握熱點地區(qū)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環(huán)境特征、經濟活動特征等也是目前階段復習的重點內容之一。特別是家鄉(xiāng)天津的自然環(huán)境、近年人文活動的發(fā)展變化、文化習俗等,在以地方性為特征的天津高考試題中是不容忽視的。

六、適當做題,訓練解題策略

最后階段當然要做習題,它可檢驗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及開拓思路,提高各種能力。但題要典型,有一定代表性,可找一套較好的試題做。千萬不要以題代替知識復習,或過多鉆研難題。特別是綜合題,要有一定的解題策略。

在做題后要思考,該題主要考核哪些知識?考查什么能力?明確出題意圖就可舉一反三,提高能力。

綜上所述,熟悉地理事物(地圖),把握地理原理,建立解題思路,訓練提高能力,關注熱點熱區(qū),就能在高考中應對自如,取得佳績。

總結:以上就是“2014年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地圖和原理”的全部內容,小編提醒大家,高考前,無論考生還是父母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盡量排除心中的各類雜念,靜心備考。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234949.html

相關閱讀:數列知識點:高三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