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題.命題學校:姜山中學 審題學校:寧波二中本卷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供參考相對厚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1:35.5Mg: 24 Ag: 108 I: 127 Fe: 56一、選擇題(單選,每題2分,共48分)1、化學與生活、社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利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B.凡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對人體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為防止電池中的重金屬等污染土壤和水體,應積極開發(fā)廢電池的綜合利用技術D.提倡人們購物時不用塑料袋,主要是為了防止白色污染和節(jié)約資源2、下列化學用語使用正確的是A.F-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B.水分子的球棍模型:C.HCN分子的結構式:H—C≡N D.二氧化碳的電子式3、磁流體是電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體的磁性,又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制備時將含等物質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過量的NaOH溶液,隨后加入油酸鈉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在55~36 nm的磁流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所得的分散系屬于懸濁液B.該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質為Fe2O3D.所得分散系為膠體,且膠粒直徑即為氫氧化鐵分子直徑4、下列物質按純凈物、混合物、電解質、非電解質的順序組合的一組為A.蒸餾水、氨水、氧化鋁、二氧化硫B.純鹽酸、空氣、硫酸、干冰C.膽礬、鹽酸、鐵、碳酸鈣D.生石灰、漂 *** 、氯化銅、碳酸鈉A.食鹽和葡萄糖分別溶解在水中B.干冰和氯化銨分別受熱變?yōu)闅怏wC.二氧化硅和鐵分別受熱熔化D.液溴和苯分別受熱變?yōu)闅怏w6、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中,正確的是A.除去銅粉中混有的鐵:加足量稀硝酸,過濾B.除去N2中少量的CO2通過足量灼熱的CuO粉末C.除去CO2中的少量的HCl:通過足量的飽和碳酸氫鈉溶液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CaCl2:加適量Na2CO3溶液,過濾7、以色列科學家發(fā)現準晶體獨享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知的準晶體都是金屬互化物。有關準晶體的組成與結構的規(guī)律仍在研究之中。人們發(fā)現組成為鋁-銅-鐵-鉻的準晶體具有低摩擦系數、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傳熱性,正被開發(fā)為炒菜鍋的鍍層;Al65Cu23Fe12十分耐磨,被開發(fā)為高溫電弧噴嘴的鍍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離子化合物形成的晶體一定有金屬元素B.共價化合物中一定沒有非極性鍵C.合金是純凈物D.準晶體可開發(fā)成為新型材料8、氮化鈉和氫化鈉都是離子化合物,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未配平)如下:Na3N+H2O→NaOH+NH3,NaH+H2O→NaOH+H2。有關它們的敘述①離子半徑:Na+>N3->H+;②與水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③與水反應后的溶液都顯堿性;④與鹽酸反應都只生成一種鹽;⑤兩種化合物中的陰陽離子均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其中正確的是A.②③④⑤ B.①③⑤C.②④ D.③有X、Y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均不大于20,X的原子半徑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選項中a、m、n均為正整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X(OH)n為強堿,則Y(OH)n也一定為強堿B.若HaXOn為強酸,則X的氫化物溶于水一定顯酸性C.若X元素形成的單質是X2,則Y元素形成的單質也一定是Y2D.若Y的最高正價為+m,則X的最高正價也一定為+m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標準狀況下,2.24 L H2O含有的電子數等于NAB.常溫下,100 mL 1 mol?L-1Na2CO3溶液中陰離子總數大于0.1NAC.分子數為NA的N2、C2H4混合氣體體積約為22.4 L,質量為28 gD.3.4 g NH3中含N—H鍵數目為0.2NA已知電極上每通過96 500 C的電量就會有1 mol電子發(fā)生轉移。精確測量金屬離子在惰性電極上以鍍層形式沉積的金屬質量,可以確定電解過程中通過電解池的電量。實際測量中,常用銀電量計,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電量計中的銀棒應與電源的正極相連,鉑坩堝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是:Ag+ + e- = AgB稱量電解前后鉑坩堝的質量變化,得金屬銀的沉積量為108.0 mg,則電解過程中通過電解池的電量為96.5 CC實驗中,為了避免銀溶解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金屬顆粒掉進鉑坩堝而導致測量誤差,常在銀電極附近增加一個收集網袋。若沒有收集網袋,測量結果會偏高。D若要測定電解飽和食鹽水時通過的電量,可將該銀電量計中的銀棒與待測電解池的陽極相連,鉑坩堝與電源的負極相連12、三氧化二鎳(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電池,其電解法制備過程如下:用NaOH調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適量硫酸鈉后進行電解。電解過程中產生的Cl2在弱堿性條件下生成ClO-,把二價鎳氧化為三價鎳。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可用鐵作陽極材料B.電解過程中陽極附近溶液的pH降低C.陽極反應方程式為:2Cl--2e-=Cl2D.1 mol二價鎳全部轉化為三價鎳時,外電路中通過了1 mol電子25 ℃、101 kPa下:①2Na(s)+O2(g)===Na2O(s)ΔH1=-414 kJ/mol②2Na(s)+O2(g)===Na2O2(s)ΔH2=-511 kJ/mo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和②產物的陰陽離子個數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質的量的產物,轉移電子數不同C.常溫下Na與足量O2反應生成Na2O,隨溫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漸加快D.25 ℃、101 kPa下,Na2O2(s)+2Na(s)===2Na2O(s)ΔH=-317 kJ/mol1下列物質間的反應,其能量變化符合圖的是A.由電石制乙炔B.灼熱的碳與二氧化碳反應C.Ba(OH)2?8H2O晶體和NH4Cl晶體混合D.碳酸鈣的分解1A.若生成1 mol Fe,則放出a kJ熱量B.若升高溫度,則正反應速率加快,逆反應速率減慢,化學平衡正向移動C.若容器內壓強不隨時間變化,則可以判斷該反應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D.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若c(CO)=0.100 mol/L,則c(CO2)=0.0263 mol/L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焓變和熵變都大于0的反應肯定是自發(fā)的B.焓變小于0而熵變大于0的反應肯定是自發(fā)的C.因為焓變和熵變都與反應的自發(fā)性有關,因此焓變或熵變均可以單獨作為反應自發(fā)性的判據D.在其他外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用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下列實驗設計及其對應的離子方程式均正確的是A.用濃鹽酸酸化的KMnO4溶液與H2O2反應,證明H2O2具有還原性:2MnO4-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B.Na2O2與H2O反應制備O2 :Na2O2 + H2O = 2Na+ + 2OH- + O2↑C.將氯氣溶于水制備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D.用FeCl3溶液腐蝕銅線路板:Cu + 2Fe3+ = Cu2+ + 2Fe2+已知某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在不同的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值分別為:t℃70080083010001200K1.671.111.000.600.38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B.上述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C.如果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溫度升高到830 ℃,此時測得CO為0.4 mol時,該反應為平衡狀態(tài)D.某溫度下,如果平衡濃度符合下列關系式:=,判斷此時的溫度是1000 ℃25 ℃時,在等體積的pH=0的H2SO4溶液,0.05 mol?L-1的Ba(OH)2溶液,pH=10的Na2S溶液,pH=5的NH4NO3溶液中,發(fā)生電離的水的物質的量之比是A.110∶1010∶109 B.15∶5×109∶5×108C.120∶1010∶109 D.110∶104∶10920、在給定的四種溶液中,各離子能在該溶液中大量共存并形成無色溶液的是A.滴加甲基橙試液顯紅色的溶液:Fe3+、NH4+、Cl、IB.pH=1的溶液:Cu2+、Na+、Mg2+、NO3C.由水電離出來的c(H+)=1013mol/L的溶液中:K+、HCO3、Br、Ba2+D.NaHSO4溶液中:K+、SO4、NO3、Al3+已知25 ℃時有關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如下表: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各溶液pH關系為:pH(Na2CO3)>pH(NaCN)>pH(CH3COONa)B.a mol?L-1HCN溶液與b mol?L-1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則a一定小于b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則溶液的導電性、醋酸的電離程度、pH均先增大后減小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O)+2c(CO)下表是五種銀鹽的溶度積常數(25 ℃):化學式AgClAg2SO4Ag2SAgBrAgI溶度積1.8×10-101.4×10-56.3×10-507.7×10-138.51×10-16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五種物質在常溫下Ag2SO4飽和溶液中c(Ag+)最大B.將氯化銀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2S,則可以生成黑色沉淀C.對于氯化銀、溴化銀和碘化銀三種物質在常溫下的飽和溶液中c(Ag+)隨著氯、溴、碘的順序增大D.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條件的,外界條件改變時,平衡也會發(fā)生移動在一含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還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種離子中的幾種。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飽和氯水后,有氣泡生成,溶液呈橙黃色;向呈橙黃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時無沉淀生成;橙黃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變藍色。根據上述實驗事實推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溶液中一定存在Br、CO32B.溶液中可能存在NH4+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I、SO32D.溶液呈酸性已知:還原性HSO3ˉ>Iˉ,氧化性IO3ˉ> I2 。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質的量的關系曲線如右圖所示。A.0--b :3HSO3- + IO3- = 3SO42- + I- + 3H+B.a點時消耗NaHSO3的物質的量為1.2 molC.b點時的還原產物可能是KI或NaII2D.當溶液中Iˉ與I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時,加入的IO3為mol二、填空(共52分)25. (16分) W、X、Y、Z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屬元素,Y、Z是非金屬元素。(1)W、X各自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以反應生成鹽和水,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W與Y可形成化合物W2Y,該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3)X的硝酸鹽水溶液顯 性,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原因: 浙江省寧波市金蘭合作組織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 化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267330.html
相關閱讀: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2014屆高三第六次月考化學試題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