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陰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歷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1.A.把中國轉變?yōu)楣I(yè)化 B.恢復和發(fā)展生產力C.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 D.警惕糖衣炮彈襲擊2.最早舉起反法西斯旗幟的國家是 ( )A.法國 B.西班牙 C.埃塞俄比亞 D.中國3.下列關于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由美國開始,迅速席卷整個世界B.持續(xù)時間特別長,破壞性特別巨大C.為法西斯主義的傳播提供了條件 D.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4.在鴉片戰(zhàn)爭后的半個多世紀里,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變。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現在該時期的是( ) ①福建廈門某茶農向英國出茶葉,訂單數量急劇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從國外引進機器設備,創(chuàng)辦了紡織工廠 ③外國在華創(chuàng)辦工廠的數量不斷增多,并逐漸合法化 ④清政府曾經允許政府和民間私人創(chuàng)辦近代民族企業(y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孔子第代嫡長孫孔德成孔德成于1920年生于曲阜孔府,孔子第代嫡長孫“衍圣公”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衍圣公府”孔德成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中央集權制   D.郡縣制6.A.違反資產階級倡導的法治原則B.無故屠殺中下層平民和反對派C.滿足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D.鎮(zhèn)壓封建勢力和不法投機分子7.關于16世紀的宗教改革,有人曾這樣比喻:“教會原本是教徒與上帝的接線員,于是借助這個電信壟斷地位大發(fā)橫財。自此之后,人人自帶直撥上帝的‘熱線’了!睆牟牧现心軌蚍从吵龅闹饕^點是( )A.主張廢除教階制度與宗教儀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揚《圣經》至高無上 D.挑戰(zhàn)教皇權威8.A.科學知識 B.選官制度 C.軍事技術 D.教育與政治制度9.面對列強的入侵,無論政府官兵,還是民眾百姓,盡管他們形式不同,手段不一,但是站在民族的立場上,為維護國家主權、捍衛(wèi)民族尊嚴而英勇抵抗外來侵略。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內容的有①人民解放戰(zhàn)爭 ②黃海海戰(zhàn)和反割臺斗爭 ③義和團反帝運動 ④抗日戰(zhàn)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19 ( )A.環(huán)球航行的探索 B.世界市場的形成C.殖民擴張的開始 D.資產階級的形成11.在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公認的四位著名實業(yè)家中,江蘇南通籍的是A.張謇 B.周學熙 C.榮宗敬 D.榮德生12.唐代中央設三省。唐初,三省的最高長官者是宰相。后來,凡參加政事堂會議的其他官員,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統(tǒng)治者這樣做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官員地位,完善中央集權B.擴大民主,讓更多人參政C.分散相權,強化皇權D.分散相權,加強對地方的控制13.關于三省六部制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步形成三省體制B.隋唐時期門下省下設六部 C.唐太宗時政事堂的設立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宋代三省六部制有名無實在紀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際,以孫中山與中國民主革命為主題的翠亨論壇于2015年9月7日在孫中山先生故鄉(xiāng)舉行。有學者提出要用現代化史觀評價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這是因為辛亥革命A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大門 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 C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化 D.實現了中國社會的轉型1984年冬天,南非的圖圖主教在紐約的一次演講時說:“白人傳教士剛到非洲時,他們手里有《圣經》,我們(黑人)手里有土地。傳教士說:‘讓我們祈禱吧!’于是我們閉目祈禱?墒堑轿覀儽犻_眼時,發(fā)現情況顛倒過來了:我們手里有了《圣經》,他們手里有了土地!边@主要表明A種族觀念是種族問題產生的根源 B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存在與發(fā)展的基礎C宗教曾充當殖民擴張的工具 D.共同的心理素質是區(qū)別民族的顯著標志下列圖片中反映的藝術流派不同于其它三幅的是A.儒家思想與墨家思想都順應了當時統(tǒng)治者的需要B.在“有教無類”思想下,儒家與墨家都廣收門徒 C.兩家思想代表了新興階層需要,社會基礎較廣泛D.儒墨兩家思想都符合當時統(tǒng)一的歷史發(fā)展趨勢 18.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后發(fā)展成為祭祀的“神器”,并被罩上一層神秘而威嚴的色彩!蹲髠鳌酚休d:“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商紂暴虐,鼎遷于周”。這句話反映出( )A.鼎在古代多作為禮器使用 B.鼎是宗法制盛行的主要見證D.鼎是神權與王權結合的信物C.鼎是國家政權的象征19.“從十月革命的全過程和蘇俄初期的社會主義建設歷程可以看出,俄國十月革命不是馬克思主義原來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革命。"以上觀點認為十月革命( )A.B.C.D.20.“開始把世界本原、社會、人生融為一體,使中國傳統(tǒng)思維中有了更強的思辨色彩,這是一個了不得的成就,對后世有重大影響!边@段話評價的是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學 C.宋明理學 D.維新思潮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21.(1)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分析東京商業(yè)繁榮的主要原因。(2)當時經汴河往東京的稻米主要產自 ( ) A、華北平原 ?B、漢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漢平原(3)直接導致北宋城市商業(yè)衰落的政治原因是什么?(4)北宋后,黃河累次泛濫,汴河河道淤淺,漸至涸廢。試分析黃河該河段經常泛濫的原因。(5)如今古城開封煥發(fā)了新的青春。旅游業(yè)已經成為該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第三產業(yè)的龍頭,2002年旅游收入已占該市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10.9%。分析該市為什么把發(fā)展旅游業(yè)作為“興市之本”。22.(11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的一次轉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轉換。現代化用工業(yè)生產力取代農業(yè)生產力,在此基礎上引發(fā)了社會的整體變動,從而實現從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的轉變!F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領域首先邁出的……政治條件的成就給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前提,工業(yè)革命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啟動的!I(yè)革命一旦在某個國家開始,現代化的壓力就形成了,迫使與它相鄰的所有國家緊緊跟上……現代化在動蕩中迅猛推進!瓕Ρ磺致缘貐^(qū)而言,問題表現得越來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難以抵御歐洲國家的入侵……它遲早要使人們認識到:只有接受變革,才有可能生存!瓘19世紀中葉開姑,現代化躍出歐洲,向亞非大陸推進!幾藻X乘旦《世界現代化進程》材料二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yè)統(tǒng)計表時間企業(yè)數工人數量產值(千盧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 ——摘編自《世界近現代史》材料三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約4%的增長速度才以極落后的狀態(tài)轉變?yōu)橐粋主要的工業(yè)國。回答下列問題:(1)依據材料一,概括“現代化”的基本含義。(不得摘抄原文)(2分)(2)19世紀50年代哪一事件的發(fā)生使俄國倍感現代化的壓力”(2分)?為打破現代化的瓶頸,“緊緊跟上”現代化浪潮,亞歷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依據材料二,概述此舉對俄國現代化進程的影響。(2分)(3)據以上材料,俄、日兩國走上現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點?你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3分)23.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陷V《孟子?告子上》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聽,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А适ト嘶远饌危瑐纹鸲Y義,禮義生而利法度!垱r《茍子?性思》材料三 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側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蹶柮鳌秱髁曚洝凡牧纤 因為我們還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質,我們也必須在一個假設之下來問美德是否由教育而來的問題,就像這樣:如果美德是屬于這樣一類心靈的善,它是否應該由教育而來?讓我們假設第一個假設是知識或不是知識——在這種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來的或不是由教育來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來的呢?或毋寧說,是否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識是由教育而來的呢?——蘇格拉底請回答:(1 )根據材料,分別概括孟子、荀子、王陽明、蘇格拉底在人性觀問題上的主張。(4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為擴展人的善性,他們分別提出了怎樣的解決途徑? (4分)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東西方先哲強調的共同問題是什么?其側重點及目的有何不同?(5分)參考答案1.B【解析】在1949年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從現在起,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恢復和發(fā)展生產力;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規(guī)定了革命勝利以后,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實現工業(yè)化,建設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告誡共產黨人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等,3.D【解析】面對經濟危機,各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高筑貿易壁壘,提高關稅,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所以D錯誤 ,ABC表述正確。4. A5.B6. A【解析】 7.D8.D【解析】材料選擇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題干中的主要信息是 人才、學校、科舉、官制,由此可以判斷。9.C10.B 【解析】材料反映了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原料可以 從世界各地攫取,商品可以供世界各地消費,反映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11.A12.C【解析】試題分析:中國古代通過直接削弱相權來加強皇權后,具體措施在各代的表現各不相同,唐代將宰相職權一分為三,繼而為多,宋代承襲這一做法,明代更是直接將宰相制度廢除,故答案選C。考點:中國古代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方式。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掌握中國古代專制皇權是如何強化的。從唐代開始,宰相的職權被一分為三,繼而再加細分,宋代沿襲這一做法,終于使得宰相的職權極大削弱,但與此同時卻造成了冗官現象和政府機構效率低下。明代,宰相制度被廢除,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有了最終江蘇省淮陰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291013.html

相關閱讀: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 一診 模擬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