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班級:高三學年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目。從趙本山的《不差錢》說起王蒙事實上,趙本山已經(jīng)成了近年央視春晚的臺柱子之一。他以大眾化、尤其是農民化的語言、做派、幽默與“狡黠”,表現(xiàn)當代生活,鋪陳笑料,營造喜樂,鞭撻不正之風,追求誠實純樸與人心深處的古道熱腸,引起觀眾的普遍歡呼。2009年春節(jié)晚會上他帶著兩個徒弟表演的小品《不差錢》,更凸現(xiàn)了年輕演員的才藝功夫,弘揚了東北地區(qū)“二人轉”不拘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達了來自基層所謂“土得掉渣”的文藝走上主流媒體,進入主流文藝生活、進入城市舞臺的酸甜苦辣,以及相互整合交流的大趨勢。盡管我知道在知識精英中不無對于小品與大眾文藝的白眼,但人們已經(jīng)無法不正視這個趙本山“現(xiàn)象”的意味深長,即以地道的東北土腔土調攀登央視文藝殿堂的連續(xù)成功。 趙本山將本來在某些人包括我本人心目中未必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劇小品提高到了驕人的水準。正像金庸為武俠小說、張藝謀為大制作的奧運會開幕式文藝展演樹立了后來人難以企及的標桿一樣! ⊥瑫r我們并不滿足,我們有更高的與更多方面的期待。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文化的普及、熱鬧與和諧,我們還需要文化的巔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我們期待的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新果實。我們不但需要有模仿秀的天才,更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創(chuàng)造者、發(fā)明者,開一代風氣之先的文化宗師。我們希望得到笑料,更希望笑的背后有洞見式的深邃。我們追求群眾的喜聞樂見,我們還期盼對于群眾的振聾發(fā)聵或者春風化雨或者洗滌啟迪。我們需要思想、需要藝術、需要想象力,需要應對挑戰(zhàn)的勇氣與本領,需要全面小康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樹一幟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營養(yǎng)的哲學、倫理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苗頭與思考,需要正視歷史也正視現(xiàn)實,能夠為今天的、乃至于明天的讀者觀眾解惑釋疑、能夠帶領讀者觀眾探索真理消化真理的作家藝術家學者。我們需要大眾化,也需要化大眾,就是說,我們期待全面的文化的繁榮與振興,期待人民文化素質的全面提高,我們期待文化藝術巨匠的新人輩出,我們期待今天的文化藝術發(fā)展能夠無愧于前人,同樣也不會害怕后人的審視! ⌒轮袊闪⒊跗,毛澤東曾經(jīng)預言過“隨著經(jīng)濟建設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xiàn)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爆F(xiàn)如今的文化生活格局,比較起新中國成立初期,已經(jīng)大大的豐富多彩了。我們當然會重視普及,重視民族民間,重視工廠農村連隊,同時我們也必然會重視專家學者,重視大學與科研機構,叫做重視大眾也重視小眾,重視大眾與小眾溝通與互補。以2009年春節(jié)文藝活動為例,在央視春晚的同時,各種媒體文藝部門與文藝團體也分別組織了不同的春節(jié)文藝獻禮。它們同樣不乏精彩,同樣應該得到足夠的關注與切磋。我相信這樣的共識會推動我們的文化藝術事業(yè)的大繁榮,大發(fā)展,大提高。1.下列關于趙本山及其小品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近年來,趙本山已經(jīng)成為央視春晚的臺柱子之一,他的小品以農民化的風格表現(xiàn)當代生活,鋪陳笑料,營造喜樂,贏得所有觀眾的歡迎。B.小品《不差錢》充分展現(xiàn)了年輕演員的才藝功夫,弘揚了東北地區(qū)“二人轉”不拘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達了來自基層所謂“土得掉渣”的文藝走上主流媒體的酸甜苦辣。C.知識精英群體中不少人對小品這種文藝形式持不屑態(tài)度,但因為趙本山以地道的東北土腔土調連續(xù)進入央視文藝殿堂,他們不得不正視趙本山“現(xiàn)象”。 D.正像金庸為武俠小說、張藝謀為大制作的奧運會開幕式文藝展演樹立了后來人難以企及的標桿一樣,趙本山將喜劇小品提高到了最高的水準。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趙本山的小品成功登上大雅之堂,引發(fā)了作者對于民族文化的更多更深的思考,引發(fā)了作者對于民族文化繁榮和向更高品位邁進的期待。B.我們的文化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創(chuàng)造者、發(fā)明者,開一代風氣之先的文化宗師,更需要那些有模仿秀的天才。C.我們的文化需要得到笑料,更需要笑的背后有洞見式的深邃,是因為我們的藝術作品要追求群眾喜聞樂見內容,還需要對于群眾的洗滌啟迪。D.我們重視普及,重視民族民間,重視工廠農村連隊,同時重視專家學者,重視大學與科研機構;只要既重視大眾也重視小眾,大眾與小眾就必然能夠溝通與互補。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本文作者看來,我們之所以期待文化藝術巨匠的新人輩出,是因為我們期待今天的文化藝術發(fā)展能夠無愧于前人,同樣也不會害怕后人的審視。B.2009年春節(jié)各種媒體文藝部門與文藝團體分別組織的不同的春節(jié)文藝獻禮與2009年央視春晚一樣不乏精彩。C.農民化的語言做派、幽默與“狡黠”,適合表現(xiàn)當代生活,鋪陳笑料,營造喜樂,鞭撻不正之風。D.我們期待的中華民族的智慧新果實指的就是我們更需要的文化的巔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 鮑勛字叔業(yè),泰山平陽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勛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勛為中庶子,出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為曲周縣吏,斷盜官布,法應棄市。太子數(shù)手書為之請罪。勛不敢擅縱,具列上。勛前在東宮,守正不撓,太子固不能悅,及重此事,恚望滋甚。會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勛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禪,勛每陳“今之所急,唯在軍農,寬惠百姓。臺榭苑囿,宜以為后。”文帝將出游獵,勛停車上疏。文帝手毀其表而兢行獵,中道頓息,問侍臣曰:“獵之為樂,何如八音也?”侍中劉曄對曰:“獵勝于樂。”勛因奏:“劉曄佞諛不忠,阿順陛下過戲之言。請有司議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罷還,即出勛為右中郎將。黃初四年,尚書令陳群等并舉勛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嚴憚,罔不肅然。六年秋,帝欲征吳,勛面諫。帝益忿之,左遷勛為治書執(zhí)法。帝從壽春還,屯陳留郡界。太守孫邕見,出過勛。時營壘未成,但立標埒①,邕邪行不從正道,軍營令史劉曜欲推之,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大軍還洛陽,曜有罪,勛奏絀遣,而曜密表勛私解邕事。詔曰:“勛指鹿為馬,收付廷尉!蓖⑽痉ㄗh:“正刑五歲!比亳g:“依律罰金二斤!钡鄞笈唬骸皠谉o活分,而汝等敢縱之!”太尉鐘繇等并求請勛罪。帝不許,遂誅勛。勛內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無余財。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為勛嘆恨。 《三國志?魏志?鮑勛傳》 【注】①標埒:標記。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曄佞諛不忠 佞諛:巧言諂媚 B.恚望滋甚 恚望:怨恨C.太子數(shù)手書為之請罪 書:書信 D.勛奏絀遣 絀:通“黜”,罷免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能表現(xiàn)鮑勛“守正不撓”的一組(3分)( )①立太子,以勛為中庶子 ②勛不敢擅縱,具列上③文帝將出游獵,勛停車上疏 ④百僚嚴憚,罔不肅然⑤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 ⑥勛內行既修,廉而能施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6.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鮑勛在文帝即位前曾在東宮任職,那時文帝就不喜歡鮑勛,后來鮑勛外出任職又拒絕了文帝的請托,就更被文帝厭恨。B.文帝要去游獵,鮑勛犯顏直諫,文帝怒而拒諫。獵罷歸來后,文帝外放鮑勛為右中郎將,黃初四年,因陳群等并舉又不得已提升鮑勛為御史中丞。C.文帝抓住私解孫邕一事,要泄私憤,但廷尉、三官都主張從重判刑,這使文帝十分憤怒。D.文帝不顧大臣們的請求處死了鮑勛,不久,文帝也死了,人們都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鮑勛嘆息和遺憾。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太子數(shù)手書為之請罪。(3分) 譯文: (2)文帝手毀其表而兢行獵。(3分) 譯文: (3)百僚嚴憚,罔不肅然。(4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浪淘沙①歐陽修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②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上髂昊ǜ茫c誰同?【注】①本詞為歐公與友人在洛陽城東舊地重游有感而作。②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8.本詞從游賞中的宴飲起筆,起筆的新穎之處是什么?司空圖《酒泉子》有“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本詞添一“共”字,試分析“共從容”的妙處。(5分) 9.下片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結合詞句加以說明。(6分) 。ㄈ┟淠瑢懀6分)10.從下列小題中任選3道補寫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學而》(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3)春冬之時,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三峽》(4)________________ ,往來無白丁。___________ ,閱金經(jīng)。《陋室銘》?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0分)嚴文井:一口柔和的井林天宏許多拜訪過嚴文井的人,都在文章里描寫過他和他養(yǎng)的貓。其中最為傳神的文字如下:“穿著深藍色中山裝的嚴文井,衣襟上有著明顯的油漬,肩上散落著頭皮屑。一只黑花貓不停地在我們倆周圍踱來踱去,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十二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294319.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哈爾濱第三十二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