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模擬套題訓練3
一、單選題:每小題4分
1、將蛋白質分子完全水解,檢測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二者數(shù)量關系可能是( )
A.相等B.氨基多于羧基 C.氨基少于羧基 D.很難預測
2、右圖為基因型AaBb的某動物進行細胞分裂的示意圖。敘述錯誤的是( )
A.此細胞可能為次級精母細胞或次級卵母細胞
B.此細胞一定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C.此細胞可能形成2種精子或1種卵細胞
D.此動物體細胞內最多含有4個染色體組
3、除下列哪項外其余各項都可以通過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加以鑒定( )
A.成熟植物細胞的死活 B.蛋白質、淀粉、纖維素的親水性依次遞減
C.植物細胞能進行滲透吸水D.原生質層和細胞壁伸縮性大小
4、某雙鏈DNA分子含有400個堿基,其中一條鏈上A:T:G:C=1:2:3:4。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DNA分子的一個堿基改變,不一定會引起子代性狀的改變
B.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兩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120個
C.該DNA分子中4種堿基的比例為A:T:G:C=3:3:7:7
D.該DNA分子中的堿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種
5、下列關于人在劇烈運動時生理變化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大量失Na+,對細胞外液滲透壓的影響大于對細胞內液的影響
B.大量乳酸進入血液,導致血漿由弱堿性變?yōu)槿跛嵝?br />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進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肌肉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
6、生長旺盛的葉片,剪成5毫米見方的小塊,抽去葉內氣體,做下列處理(見圖及圖注),這四種處理中,沉入底部的葉片小塊最先浮起的是( )
二、雙選題:每小題6分
7、某地區(qū)共同生活著具有捕食關系的甲、乙兩種動物。兩者的個體數(shù)長期保持穩(wěn)定。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乙物種的滅絕不一定導致甲物種的滅絕,反之亦然
B.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甲、乙兩物種必然相互進行選擇
C.甲物種基因的突變必然導致乙物種基因的突變,反之亦然
D.甲、乙個體數(shù)的長期穩(wěn)定說明兩個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改變
8、下圖為某同學根據(jù)雜交瘤技術的方法設計的生產破傷風桿菌抗體的實驗方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方案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原因是未注射抗原,無法得到能產生此抗體的效應B細胞
B.該實驗方案的目的是制備單克隆抗體,應用了細胞的全能性的原理
C.圖中③進行細胞培養(yǎng)與④進行細胞培養(yǎng)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足夠的細胞用于大規(guī)模培養(yǎng)
D. 破傷風桿菌抗體最終可從培養(yǎng)液和小鼠腹水中提取
三、簡答題:每空2分
9、6月5日是世界環(huán)境日,今天我國的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是“共建生態(tài)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草原是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wǎng)如圖所示。
(1)該食物網(wǎng)共包括 條食物鏈。因生物類型較少,所以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穩(wěn)定性較低。除圖中所示的生物外,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組成成分還應有 才能保證其物質循環(huán)的正常進行。
(2)如果圖中草能固定10000KJ的太陽能,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那么鷹占據(jù)的營養(yǎng)級能得到的最高能量值是 KJ。
(3)影響圖中兔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種間關系因素是 。若有外來生物入侵該區(qū),則可能會導致草原的 銳減甚至喪失。
(4)草原干旱時,兔攝取水分減少,體內細胞外液滲透壓 ,引起位于 的滲透壓感受器興奮,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釋放,進而引起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加,減少排尿量,以保持體內水平衡。
10、如圖所示,鐵釘刺入某人的腳底,隨即她產生了一系列的反應。
(1)當鐵釘刺入皮膚時,痛覺感受器可產生傳向中樞的 。此人還
未感覺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腳縮腿反應,則調節(jié)該反應的神經中樞位于圖
中部位 (填①或②或③)。
(2)圖中此人反應是一系列神經調節(jié)的結果,參與此過程調節(jié)的神經中樞有多個,包括 、 、 、腦干及下丘腦。
(3)破傷風桿菌的呼吸類型是 ,因而一定要對傷口進行嚴格清創(chuàng)、擴創(chuàng)處理。此人腳底受傷后出現(xiàn)了紅腫,醫(yī)生擔心她感染破傷風桿菌,立刻給她注射了破傷風桿菌抗體進行治療,該方法屬于特異性免疫中的 免疫。注射該藥物后,當再次發(fā)生破傷風桿菌感染時,此人體內的 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從而消滅病原體。
11、回答下列有關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問題。
(1)用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植物材料稱為 。
(2)組織培養(yǎng)中的細胞,從分化狀態(tài)轉變?yōu)槲捶只癄顟B(tài)的過程稱為 。
(3)在再分化階段所用培養(yǎng)基中,含有植物激素X和植物激素Y。逐漸改變培養(yǎng)基中這兩種植物激素的濃度比例,細胞群的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據(jù)圖指出兩種激素的不同濃度比與形成芽、根、愈傷組織的關系:
1)當植物激素X與植物激素Y的濃度比=1時, ;
2) ;
3) 。
(4)若植物激素Y是生長素,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其主要作用是 ;則植物激素X的名稱是 。
(5)生產上用試管苗來保留植物的優(yōu)良性狀,其原因是 。
12、(1)下列是缺碘與不缺碘的兩類人群中,血液內與甲狀腺活動密切相關的兩種激素含量狀況。
1)表中A是 。B應該 。甲狀腺激素對垂體分泌激素A起 作用。在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調節(jié)中,控制樞紐是 。
2)成年人長期缺碘會表現(xiàn)出:①喜熱、畏寒等體溫偏低現(xiàn)象;②少言寡語、反應遲鈍及嗜睡等現(xiàn)象,F(xiàn)象①說明甲狀腺激素可以 新陳代謝,現(xiàn)象②說明該激素可提高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
(2)某興趣小組將豆腐塊滅菌,接種微生物后培養(yǎng)2天,加入適量食鹽,經密封放置10天后制成豆腐乳。在保質期內,豆腐乳放置時間越長,蛋白質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為研究其原因,該小組取適量豆腐乳制成4份等量樣液,分別加入各試管,進行了以下實驗:
第④號試管經100℃加熱的目的是 。
如果處理③與處理④相比,顯色較 ,且處理③與處理②相比,顯色較 ,則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質被微生物產生的肽酶分解,最終使肽和氨基酸含量增加,因此保質期內豆腐乳放置越久風味越佳。
12.17周六練習參考答案: 1-6 DBBBA C 7-8 CD AD
9、(1) 5 抵抗力 分解者 (2)400 (3)捕食和競爭 生物多樣性(或物種多樣性) (4)升高 下丘腦
10、(1)神經沖動 ① (2)大腦皮層 小腦 脊髓 (3)無氧呼吸 體液 記憶
11、(1)外植體 (2)去分化(脫分化)
(3) 1)未分化細胞群分裂形成愈傷組織;
2)當植物激素X與植物激素Y的濃度比>1時,未分化細胞群分化形成芽;
3)當植物激素X與植物激素Y的濃度比<1時,未分化細胞群分化形成根。
(4)促進細胞的生長(伸長)、分裂和分化 細胞分裂素
(5)組織培養(yǎng)形成試管苗的過程屬于無性生殖,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
12、(1) 促甲狀腺激素 升高 抑制(反饋調節(jié)) 下丘腦 促進 (2) 使酶失活 淺 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51338.html
相關閱讀:煙臺市2007~2008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三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