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2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2012考綱解讀】
《考試大綱》要求: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蹦芰蛹墳镈級(表達應用)。
“修辭方法”指的是“積極地隨情應景地運用各種表現(xiàn)手法,極盡語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說所寫呈現(xiàn)形象性、具體性和體驗性”。實質(zhì)上,修辭是一種同義語言比較,即使用了修辭方法的語言(客體)比沒有使用修辭方法的常規(guī)語言(本體)表達要更形象、更具體、更易于感受。
“常見的侈辭方法”,即所考查的都是常見、常用或熟悉的!犊荚嚧缶V》對此作出了十分明確的界定,規(guī)定考查九種,即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這就明確了復習的重點。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指能用(考試大綱》中明確提出的上述九種修辭方法自然生動地表達,重在考查運用。不考名詞術(shù)語。重點考查判斷修辭方法使用的優(yōu)劣、正確理解修辭方法在語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運用修辭方法進行表達的能力等等。
根據(jù)(考試大綱)的要求,我們可以分解出以下五個能力考查點:①能夠?qū)φZ言運用中的常見的修辭方法(考綱所述九種)進行辨識;②能夠?qū)φZ境中運用修辭方法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表達作用進行理解;③能夠?qū)φZ言運用修辭方法的恰當與否、優(yōu)劣進行鑒別評價;④能夠根據(jù)語意和語境要求運用修辭方法表達;⑤能夠?qū)ψ髌分行揶o方法運用的修辭效果進行鑒賞。
【重點知識梳理】
一、修辭方法的辨識與使用
【解題指南】要正確辨識與使用修辭方法,首先要正確理解和掌握《考試大綱》提出的八種修辭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在理解其特點、形式、作用的前提下,注意幾種易混修辭的辨析。
其次,要理解和明確八種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理解和明確其表達效果,是判斷其運用正誤、優(yōu)劣和正確運用修辭方法表達的前提。
第三,要注意培養(yǎng)正確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這里包括審題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別是分析語境的能力(因為語境中往往隱含的信息較多,如果捕捉不住,擬寫的語句是不會符合要求的),當然還有具體的操作能力,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例題】對下列語句中運用的修辭方法及其表達作用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那些文字拙劣的、詞不達意的、欠通的語句密密麻麻,作者有點像是騎在“文字”這匹未馴的馬上,馬亂蹦亂跳,把他掀下來了。
“‘文字’這匹未馴的馬”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給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說,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同時也耐人尋味,給人以藝術(shù)享受。
B.南面,則是蒼茫無垠的渤海,這萬里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沖下來,一頭扎進了渤海岸邊,這個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龍頭,也就是那萬里長城的尖端。
這句話中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方法,用“直沖下來”“一頭扎進”給靜態(tài)的“萬里長城”以動態(tài)的描寫。語言表達既生動優(yōu)美,新奇鮮活,又簡潔明快,直截了當,激發(fā)了讀者的藝術(shù)聯(lián)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這樣油光光,烏亮亮,真叫人看不夠,愛不夠!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諺,這樣的土地,種上車杠能發(fā)芽,插下扁擔會結(jié)瓜。
語段中引用的民諺運用了夸張和對偶的修辭方法,既生動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種出好莊稼的特征,又抒發(fā)了作者對黑土地摯愛的情懷,同時還增強了語言的對稱美。
D.不是有無數(shù)人在謳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陽、四季常青的松柏、莊嚴屹立的山峰、澎湃翻騰的海洋嗎?不是有好些人在贊美那挺拔的白楊、明亮的燈火、奔馳的列車、嶄新的日歷嗎?
這里連用兩個反問,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強調(diào)語意、強化語勢的作用,又使語言表達跌宕有致,同時也抒發(fā)了強烈的感情。此外,還使語言富有整齊美和節(jié)奏感。
【答案】B
【解析】本題B項解釋表述欠準確!氨葦M”包括“擬人”和“擬物”兩種,原句是把長城當作人來寫,應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同時,在修辭作用的判斷中,把比喻的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和借代的作用(具體生動,特點鮮明,形象突出,引人聯(lián)想)與比擬的作用(色彩鮮明,生動形象,蘊含豐富,啟人想象)混淆了 。
二、廣義修辭的正確運用
【解題指南】修辭不僅包括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各種辭格和辭趣的積極修辭,而且還包括了追求意義明確(力求內(nèi)容本身的明確和表出方式上的明確)、倫次通順(語言要能依順序,相銜接,有照應)、詞句平勻(平易而沒有怪辭僻句,勻稱而沒有夾雜或駁雜的弊病)、安排穩(wěn)密(“穩(wěn)”,是說詞句的安排要同內(nèi)容相貼切,其關鍵在于寫說者目的何在,內(nèi)容的情狀如何;“密”則是指用語應切合需要,恰到好處,不盈不縮,當繁則繁,當簡則簡)的消極修辭。
《考試大綱》雖然明確了常見的修辭方法是八種,但從近年高考的情況來看,直接考查修辭判斷的并不多,間接考修辭方法的也只集中在文學鑒賞的辨析 題和現(xiàn)代文閱讀的最后一道選擇題上,更多的情況是將其與句子的仿寫、改寫、擴寫以及語言的簡明、連貫等結(jié)合起來考查,重在理解運用。這就告訴我們,復習這一考點,除了要正確理解和運用常見的辭方法外,還要注意其范圍的廣闊性與內(nèi)容的全面性,注重修辭在語音、詞語、句法、篇章等方面的運用。
【例題1】請以“夢想與現(xiàn)實”為內(nèi)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寫兩個句子。要求每個句子都采用比擬的修辭方法,兩個句子之間構(gòu)成對偶。
太陽熱烈、奔放,帶著萬丈光芒,給生靈以活力;
月亮溫馨、寬容,帶著無際清輝,給萬物以安寧。
答: ;
。
【答案】夢想輕盈,綺麗,就如一顆流星,劃亮整個夜空;現(xiàn)實真切,樸實,仿佛步步足跡,踏遍人生旅程。
【解析】界定了內(nèi)容,實質(zhì)上就是設置了大命題。要求考生注意挖掘題目的隱含信息,明確具體的要求,做到句式一致,話題一致,修辭恰切,符合題干的要求。
【例題2】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海棠 (宋)蘇軾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東風裊裊泛崇光○注,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1)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二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
(2)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用擬人手法,寫出小生命頑強的生命力。用鮮活生動的語言,寫出了“我”見到這些小生命時的驚喜與感動之情。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的語言鑒賞能力?蓮膬煞矫嫒耸郑阂皇菍φZ言的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二是在表意上的分析。
【高頻考點突破】
修辭的范圍很廣,從廣義看包括詞語的錘煉,句式的選擇,旨在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從狹義看則專指修辭方法。修辭方法是為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而采用的具有鮮明特點的表達方式。
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修辭”條目規(guī)定了考生必須掌握的幾種修辭方式,它們是:
考點一:比喻
【要點解說】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jié)構(gòu),一般應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方的事物)、喻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 聯(lián)系本體和喻體的詞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gòu)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被比喻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喻體”,聯(lián)系二者的詞語叫“喻詞”。
★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就是本體、喻體和比喻詞都出現(xiàn)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lián)結(jié)。例如:這初秋之夜如一襲藕花色的紗衫,飄起淡淡的哀愁。(何其芳《秋海棠》)
②暗喻:又叫隱喻,只出現(xiàn)本體和喻體,中間不用比喻詞語,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常用“是”“成了”“變成”“成為”、“等于”等聯(lián)結(jié)。例如:美感的記憶,是人生最可珍的產(chǎn)業(yè),認識美的本能是上帝給我們進天堂的一把秘鑰。(徐志摩《曼殊斐兒》)
③借喻:只出現(xiàn)用來代替本體的喻體(直接敘述喻體),而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xiàn)。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我這輩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的前沖,一時踹入一個泥潭,一時踏折一枝草花,只是這無目的的奔馳……(徐志摩《再剖》)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描述。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下列幾種情況,雖有“像”“仿佛”等詞,但不是比喻句:
①同類比較:她的性格很像母親。
②表示猜度: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她仿佛聽見了她的心臟跳得非常厲害。
④表示列舉:社會主義的中國,在黨的陽光照耀下,涌現(xiàn)出許多英雄人物,像雷鋒、焦裕祿等。
考點二:比擬
【要點解說】
根據(jù)想象把物當做人,把抽象的概念當做人或物,或者把人當做物、把此物當做彼物來描寫。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把物當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動作等,讓無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樣能活動,讓有生命的動物好像人一樣有思維和情感。例如:下面溪水大概是干涸了,看著有無數(shù)用為筑橋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塊,懶懶散散睡了一溪溝。(沈從文《遙夜》)
②擬物:把人當物來描寫,或把此物(甲物)當彼物(乙物)來描寫。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了出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魯迅《故鄉(xiāng)》)
★運用比擬應注意的問題
①必須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寫的環(huán)境氛圍。如“秋雨跳著歡樂的舞,一下就是幾天,真悶死人!鼻镉赀B綿,使人煩悶,這里卻給“秋雨”以歡快的動作和感情,與人物的性情相悖。
②用以比擬的本體與擬體(人和物)應有相似點或相近點,使比擬生動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著眼,發(fā)出私 私的低語,相互打著招呼:‘再見’!”說它們互相說“再見”,顯然不符星星的特征。
③比擬不當常常表現(xiàn)為用以比擬的人和物之間沒有相似點,或者不符合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環(huán)境氛圍。
★比擬和比喻的異同
比擬和比喻的相似之處在于均涉及甲、乙兩事物相比,甲、乙兩事物有可“比”性。其不同點在于:
①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征摸寫本體,重點在“擬”(即“比作、當作”),干脆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寫,甲乙兩事物不分主從,渾然一體;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 即“比方”), 即以乙事物(喻體)來說明甲事物(本體),甲乙兩事物有主有從。
②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xiàn),“擬體”一般 不出現(xiàn);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出現(xiàn)或不出現(xiàn),而喻體必須出現(xiàn)。
③比喻的喻體往往以名詞性詞語的形式出現(xiàn),表示一種實體;比擬中起比擬作用的部分則是描述性的,其表現(xiàn)形式為動詞性詞語或形容性詞語。
考點三:借代
【要點解說】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事物的本來名稱,而是借用和與人或事物密切相關的事物的名稱來代替人或事物。被代替的事物叫“本體”,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借體”。
★借代的種類
①特征代本體。例如: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
②材料代本體。例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③標志代本體。例如:誰料竟會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里呢,這豈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綽號代本人。例如:“蘆柴棒”,去燒火!
①借代的本質(zhì)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種特征來代指本體,并沒有可比對象;而借喻的本質(zhì)是“喻”,雖然它的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xiàn),但隱含著可比的對象(即本體)。
②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把借體稱力本體,其代用的詞大多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不能起描寫作用;而借喻的作用是“比喻”,一般可以對未出現(xiàn)的本體起描寫作用。
③借代是“代而不喻”,沒有可比物,不能改為比喻;借喻是“喻中有代”,一般可以補進“本體”和“喻詞”,改為明喻或暗喻。
④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現(xiàn)了“××像××”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體,這就成了借代了。
考點四:夸張
【要點解說】為了追求某種表達效果,故意言過其實,對原有事物加以超越事實的描述。要求使用時合乎情理,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jù),不能漫天浮夸,要給人以真實感。
★夸張的種類
①擴大夸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處說。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②縮小夸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處說。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澤東《七律?長征》)
③超前夸張。在兩件事之間,故意把后出現(xiàn)的事說成是先出現(xiàn)的,或是同時出現(xiàn)的。例如: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
★運用夸張應注意的問題
①夸而有據(jù),夸而有節(jié)?鋸堃钥陀^事實為基礎,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則就很難給人以真實感。如:“平原上整天都在刮著揚天揭地的老黃風。人們就在這大風中刨地耕地……”風既然那么大,人們怎么還能刨地種田?自相矛盾。又如:“她講到她受到的痛苦時,眼淚就像自來水管似的噴射出來。”這句的夸張有失真實。
②夸張要明確、顯豁,突出夸張的特點,不能又像夸張又像事實,在事實與夸張之間模棱兩可。如“屋里靜極了,就連掉下一枚小釘子也聽得見。”這很難說是夸張還是事實。
③要注意夸張的具體表現(xiàn)。夸張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擬等辭格來表現(xiàn)。
④要注意夸張運用的場合,在科學性文章中不適合運用夸張。
⑤如果夸張脫離了現(xiàn)實基礎,或與思想感情不協(xié)調(diào)等,易造成夸張不當。
★比喻、比擬和夸張的區(qū)別
因為夸張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擬等辭格來表現(xiàn),所以,二者的區(qū)別主要看有沒有夸張的成分。如果有夸張的成分,盡管使用了比喻或者比擬的修辭格,也應當歸于夸張。
考點五:對偶
【要點解說】將字數(shù)相等或大致相等、意義相關或相反、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用詞互相對應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稱地排列在一起,放在一起,這種辭格叫對偶。
嚴格的對偶要求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互相對應的詞性一致、平仄協(xié)調(diào)、實虛相對。現(xiàn)代詩文中對偶運用相當寬松,只要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聲韻大體協(xié)調(diào)就可以了。
★對偶的種類
按內(nèi)容,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①正對:從兩個角度、兩個側(cè)面說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關的關系。例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田園居》)
②反對: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關系或矛盾對立關系。例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伶官傳序》)
③串對:上下句意義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也叫“流水對”。例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二韻》)
按形式,可分為工對和寬對:
質(zhì),就是“反對”。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比绻舷戮渲g包含因果、承接、條件之類的關系,就是“串對”。例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對偶與對比的不同點
①對比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
②對偶主要是從結(jié)構(gòu)形式上說的,它要求結(jié) 構(gòu)相稱,字數(shù)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jié)構(gòu)形式如何。
③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干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來說是對比,就形式來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方法的兼類現(xiàn)象。
考點六:排比
【要點解說】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內(nèi) 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diào)內(nèi)容、加重感情。
★排比的種類
從結(jié)構(gòu)上,排比分四類:
①成分排比。即一個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組成排比。例如:他們不會高聲朗笑,不會拼死搏擊,不會孤身野旅,不會背水一戰(zhàn)。(余秋雨《上海人》)
②分句排比,即一個復句的各個分句構(gòu)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zhì)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zhì)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③單句排比。例如:我夢著樓前的白楊重新長出了濃密的綠葉;我夢著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綠的大葉子;我夢著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羨林《八十述懷》)
④復句排比。如:戴鎮(zhèn)長喜歡發(fā)表演講,懷寶就暗示鎮(zhèn)上的中學校長多請戴鎮(zhèn)長去給學生們講話;戴鎮(zhèn)長喜歡讀史書,懷寶就去鎮(zhèn)上早先的幾個富戶家搜羅古書;戴鎮(zhèn)長喜歡讓自己的講話家喻戶曉,懷寶就常用粉筆把自己記錄下的鎮(zhèn)長講話抄在鎮(zhèn)政府門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臺階》)
(★使用排比應注意的問題
排比和反復的運用,都必須從內(nèi)容的需要出發(fā),不能單純追求形式,失之于濫。如:“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模范、學習的表率。”這句中幾個詞語意義相同,生硬地排列,顯得重復,無病呻吟。
★排比與對偶的區(qū)別
①排比必須由三項或三項以上構(gòu)成,而對偶僅限于上下兩句;
②排比在字數(shù)上無嚴格要求,只要求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對偶則要求字數(shù)相等或相近,且結(jié)構(gòu)完全相同;
③排比的各項多有相同的詞語做提挈詞語,而對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詞語(寬對不那么嚴格);
④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關的意思,而對偶則表達相對、相反或相連的意思。
考點七:反復(重現(xiàn))
【要點解說】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個詞語、句子或句群?這種住辭方法叫反復。例如:等待著,等待著,載著你遺體的靈車,碾過我的心;等待著,等待著,把一個前方戰(zhàn)士的崇敬,獻給你。四次反復使用“等待著”,表達了億萬人民對周總理的無限崇敬和悲痛之情。
★反復的種類
①接連反復。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再沉默中爆發(fā),就是沉默中滅亡。
②間隔反復。例如: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拒絕賠款,強占釣魚島,他們不驚詫;美帝國主義轟炸大使館,死傷中國人命,他們不驚詫。印尼治下的混戰(zhàn),屠殺華人,搶劫財產(chǎn),先奸后殺,秘密殺戮,放火燒人,他們也不驚詫。在上訪請愿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
★層遞、排比、反復的區(qū)別
①從語言單位的數(shù)量看,層遞、排比是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才能構(gòu)成這兩種修辭方式,而反復這種修辭方式只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分反復,即可構(gòu)成。例如下面的前一例不是層遞,后一例不是排比: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工作起來才能克服困難,才能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②從語言單位間的關系看,排比是并列的意思,遞進在形式上特別像排比,但在意思上一層比一層向深(淺)發(fā)展;反復雖然也可以有兩處以上,但反復部分的語句是相 同的,意思自然是一樣的。
③從語言單位的文字看,排比和層遞的各語句之間有時只有個別字相同,但反復必須是語句中所有的字都相同。例如: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棧里,他們卻是走向刑場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聲中逃在英租界,他們則早已埋在不知哪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舊寓里,人們都睡覺了,連我的女人和孩子。(排比)
工作需要你們,人們需要你們,新的中國需要你們,新的時代需要你們。(層進)
一幅漫畫畫著一位廠長,有人告訴他車間停工待料了,他無動于衷;一會又告訴他產(chǎn)品大量積壓了,他無動于衷;又有人告訴他廠房著火了,他無動于衷;來人又告訴他局長來檢查了,他便立即活動起來。(反復)
考點八:設問
【要點解說】“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只問不答,目的是強調(diào)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fā)人們進行思考。例如:主宰戲劇的是什么人?一般以為是劇作家,認定劇本為一劇之本。(柯靈《戲外看戲》)
★設問的作用
①提醒注意,引導思考;
②突出某些內(nèi)容,使文章有變化,起波瀾;
③有時出現(xiàn)在篇首或句首,起到承上后下的過渡作用。
考點九:反問
【要點解說】反問也是“無疑而問”,往往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
反問句的特點是有問不必答,問中已有明確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強語氣,表示肯定,突出強烈的感情,所以有時可用嘆號。例如:“雖然天山這里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個春天的花園能比得過這時繁花無邊的天山呢?”
總之,學習和研究修辭方法是為了更好地閱讀和表達,高考的命題也是基于這樣的共識,因此,我們平時的復習和練習,都要從理解運用著手,要能分清這八種修辭手法,能分析其作用,能夠根據(jù)語境判斷修辭方法使用是否得當,進而辨其優(yōu)劣。
《考試說明》對“修辭”考查的內(nèi)容有明確的界定,這就是“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比喻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辭格,使用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本體與喻體應當不屬于同類事物或道理,但又有相似點,且二者離開越遠,比喻越精彩;②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在句中見到“像”字就以為是比喻,要知道,猜測不是比喻,如“這天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單一想像不是比喻,如“我仿佛回到了天真爛漫的少年時代”;表舉例、列舉也不是比喻,如“新時代,涌現(xiàn)出許多先進人物,像孔繁森、李素麗等”。另外,詞的比喻義也不是比喻,修辭中的比喻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確定其比喻的意義,是為增強表達效果而臨時運用的,而詞的比喻義是指通過詞語的基本義的比喻用法形成下來固定的意義,是詞語本身所應有的。如“他是個紙老虎!薄凹埨匣ⅰ笔潜扔髁x,指外表強大兇狠而實際空虛無力的人或集團;③比喻要貼切,要以“熟”喻“生”,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切不可以“生”喻“熟”,越比越難懂。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特征代本體,如“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②具體代抽象,如“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③部分代整體,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④形象代本體,如“上面坐著兩個老爺,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保虎輰C悍Q,如“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⑥結(jié)果代原因,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結(jié)果。)。
這里要特別注意借代與借喻的區(qū)別。借代的作用是在“代”,就是用借體去代替本體,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在“喻”,可以改說成明喻或暗喻。從構(gòu)成的基礎看,借喻構(gòu)成的基礎是相似性,借代構(gòu)成的基礎是相關性。例如:“中國共產(chǎn)黨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誰料竟會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里呢,這豈不是冤枉!”前者是比喻,后者是借代。
其他還應該注意的幾種辭格的區(qū)別。
比喻與比擬:比喻與比擬都是兩事物相比,但有區(qū)別:①比喻的重點在“喻”,十分注意并突出事物的相似點;比擬的重點在“擬 ”,干脆把甲當乙來描述,對于事物的相似點已不著重突出了;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這里把侄兒宏兒當作鳥來描述,是擬物,不是比喻。②比喻中的本體與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出現(xiàn)或不現(xiàn),但喻體必須出現(xiàn);而比擬中,本體與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xiàn),“擬體”一般不出現(xiàn)。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分號前句是擬人,分號后句是比喻。
對偶與對比:對偶形式整齊,富于節(jié)奏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便于記憶。對偶強調(diào)結(jié)構(gòu)形式要對稱,字數(shù)要相等,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正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反對);“山中一夜雨,樹梢萬重泉”(串對)。而對比則是意義(內(nèi)容)上說的,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形式如何。
設問與反問:設問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答在問外;反問則明確地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答在問內(nèi)。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關于“修辭”檢測,考生首先應了解上述8種常見修辭的概念與種類,能領會它們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表達作用,能區(qū)分比喻與比擬,借喻與借代,設問與反問等,掌握要點就可以了,避免在名詞術(shù)語上糾纏。更重要的是要能“正確運用”。修辭的生命力正體現(xiàn)在運用上,靈活運用各種修辭方法,能使語言表達更生動形象,文采飛揚,論理抒情意豐情濃。
(2) ②理由:從四個備選項看,能與后文“閃爍著奇異的光亮”搭配的只能是“黑鉆石”,用黑鉆石來比喻眼睛,形象地寫出眼神的犀利與敏銳。
【考點】本題考查“正確運用常用的修辭方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
【解析】文章的文采多半來自對修辭的熟練使用,一個好的修辭往往使平凡的句子有畫龍點睛的奇妙效果。本題考察的比喻的修辭格,我們必須對比喻的功能了然于心,比喻可以使語言形象化,化抽象為具體,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也更能表達做作者的觀點和立場。
2.(陜西)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三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著收獲,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著爛漫,只要你肯澆灌;
平凡是細流,孕育著浩瀚,只要你肯積聚。
【參考答案】
生命是圖畫,意味著風景,只要你去涂抹。
生命是樂章,意味著旋律,只要你去演奏。
生命是詩行,意味著哲思,只要你去書寫。
【解析】一要選擇有豐富的外延,能多角度設喻的話題,如“青春”“夢想”等;二要注意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三要注意句子的結(jié)構(gòu),尤其要把握好“必變的詞”和“不變的詞”。
3.(全國)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三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諒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風,能消融凝結(jié)在人們心中的堅冰;
諒解是一場綿綿的細雨,能洗滌飄落在人們心頭的塵埃;
諒解是一束溫暖的陽光,能驅(qū)散積聚在人們心上的陰云。
【參考答案】愛心是一眼甘甜的泉水,能滋潤盤踞在少年心頭的荒漠。
愛心是一盞溫和的明燈,能照亮隱藏在少年心中的暗區(qū)。
愛心是一把萬能的鑰匙,能開啟潛伏在少年心里的智慧。
【解析】一要選取合適的話題,可以是動詞性話題,如“寬容”“謙讓”“奮斗”等;也可以是名詞性話題,如“青春”“生命”“笑容”等,形容詞性的也未為不可;二要找到形象的喻體,并且要揭示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三要,注意句式“……是……,能+動詞+賓語(動詞+介賓短語+名詞)”
【2010高考】
1、(10年全國卷Ⅰ)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三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謙恭是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謙恭是一種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謙恭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
答:
解析:仿例造句是 一個非常陳舊的題型,但是有其能夠考查出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運用的能力而在高考中挺立不倒,倍受高考命題者的青睞。這類試題完成的時候,要求考生必須注意,答案必須要形似,更重要的是要神似。一般的學生在句式的仿寫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在神似方面就有點力不從心了。分析示例所給的句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是一個由比喻句形成的排比句,這就要求我們要分析排比句內(nèi)部關系,看看它們是層 遞還是平行排列,同時還要注意比喻的設喻的角度。例句分別從聽覺、味覺和視覺角度進行設喻,并且形成了一個并列的句式。這樣調(diào)動自己的語言積累進行造句就可以了。
答案:1、是一種絢麗但不繁雜的色彩;自信是一種響亮但不過早的聲音;自信是一種清香但不膩人的味道。2、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成熟是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調(diào);熟是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熟是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成熟是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2、(10年遼寧卷)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 另寫兩個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情誼就想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場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適時。
答案:略。每寫出一句給3分,其中比喻恰當給2分,句式相同給1分。
解析:本題考查仿用句式。做這樣的題,要找準句式,化仿句為填空,仔細申準題目的隱含條件,選擇合適的切入角度,反復斟酌修飾詞語。
3.(2009湖北卷)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學校擬編輯出版詩歌征文集,F(xiàn)有兩個備選書名《獻給母親的歌》和《山河歲月歡樂頌》,你喜歡哪一個?請寫下你喜歡的書名并說明理由。
我喜歡的書名:《 》
理由:
。
【答案】示例:①我喜歡的書名:《獻給母親的歌》。理由:把祖國比喻為母親,給母親獻歌,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深愛,直抒胸臆,情真意切。②我喜歡的書名:《山河歲月歡樂頌》。理由:山河是祖國的代表,歲月是祖國的歷程,歡樂頌是我們贊美祖國的共同心聲。
【解析】詩歌集的主題思想是“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所以①兩個標題中都使用了修辭手法,前者是比喻,后者是借代;②這種含蓄的表達風格,前者更強烈直接地抒發(fā)了對祖國母親的深愛,后者委婉深沉地抒發(fā)我們贊美祖國的共同心聲。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正確運用常見修辭方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做這種題,一要掌握常見的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反問、設問等)的一般作用和效果;二要理解具體語境中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的含意。
4.(2009浙江卷)為下面這幅圖片擬寫解說詞,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方法,能揭示畫面的內(nèi)涵(不少于50字)





答:

【答案】(示例)這是一幅坐在輪椅上的殘疾運動員奮力擊球的感人畫面。她揮動球拍,展開青春的翅膀;馳騁球場,追逐人生的夢想。
【解析】本題雖屬圖文轉(zhuǎn)換,但形式新穎。以前圖文轉(zhuǎn)換是直接用文字表述圖表中的信息,而本題則是要學生展開想象,表現(xiàn)畫面的意蘊,揭示畫面的內(nèi)涵。
【定位】本題考查考生圖文轉(zhuǎn)換的能力和修辭的運用能力,兼考語言生動、形象、簡明。此類題解題關紐在:一是明晰要求,讀懂圖表;二是要明確主體,確定方向;三是借助修辭,展開想象;四語言精練,形象生動。
5.(2009安徽卷)將下面的短語組成兩副七字對聯(lián),并填寫在相應的橫線上。
芝蘭繞階 黃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滿目
千里綠 春繡錦 座凝香 萬山金
上聯(lián) 上聯(lián)
新春對聯(lián) 教師辦公室對聯(lián)
下聯(lián) 下聯(lián)
【答案】(新春對聯(lián))上聯(lián):翠柳迎春千里綠。下聯(lián):黃牛耕地萬山金(教師辦公室對聯(lián))。上聯(lián):桃李滿目春繡錦。下聯(lián):芝蘭繞階座凝香。
【解析】七字對聯(lián),做這道題要把握對聯(lián)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 對聯(lián)基本要求是:字數(shù)相等、意義相關、平仄相諧。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最后一個字一般押的是仄聲韻.再根據(jù)“新春”和“教師辦公室”等關鍵詞選取搭配。
【考點定位】本體重點考查對聯(lián)這種句式的選用。
6.(2009湖南卷)為上聯(lián)“心平浪靜,秋月芙蓉湘水碧”選擇下聯(lián),最合適的一項是 ( )
A.志遠天高,春風楊柳麓山青 B.情深海闊,夏日荷花瀟江紅
C.氣壯山威,鯤鵬展翼楚云飛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答:

【答案】示例:生命脆弱短暫,生命堅韌沉毅,生命綿延永續(xù)。自然是生命的家園,自然是無情的力量,自然是人類反思的源泉。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傳頌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類的警醒。
【解析】本題考查較去年“家長是否應接送孩子上學”那題要好要巧要活。題目是這樣的:汶川大地震過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館已經(jīng)建成。請你在博物館的留言簿上寫一段話,表達對生命或?qū)ψ匀坏母形蚝退伎。要求運用排比手法,不超過30個字?键c采自鮮活的現(xiàn)實生活,考生感同身受,當不會無病呻吟。內(nèi)容符合要求,運用排比手法。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常見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主要考查根據(jù)語境判斷修辭手法使用是否得當,能否辨明優(yōu)劣,要根據(jù)個人對生命或?qū)ψ匀坏母形蚝退伎,闡發(fā)見解,來表達自己的意愿。
8.(2009全國卷I)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三個句子,要求所寫句子形成排比,句式與例相同。
工作是等不來的,有無機會,看你怎么爭。粯I(yè)績是要不來的,有無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來的,有無出路,看你怎么奮斗。
答:

【答案】機會是盼不來的,有無運氣,看你如何行動;機遇是碰不到的,有無可能,看你怎樣追求;成功是等不來的,能否實現(xiàn),看你如何突破。
【解析】要特別注意示例句形式,同時也要注意語段在內(nèi)容上應相成遞減或遞增的排比關系,整個情感基調(diào)為贊揚或表彰的!肮ぷ鳌薄皹I(yè)績”“前途”有遞進關系。
【定位】本題重點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
9.(2009全國卷II)仿照下面的事例,自選話題,寫出三個句子,要求所寫句子形成排比,句式與示例相同。
金錢不必車載斗量,夠用就好;友誼不必甜言蜜語,真誠就好;人生不必驚天動地,踏實就好。
答:

【答案】房屋不必豪宅別墅,舒適即可;朋友不必前呼后擁,知心即可;生活不必波瀾起伏,平淡即可。
【解析】注意例句形式“……不必……,……就好”,要形成排比;內(nèi)容上注意相關性。
【定位】本題重點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要特別注意暗示信息的處理,一是內(nèi)容上,不“破”不“立”,“破”“立”結(jié)合,先否定后肯定;二是感情基調(diào)上一定要切合要求,昂揚向上,健康主流。
10.(2009四川卷)仿照下面這句話,另選一種景物進行描寫。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運用比擬、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答:
。
【答案】示例:悠悠白云中,隱約地橫亙著一座座青山;有靦腆地躲進霧靄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刺蒼穹的利劍,又如碧空中飛騰的巨龍,又如綿延不斷的綠色屏障。
【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學生熟練運用比擬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此外還要注意句式的一致性,講求一點文采。
【考點定位】本題 主要考察 學生的仿寫能力以及一定的語言文采。
11.(2009重慶卷)在下面橫線處各補上一句話。要求:語意連貫,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茍且,不茍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別人, ,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 。
【答案】尊重別人所以不傲慢,不傲慢所以有品位。尊重自然所以不自大,不自大所以有自知。
【解析】題目明確要求將補寫的句子寫成排比句,但考生不要只看到這一點,細看給出的句子,還有頂針的特點,即前一句話的最后一個短語必須位于后一句話的最前面,因此,仿寫時,除了看題目要求外,還要看被仿寫的句子的結(jié)構(gòu)特點。
【考點定位】此題考查考生仿寫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
【2012高考押題】
1、下面是歌曲“濤聲依舊”的歌詞,請判斷畫線的句子運用的修辭方法: 。
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
【答案】比擬、對偶(此題考查對修辭方法的辨析判斷。從句中“帶走”“漁火”“讓它溫暖”“留下”“讓它停泊”等字樣中可以看出使用了 擬人的手法;從分號前后相仿的句子結(jié)構(gòu)看,同時還使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2、下面的句子中修辭手法運用不妥帖的一句是( )
A?我不是都市激昂的樂章,也不是小山鄉(xiāng)愁間的短笛;而是茫茫沙漠中的一串駝鈴??勇敢的跋涉者的旅伴。
B?我不是錢塘江澎湃的雄潮,也不是桃花源安逸的小溪;而是路邊草叢中的螢火蟲??給行人帶來光和熱。
C?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嶺中的巨松,也不是屈身于臥房斗室的盆栽;而是遼闊草原上的一棵小草??為裝扮美麗的大自然添上一筆。
D?我不是超凡脫俗的白蓮,也不是雍容華貴的牡丹;而是萬綠叢中最普通的一株小花
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忽”字寫出氣候的變化無常,“千樹萬樹梨花開”把風吹雪舞,天寒地凍的塞外風光變成梨花競放,春意盎然的南國美景,這是比喻。)
D、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詩人實寫山勢之高險!斑B峰去天不盈尺”是夸張,寫山峰之高,“枯松倒掛綺絕壁”是比喻,寫懸崖之陡。)
【答案】D(“枯松倒掛倚絕壁”不是比喻)
5、下面沒有采用擬人手法的一句是( )
A、暖和的風,撫慰著含笑的蓓蕾。
B、她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C、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D、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答案】B(本句是比喻,不是擬人)
6、下列分析都錯誤的一組是( )
①“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用“知”“潛”把春雨人格化,寫成有知覺,有靈性的東西。
②“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運用了兩個比喻,把劉裕北伐大軍的強大軍容,和雄偉氣勢描繪得十分生動。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都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使感情表現(xiàn)得更加強烈。
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運用了多個比喻,將音樂旋律的變化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同時還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使語言整齊勻稱,富于音樂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金戈鐵馬”是說他(劉裕)統(tǒng)帥雄師北伐,橫戈躍馬,氣吞山河,不是比喻;③句中都運用了反問辭格是不當?shù)模?br>7、對下面句子修辭手法和表達作用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边@里用了明喻、擬人和夸張修辭方法,作用在于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預示伏擊戰(zhàn)的到來。
B、華老栓去刑場給兒子買“藥”時,康大叔給他人血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往下滴”,其中“紅的”用了借代的修辭方法,目的在于展示華老栓的內(nèi)在性格。
C、“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對聯(lián)運用了對偶、擬人的修辭手法。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引用這副對聯(lián),其用意在于批判主觀主義學風。
D、“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北揪溆扇齻假設復句構(gòu)成,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內(nèi)容上構(gòu)成層層深入,說明主觀主義學風的危害,從而強調(diào)改造我們的學風的必要性。
【答案】A(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8、下列句子沒有用比喻的一句是( )
A、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B、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
C、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D、滿山遍野的秋林涌動不息,如海潮呼嘯,如箏琶齊鳴。
【答案】C(A、B、D句中的“喇叭”“橄欖”“鴿蛋”“海潮”“箏琶”均是喻體)
9、修辭方法與其他三項完全不相同的一項是( )
A、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B、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C、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D?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答案】B(是夸張,其他是比喻)
10?以“梨花院落溶溶月”為上句,下面四個句子中哪個能作為下句與它組成對偶句?選出最恰當?shù)囊痪? )
A?柳絮池塘淡淡風B?榆黃臨窗片片雪
C?帶水芙蕖點點雨D?丁香初綻悠悠云
【答案】A(對偶時考慮結(jié)構(gòu)、字數(shù),古典詩詞還要考慮平仄要相對)
11、請用夸張的手法擴展下面的句子。(不超過40字)
草地上的霧特別濃而且濕。


【答案】(草地上的霧特別濃)又悶又濕,仿佛隨意向空中抓一把,都能擠出水來似的(而且濕)。
12、“沒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涼的戈壁,冷冷清清,沒有活力”。請仿照這句話的格式,造兩個句子,每句不超過30個字。
①沒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②沒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答案】①無舵的航船,顛顛簸簸,沒有方向。
②漫漫的黑夜,昏昏暗暗,沒有光明。
13、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的句式和修辭方法,在橫線上寫兩個句子,南方的雨,下得纏綿、溫柔、纖細、持久;北方的雨下得
南方的雨,像南方的少女的愛,羞羞答答,多情,含蓄;北方的雨
南方的雨,像我的姐妹;北方的雨,像我的兄弟。
【答案】豪爽、酣暢、粗獷、干脆像北方的小伙的情,瀟瀟灑灑,熱烈,奔放。
14、?仿照下面的擬人手法和句式特點,另寫一組句子。(不要求與原句字數(shù)相等)
山間的溪流,并不因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為大樹就在身邊而含羞躲藏。

16、在畫線部分填上恰當?shù)脑,使分號前后?nèi)容、句式對應,修辭方法相同。
悲觀者說,希望是地平線,就算看得見,也永遠走不到;樂觀者說,希望是

②樂觀者說,風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勝利的彼岸;悲觀者說,風是

【答案】①啟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訴人們曙光就在前頭。
②浪的幫兇,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處。
17、仿照下面的例句,續(xù)寫句子,要求使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
例:懸崖上的青松懂得,只有放棄大地的平坦,才更能展示自己獨特的生命風采;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嚴寒來臨之前放棄漂亮的衣裙,才使自己變得花殘葉敗,形容枯槁。



【答案】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棄春天的舒適,才能贏得人們對自己品格的贊美;池中的魚兒正因為不知道放棄那極具誘惑力的魚餌,才使得自己變成刀俎之肉,餐中佳肴。
18、?根據(jù)以下提供的語境,展開想像,以“追求最后的輝煌”為主題,用擬人手法為船和海浪續(xù)寫幾句話。
海灘上有一只倒扣著的船。它似乎聽到貝殼、鵝卵石和椰樹們對它的嘲笑、笑它何以拋棄了風和波浪,成為岸上凝固的靜物。
一陣咸濕的海風吹過來,倒扣的船發(fā)出嗡嗡的聲音:

②可是,海浪一陣一陣地激濺著優(yōu)美的浪花,發(fā)出了深深的嘆息,好像對人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答案】①你們怎么能這樣和我說話?我曾經(jīng)搏擊世上最駭人的風景!我曾經(jīng)在最寒冷的北冰洋留下過暖色的帆影……不過,在一次風浪中被掀到了岸上……②曾經(jīng)有過的遙遠的壯美又算得了什么?重要的是永遠搏擊和追求,是最后的輝煌啊……
19、根據(jù)下面提示,仿寫句子。
山對海說:你博大遼遠,深邃寬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師。海對山說:

【答案】你高聳挺拔,穩(wěn)重堅強,是值得我信賴的朋友。
20、?以“風雨”為表達重點,輔以“小草”“樹木”等景物,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按下列不同要求擴寫一段話,每段話不少于30字。
(1)表現(xiàn)“喜悅”心情


(2)表現(xiàn)“憂愁”心情


【答案】(1)微風吹拂,春雨如牛毛,如細絲,密密地斜織著,讓漫步其間的游人感覺出春天的柔和與細膩,小草也貪婪地吮吸著雨露,柳條在輕輕搖動著婀娜的身姿。
(2)風乍起,就掀起幾片飄零的葉片,雨點像一個個小雪粒,浸入肌膚,讓人不由得打了個冷戰(zhàn),抬起頭來望望天,天色灰蒙蒙的,不知何處是歸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61066.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語文鑒賞古典詩詞的表達技巧總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