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ā?br>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學習學重點:
1. 記人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br>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 文史、文化常識。
學習難點: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導學程序與內(nèi)容:
一、解題
“傳”:傳記 . 記述的內(nèi)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比較“傳”的不同含義:
《張衡傳》 《左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詩集傳》
(傳記) (傳記)
張衡,作為一個偉大的學者,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學與自然學諸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他在書法、繪畫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實驗科學的研究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發(fā)明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儀要早 1700 多年。他的這一偉大成就,至今為世界所公認。課文節(jié)選自《后漢書 張衡傳》。
《后漢書》作者范曄,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人,歷史學家。博涉經(jīng)史,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后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刪眾家漢書,成一家之作。累遷太子左衛(wèi)將軍,意志不滿,與魯國孔熙選謀逆,伏誅。 初中課文《樂羊子妻》變節(jié)選自《后漢書》。
二、導讀全篇,掌握內(nèi)容、結構、寫法
1. 逐段閱讀
課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介紹傳主的生平事跡。全文包括五個自然段,各段內(nèi)容各有側重。
(1) 寫張衡的文學才能、廉虛高潔的品格,以及他既關心國家而不慕榮利的性格。
(2) 寫張衡擅長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術學,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3)寫張衡不慕官場名利。簡要敘述官職變遷情況。
(4) 著重介紹張衡制作的候風地動儀。
①制作時間和儀器名稱。
②儀器的材料、大小、形狀、雕飾。從外形介紹入手,給人總體印象。
③儀器的機關構造。說明內(nèi)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龍的作用。
④覺知地震的道理,從內(nèi)外結合上說明動儀的作用。
⑤儀器的效果:靈驗如神,用實驗證明地動儀的靈驗和準確。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們對這新儀器的認識過程。
⑥儀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說明文,從制作時間、名稱、外形、內(nèi)部構造、功能、效果和應用等方面,對候風地動儀作了介紹,說明詳而不雜,有條不紊,形象具體,以致可以根據(jù)這個說明來復制候風地動儀。
(5) 寫張衡在政治上的作為。
2. 分析結構。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類項法把相關聯(lián)緊縮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個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講的都是張衡取得的科學成就,自然應合為一大段。這樣,就理清了文章的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1) 寫張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寫張衡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寫張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又可分為兩層:一是仕途情況,以及制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圖論》的情況;一是專門介紹候風地支儀。顯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點。
作者這樣處理文章的詳略安排。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張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最為突出,理應成為本文記敘的重點。
三、基本知識、
1、本文選自 ,作者 是南朝宋歷史學家、文學家。張衡是 (朝代)科學家、文學家。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衡少善屬文(屬: )
⑵而無驕尚之情(驕尚: )
⑶公車特征拜郎中(拜: )
⑷衡不慕當世(當世: )
⑸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無征: )
⑹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典憲: )
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中“五經(jīng)”是指:詩、書、禮、易、左傳;“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
B.《兩都賦》的作者是張衡,《二京賦》的作者是班固。二都與兩京都指長安和洛陽。
C.“拜、遷、轉、徙”都是指調(diào)動官職。
D.《后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被稱為“四史”。
4、譯句。
⑴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⑵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
⑶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5、課文敘述了張衡哪幾方面的情況?
6、下列對原文的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衡年輕時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穩(wěn)重淡泊,不去結交庸俗之人,也無意出世為官。
B、張衡精于機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氣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鉆研這方面的學問。
C、張衡研制成渾天儀后,又研制成了候風地動儀,根據(jù)里面設置的機關,可以測定地震的發(fā)生及方位。
D、永和初年,張衡出京做河間相前,預先打聽到河間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將他們一舉收擒,河間從此安寧了。
四、讀選文,回答問題: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7、區(qū)別下列字的不同含義。
⑴之:下有蟾蜍,張口承之( )
乃知震之所在( )
⑵以: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
自此以后( )
⑶而: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 )
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 )
8、選段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地動儀,請分別加以概括。
⑴
⑵
⑶
9、用自己的話說說地動儀的工作原理。
10、通過對地動儀的解說,照應了上文的哪一句話?
五、知識拓展
墨翁者,吳槐市里中人也。嘗游荊楚間,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資讀書,奚汲汲①四方乎?”乃歸,署門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雖龜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見,咸異之。時磨墨沈④數(shù)斗,醉為人作徑尺字,殊偉。所制墨,有定直。酬弗當,輒弗與。故他肆之屨⑤恒滿,而其門落然。
客有誚⑥之曰:“子之墨雖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難,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茍作以眩俗,卑賈以餌眾,視之雖如玄圭⑦,試之則若土炭,吾竊恥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為,則是以古墨號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內(nèi),其可乎?且吾墨雖不售,然視篋中,則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為!”客聞之曰:“吾儕⑧誦圣人之言,以學古為則,不能以實德?⑨其中,徒飾外以從俗徼⑩譽者,豈不愧是翁哉?”嘆息而去。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②黧:色黑而黃。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屨: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誚:譏諷。⑦玄圭:黑色的玉。⑧儕:同輩。⑨?:充滿。⑩徼:求。
1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躬操杵臼(躬:彎腰)
B、人望見,咸異之(異:感到……怪異)
C、所制墨,有定直(直:價錢)
D、使吾欲售而效彼之為(效:仿效)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
A、以:而以今墨售于內(nèi)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B、而:雖龜手黧面,而形貌奇古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C、雖:視之雖如玄圭 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
D、于:則是以古墨號于外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①人望見,咸異之 ②客有誚之曰 ③試之則若土炭 ④客聞之曰
A、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1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時磨墨沈數(shù)斗,醉為人作徑尺字,殊偉。
②徒飾外以從俗徼譽者,豈不愧是翁哉?
15、本文善于運用對比的寫法來刻畫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與"逐利者"的區(qū)別是什么?請根據(jù)文意,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54732.html
相關閱讀:《故都的秋》教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