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確定下列置于空氣中的物質(zhì)是否變質(zhì),所選檢驗試劑(括號內(nèi)物質(zhì))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NaOH溶液[Ca(OH)2溶液] B.FeSO4溶液(KSCN溶液)
C.NaClO溶液(H2SO4溶液) D.Na2SO3溶液(BaCl2溶液)
2、實驗室將濃鹽酸與濃硫酸混合制備HCl氣體,下列性質(zhì)與該原理無關的是
A.濃硫酸具有脫水性B.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C.鹽酸具有揮發(fā)性D.氣體的溶解度的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3.取事先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順序分別滴加濃硝酸、濃硫酸、新制氯水、濃氨水,四張試紙最后呈現(xiàn)的顏色是( )
A.白、黑、白、藍 B.白、紅、白、藍 C.白、白、白、藍 D.紅、黑、紅、藍
4.常溫下可以用鐵制容器盛裝的是
A.濃鹽酸 B.濃硫酸 C.稀硝酸 D.硫酸銅溶液
5.新型凈水劑高鐵酸鉀(K2FeO4)為暗紫色固體,可溶于水。工業(yè)上制備K2FeO4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次氯酸鹽氧化法:①2FeCl3+10NaOH+3NaClO = 2Na2FeO4+9NaCl+5H2O ,
② Na2FeO4 + 2KOH == K2FeO4 + 2NaOH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為,反應②為復分解反應
B.反應①中NaClO 是氧化劑
C.反應②的產(chǎn)物K2FeO4中Fe為+4價,具有強氧化性,能殺菌消毒
D.若有2 mol FeCl3 發(fā)生反應,轉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 6 mol
6. 當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①有塵埃的空氣②稀硫酸③蒸餾水④氫氧化鐵膠體,能觀察到丁達爾效應的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②③
7.下列化合物與小蘇打溶液反應,沒有氣體或沉淀生成的是
A.燒堿B.硫酸氫鈉C.氫氧化鋇D.過氧化鈉
8.將氯氣通入含有下列離子的溶液中,對應離子濃度明顯減少的是( )
①SiO32-、②OH-、③NO3-、④Fe2+、⑤CO32-
A.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9.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 、Fe2+、SO42-、Cl-
B.使酚酞變紅的溶液:Na+、Ca2+、SO4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
D.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42-、Cl-
10. 下列反應的產(chǎn)物中,一定不含有+2價鐵元素的是
A. 鐵與鹽酸 B. 鐵與硝酸 C. 鐵與氯氣 D. 鐵與氯化鐵溶液
11. 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向氯化銨稀溶液中加入稀燒堿溶液NH4++OH-=NH3↑+H2O
B. 鐵釘放入硫酸鐵溶液中 Fe+Fe3+=2Fe2+
C. 銅和稀硝酸反應 Cu+4H++2NO3-=2NO2↑+Cu2++2H2O
D. 氯氣與燒堿溶液反應 Cl2+2OH-=Cl-+ClO-+H2O
12.同溫同壓下,容器A中HCl與容器B中NH3所含原子數(shù)相等,容器A與容器B的
體積之比是
A.1:4B.4:1C.2:1D. 1:2
13.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 mol NaCl固體溶于1 L水所得溶液中NaCl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 mol?L-1
B.2.3 g鈉轉化為鈉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shù)目為0.1NA
C.常溫常壓下,11.2 L H2所含的原子數(shù)目為NA
D.28 g氮氣所含的原子數(shù)目為NA
14.從氧化還原角度分析,下列反應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① Na和H2O ② NO2和H2O ③ Cl2和H2O ④ Na2O2和H2O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實驗現(xiàn)象預測正確的是
① 實驗I:振蕩后靜置,上層溶液顏色保持不變
② 實驗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現(xiàn)氣泡,且顏色逐漸褪去
③ 實驗III:微熱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氣泡產(chǎn)生,廣口瓶內(nèi)始終保持無色
④ 實驗IV:繼續(xù)煮沸溶液至紅褐色,停止加熱,當光束通過體系時可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
A.①②B.②④C.②③ D.③④
16.(18分)甲、乙兩同學為探究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能否反應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和A中加熱裝置已略,氣密性已檢驗)
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Bacl2提示:A中產(chǎn)生的白霧,是H2SO4的酸霧)
操作現(xiàn)象
關閉彈簧夾,滴加一定量濃硫酸,加熱A中有白霧生成,銅片表面產(chǎn)生氣泡
B中有氣泡冒出,產(chǎn)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顯淺棕色并逐漸消失
打開彈簧夾,通入N2,
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關閉 ___________________
從B、C中分別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鹽酸均未發(fā)現(xiàn)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該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淺棕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鹽酸的沉淀產(chǎn)生的原因,甲認為是空氣參與反應,乙認為是白霧參與反應。
①為證實各自的觀點,在原實驗基礎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該操作是 ;
乙在A、B間增加洗氣瓶D,D中盛放的試劑是足量飽和NaHSO3溶液。其目的是 。
②甲、乙分別進行實驗,B中現(xiàn)象:
甲大量白色沉淀
乙少量白色沉淀
檢驗白色沉淀,發(fā)現(xiàn)均不溶于稀鹽酸。結合離子方程式解釋白色沉淀產(chǎn)生原因: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并(4)中兩同學的方案進行試驗。B中無沉淀生成,而C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
22.(15分)氯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I.把氯氣通入含淀粉碘化鉀的溶液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說明氯單質(zhì)的氧化性 碘單質(zhì)的氧化性。(填?,?,=)
Ⅱ.某化學興趣小組計劃用氯氣和氫氧化鈉制取簡易消毒液。(1)其反應原理為: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
(2)實驗室配制好4.0 mol?L-1的NaOH溶液,這種溶液 才能與標準狀況下2.24 L氯氣恰好完全反應。
(3)配制250 mL 4.0mol?L-1NaOH溶液的實驗步驟:
a.計算需要氫氧化鈉固體的質(zhì)量。
b.稱量氫氧化鈉固體。
c.將燒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內(nèi)壁2~3次,洗滌液也注入250 mL容量瓶。
d.用適量蒸餾水溶解稱量好的氫氧化鈉固體,冷卻。
e.蓋好瓶塞,反復上下顛倒,搖勻。
f.繼續(xù)向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刻度線下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①所需稱量的氫氧化鈉固體的質(zhì)量是 。
②上述步驟的正確操作順序是 。
③上述實驗需要的儀器有: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 、 。
18.(11分) 某同學根據(jù)課本第50頁《科學探究》實驗:用三支試管、水槽、膠塞、導管、酒精噴燈及其它必要的儀器和物品,設計了以下實驗裝置,完成高溫下“Fe與水蒸氣的反應實驗”。
請回答該實驗中的問題。
(1)寫出該反應的反應方程式 。
(2)試管A中裝的試劑是 ;試管B中裝的試劑是 。
(3)試管C中收集氣體的方法叫作 ;收集的氣體是 (填化學式)。]
(4)如果要在氣體導出管口點燃該氣體,則必須對該氣體進行 。
(5)該同學欲確定反應后A試管中還原鐵粉是否完全反應,其中的固體成分有哪些,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以下各空填化學式)
①待A試管冷卻后,取少許其中的固體物質(zhì)溶于稀硫酸得溶液x;
②取少量溶液x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變紅色則說明A試管中固體物質(zhì)一定有 ,
若溶液未變紅色則說明A試管中固體物質(zhì)的成分是 。
(6)該同學按上述實驗方案進行了實驗,結果溶液未變紅色,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分)在100mL的混合酸溶液中,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5mol/L,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15mol/L,向其中加入5.76g銅粉,微熱,使其充分反應。
(1)溶液中Cu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 。
(2)若要使5.76g銅粉恰好完全溶解,且溶液中只存在一種鹽。
則原溶液中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是 ;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是 。
參考答案
16.(18分)
(1)2H2SO4(濃) + Cu CuSO4 + 2H2O + 2SO2↑;(2分)
(2)BaSO4 (1分)還原(1分)
(3)2NO + O2=2NO2;(2分)
(4)①通N2一段時間,排除裝置的空氣(2分) 吸收H2SO4酸霧(2分)
②甲:SO42- + Ba2+=BaSO4↓(2分);
乙:2Ba2+ + 2SO2 + O2 + 2H2O=2BaSO4 + 4H+ (3分);
(5)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不能反應生成BaSO3沉淀(3分)
17.
(3)① 40.0g ② a b d c f e ③膠頭滴管、250 mL容量瓶 (各2分)
18.(共13分)(1) 3Fe+4H2O(g) Fe3O4 + 4H2 (3分)
(2) Fe(1分) H2O(1分)
(3) 排水取氣法 (1分) H2(1分)
(4) 驗純(1分)
(5) 一定有Fe3O4(1分) Fe3O4和Fe(1分)
(6) Fe + 2Fe3+=3Fe2+(3分)
19.(9分)
(1)c(Cu2+)=0.3 mol/L(3分)
(2)n(HNO3)= 0.06 mol(3分) n(H2SO4)= 0.09 mol(3分)
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70560.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一化學下冊氧化還原反應期末復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