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高一寒假作業(yè)練習題
化學網(wǎng)小編今天為大家?guī)砹嘶瘜W高一寒假作業(yè)練習題,希望對大家有所收獲!祝學生在寒假中過的充實。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的電子式: B.氯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C.乙烯的結構簡式:C2H4 D.質量數(shù)為18的氧原子:
2.下列各組物質中,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
A.O2和O3 B. C和 C C.正丁烷和異丁烷 D.苯和甲苯
3.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CO2的比例模型: B.鋁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C.次氯酸的結構式:H-O-Cl D.甲基的電子式:
4.已知: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和②變化過程中都會放出熱量
B.氯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強于鈉原子和氫原子
C.①和②中的氯原子均得到1個電子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
D. NaCl中含有離子鍵,HCl中含有共價鍵
5.下列有關元素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CO和SiO2都不能和水反應,所以它們都不是酸性氧化物
B.易溶于水的化合物溶于水的過程不一定有化學鍵斷裂的過程
C.Na2O2是離子化合物,含有極性鍵和離子鍵
D.氫氧化鋁是兩性氫氧化物,既可溶解于濃氨水又可溶解于鹽酸
6.既可以用來鑒別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來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在一定條件下通入H2 B.通入足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
C.通入足量溴水中 D.分別進行燃燒
7.結合下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把兩容器中電解質溶液連通形成回路)
A.Ⅰ、Ⅱ的反應原理均是Zn + Cu2+ = Zn2+ + Cu
B. Ⅰ、Ⅱ中均有電子轉移,均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C. 隨著反應的進行,Ⅰ、Ⅱ中CuSO4溶液顏色均漸漸變淺
D. 取a中溶液,加足量Ba(NO3)2溶液,過濾后向濾液中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產(chǎn)生
8.X、Y、Z、W為四種短周期元素,已知X、Z同主族,Y2+、Z、W+三種離子的電子層結構與氖原子相同,下列正確的是
A.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HXHZ B.原子半徑:W Z X
C.陰離子的還原性: X Z D.金屬性:YW
9.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
B.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發(fā)生放熱反應
C.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D.凡是放熱反應不需要加熱就能發(fā)生
10.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可以推測冶煉金屬時可能的方法
B.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可以尋找合適的半導體材料
C.根據(jù)某元素原子的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可以確定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D.根據(jù)酸、堿、鹽的溶解性,可以判斷某些溶液中的復分解反應能否進行
11.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NO+O2 2NO2,則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①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O2的同時,生成2n mol NO2
②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O2的同時,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質量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的比為2∶2∶1的狀態(tài)
④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⑤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
質量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④⑤⑥
12.微粒甲與離子乙在溶液中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甲是
A.Mg2+ B.NH4+ C.Al D.SO2
13.下列各組中的性質比較,正確的是
A.酸性HIO4HBrO4HClO4 B.堿性NaOH Mg(OH)2Ca(OH)2
C.穩(wěn)定性HClPH3 D.氧化性Na+Al3+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關說法的組合中正確的是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a b
3 d e f g h i
①a、b、e、f四種元素原子半徑:e b a ②h、i兩種元素陰離子的還原性:h i
③a、g兩種元素氫化物穩(wěn)定性:a g ④d、e、f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堿性依次增強
⑤八種元素中d元素的單質還原性最強,i元素的單質氧化性最強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15.某氫氧燃料電池,電極為多孔鎳,電解液為30%的KOH溶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負極反應為:4OH--4e- =O2+2H2O ②負極反應:H2+2OH- - 2e- =2H2O
③工作時正極區(qū)pH升高,負極區(qū)pH降低 ④工作時溶液中陰離子移向正極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常溫下,兩種氣態(tài)烴組成的混合氣體0.1 mol,完全燃燒得0.15 mol CO2和3.6 g H2O,下列關于該混合氣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一定有甲烷 ②可能有乙烷 ③一定沒有乙烷 ④可能有乙烯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17.短周期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對位置如下表所示,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2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YT
B.五種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是Z
C.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IVA族
D.Z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ZO4
18.下列反應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 )
A. 乙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 乙烷在空氣中燃燒
C. 乙烯使氯水褪色 D. 乙烷與氯氣在光照下顏色變淺
19.根據(jù)下表中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元素代號 L M Q R T
原子半徑/nm 0.160 0.143 0.075 0.102 0.074
主要化合價 +2 +3 +5、-3 +6、-2 -2
A.離子半徑:L2+T2-
B.氫化物的還原性:H2TH2R
C.M與T形成的化合物只能與酸反應
D.一定條件下,T的單質可將Q從其氫化物中置換出來
20.1mol某烴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消耗氧氣179.2L(標準狀況下)。它在光照的條件下反應能生成三種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該烴的結構簡式是
21.能證明某烴分子里只含有一個碳碳雙鍵的事實是
A.該烴分子里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為1: 2
B.該烴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該烴完全燃燒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質的量相等
D.該烴容易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且1mol該烴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單質
22.在一2L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 和O2 ,化學方程式是2SO2 + O2 2SO3。經(jīng)
測定反應開始后3s末O2的濃度減小了 0.75 mol/ L,則前3 s 內SO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A.0.25 mol/( Ls) B.0.75
mol/(Ls) C.0.83 mol /(Ls) D.0.5 mol/(Ls)
23.在一個10L的密閉恒定溫度的容器中加入1.0mol Z、1.0mol X、0mol Y開始反應,X、Y、Z三種物質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右圖,在5min時Z、X、Y物質的量分別是0.1mol、0.7mol、0.6mo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前5min內,Z的平均反應速率是0.9 mol/(Ls)
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達式: 2Y = 3Z + X
C.在第2min時,Y和Z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表明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D.第5min后,X、Y、Z的濃度保持不變,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
24.某同學設計如下元素周期表,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X、Y、Z元素分別為N、P、O B.白格中都是主族元素,灰格中都是副族元素
C.原子半徑:ZY D.X、Y、Z的氣態(tài)氫化物中最穩(wěn)定的是:X的氫化物
25.X、Y、M、Z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依次減小,X、Y、Z的電子層數(shù)之和為5,X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它的電子層數(shù)的2倍,Y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X和Z兩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總和,M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化合物YZ3極易溶解于水
B.Z與M可以形成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
C.12 g 14X中含有中子的物質的量為8 mol
D.由上述四種元素組成的離子化合物受熱易分解
以上是化學高一寒假作業(yè)練習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778507.html
相關閱讀: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對高一課堂教學問卷調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