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滴水裝置 由物理網(wǎng)資料整理
用直徑50-70毫米的罐頭盒兩個,均截取高約25毫米左右。一個在底的中心開一個直徑約10毫米的孔,作為上蓋;另一個在底的靠邊緣處鉆一個直徑約3-4毫米的小孔,作為下底。用一塊白鐵皮卷成一個直徑與下底小孔相等的長約20毫米的直管;用烙鐵焊好直管的縫,再把直管焊在下底小孔上。用木槌輕輕敲擊上蓋側(cè)沿,使之可套在下底上。然后把上蓋和下底焊成整體。用長30-40毫米的橡皮管把直管和一個帶細嘴的有開關的玻璃管相連,裝置就做成了。(圖1.14-2)。滴水裝置盒體直徑做大一些,是為了在短時間內(nèi)的滴水過程中,盒內(nèi)水面高度變化不致顯著影響滴水時間間隔的均勻性。
如果一次實驗滴水量不大,可以用100-200毫升的注射器代替滴水裝置:拔去注射器活塞,套上針頭。針頭孔徑大小視需要滴水的快慢而定,一般以每秒滴1-4滴為宜。往注射器中注入帶色水即可使用。若無針頭,可在注射器套針頭處套一個橡皮帽,用燒紅的縫衣針尖在橡皮帽上刺一小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04822.html
相關閱讀:高中須知:考場臨時發(fā)揮10大應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