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習攻略1、學習方向--知識和能力并用,突出思維練習的培養(yǎng)
高一新生,一定要盡快轉(zhuǎn)變觀念,形成對歷史學習的正確認識。不能誤以為歷史學習就是簡單的背背記記,要注重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和背景的分析、正確分析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影響,注重對比聯(lián)系、歸納總結(jié)。
歷史學習攻略2、學習結(jié)構(gòu)--熟悉,適應模塊專題式的歷史學習體系
高中歷史課程的另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對歷史知識體系進行了重新整合,改變了初中歷史課程的編排體系,以模塊專題式和中外歷史合編的形式構(gòu)建了高中歷史教學內(nèi)容的新體系。初中歷史分中國和世界兩大部分,分別分古代、近代和現(xiàn)代三個時間段敘述,而高中歷史必修部分以政治史、經(jīng)濟史和思想與文化史三大模塊二十五個專題形式重點介紹中外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專題為線索,中外歷史混編。每一模塊和專題獨立成體系,但同一模塊內(nèi)的專題,在內(nèi)容上有著相近的學習目標和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
歷史學習攻略3、學習內(nèi)容--側(cè)重重大歷史事件的深入詳實掌握,側(cè)重原因、背景、地位及影響的分析
初中歷史旨在引導學生對人類歷史發(fā)展脈絡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對重大歷史事實大體感知。與初中相比,高中歷史分專題突出重大歷史問題和事件的深入學習,注重對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演變過程的全面分析和科學判斷。
歷史學習攻略4、史學觀念--全球史觀,側(cè)重中外歷史的綜合聯(lián)系
初中歷史課標分中國和世界兩部分分別敘述,便于學習和把握。但把中國和世界割裂開來,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正確歷史意識和觀念的形成。高中歷史堅持全球史觀,以專題為線索,把中國融入世界,把中國作為世界的部分進行講述,注重中外歷史的整合與貫通,便于學生科學歷史觀念和意識的形成。如必修政治史部分,將新中國的外交作為二戰(zhàn)后的世界格局專題的一部分,在世界大背景下敘述中國外交。
這一差異要求學生在升入高中后,一方面要轉(zhuǎn)變思想觀念,切實樹立全球意識、整體意識。不能習慣性的把中國和世界并列甚至對立起來,要牢固樹立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的觀念,明確中國文明的演變與世界其他文明緊密相連。另一方面要校正思維方法,把中國歷史問題的分析放到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中,注重中外歷史的聯(lián)系與比較分析,總結(jié)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與相互作用。如學習明清時期的中國歷史,我們要注意聯(lián)系世界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聯(lián)系資本主義文明的崛起,進而對比中西文明的發(fā)展差異、分析二者之間的碰撞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歷史的學習,可能在很多同學的認識里面,就是記記背背,考試時候把背的東西拿出來組織組織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想把歷史學好學精,記憶是基礎(chǔ),可光靠記憶是絕對不行的。因為歷史當中大量的史料背后所蘊藏的深一層的規(guī)律性東西,是必須通過思考得來。
歷史考試時候的題目要去盡量小心解答。不要盲目的回答。要分析題目是從哪一個方面來問的問題。分析各個字。要分清問題的答題角度;需要用到的知識。平時老師要著手練習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要有創(chuàng)新。同時考試中有分析題,對于分析題,是運用史實說明一定道理的題目,要求依據(jù)題意,通過史實進行分析,說清道理,得出結(jié)論。它的基本形式是“簡述某個歷史事件,分析它的特點、性質(zhì)、作用、影響或成功、失敗等”或者“以某個或某幾個歷史事件為例,說明某個道理”。這類題目一般比敘述題難度大,不僅要掌握史實,而且要用史實來說明道理。在說理上,要求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直到得出結(jié)論。
總之,學有法則,學無定法。每個同學在學習這個問題上要不斷總結(jié)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而不要盲目模仿別人,照搬別人的方法。萬事開頭難,但如果你能夠長期堅持做好上述工作,就會培養(yǎng)一種科學的思維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17395.html
相關(guān)閱讀:什么是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