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調查資料顯示:一部分學生升入高一以后,數學成績出現(xiàn)了嚴重的滑坡。其中也包括中考的數學尖子生,他們認為:我對數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成績還是不理想,高中數學太難了!導致對學習失去信心。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部分學生又沒有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從而導致初高中的銜接不好,產生了以上的問題。那么,初高中的數學究竟存在著怎樣的差異呢?
首先是知識內容上的差異。初中數學知識少、難度低。高中數學知識廣泛,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尤其是在高一,開始碰到的就是理論性、抽象性很強的集合、函數等概念,使一些初中數學基礎很好的學生也難以適應。
其次是學習方法上的差異。初中是義務制教育階段,只要記憶概念、公式及例題類型,不需要獨立思考和對規(guī)律進行歸納總結,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績;高中數學學習要求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規(guī)律,注意應用,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倡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會使自己的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
第三是教法上的差異。初中數學教學要求較低,教學進度較慢,對于某些重點、難點,教師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多次演練,從而各個擊破;高中數學教學教材內涵豐富,題目難度加深,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不可能像初中那樣通過反復強調來排難釋疑。教學往往通過設導、設問、設陷、設變,啟發(fā)引導,開拓思路,然后由學生自己思考、去解答,側重對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第四是思維要求的差異。初中數學的思維方法更趨向于形象和合情,而高中數學的思維方法更趨向于抽象和理性,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要求較高,要求學生能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在創(chuàng)新能力、應用意識上有更高的要求。初中數學一般要求學生按定量來分析問題,這樣的思維過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決問題。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將會大量地、廣泛地應用代數的可變性去探索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要學好高中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高中歷史比初中歷史的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注重歷史的前因后果,加強了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而在這其中就蘊藏著歷史理論。
很多同學認為歷史學習只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談史色變”。其實是沒有理解歷史學科的特點,沒能掌握歷史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過:“成功就是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只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采取正確的學習方法,歷史學習一定會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學好高中歷史?其實,學好歷史課跟干好任何事情一樣,都有一個方法問題。學好歷史關鍵在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最后,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36955.html
相關閱讀:山西古村落的現(xiàn)狀和保護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