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培養(yǎng)地理興趣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生活,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強調了生活和教育之間的關系,它們是密不可分的兩者。學校的教學課堂都要以生活為背景,這樣的教學課堂才能充滿情趣,否則就是死寂一片。這就要求學校的課程要以現在的社會環(huán)境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地理時能感到更親切,而不是厭惡,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課堂運用實例:利用旅游中自拍的照片與見聞播報天氣情況,開心農場游戲體驗(農業(yè)種植的產出與投入)等。

2.借助鄉(xiāng)土地理,豐富地理內容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名著《帕夫雷什中學》中提到:“大自然是學生美育的重要源泉!蔽覀儸F在的德育的基礎內容都是表達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美好贊美之類的,在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花草樹木、風霜雪雨等都能幫助我們強身健體。自然現象變幻莫測,讓人找不到規(guī)律,這就是訓練思維、觀察能力等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在學生身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泉一空氣都是學習地理的極好資源。學生最初的地理認知便是對周圍事物的了解與接觸,以鄉(xiāng)土地理中的環(huán)境資源為基礎,進行地理學習與能力訓練,是讓新知識快速構建的有效方法。課堂運用實例:本地土特產及形成原因(土特產品種,上市時間及生長需要條件,農業(yè)生產活動);本地房屋建筑、服飾文化(鄉(xiāng)土自然及人文環(huán)境)、旅游景點類型觀賞(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的形成);本地博物館、科技館等的參觀(了解自然、人文、科技文化)等。

3.鼓勵學以致用,實現地理目標

中國教育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中國教育過于重視動腦,而比較不重視動手實踐,雖然思維活躍了,但是接受的知識都是死的,除非用于實際的運用中。讓學生學習地理就是為了讓他們能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運用地理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闡述一些生活現象,使地理這門學科的實踐性有所增強。因此,應結合實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課堂運用實例:在課堂上動手繪制學校的平面圖,以培養(yǎng)繪圖能力(地圖基礎知識);肯德基分布調查(商業(yè)網點的布局);暑期夏令營的考察方案,包括目的、路線、景點概況、預算等,以培養(yǎng)考察能力(旅游活動);提供相關素材,讓學生為不同企業(yè)布局,培養(yǎng)地理評價與決策能力(區(qū)位的選擇)等?傊,讓高中地理課堂與生活接軌,使得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76520.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常見簡答題答題規(guī)范